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806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该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包括定位剪主体,所述定位剪主体的顶部设有定位组件,定位剪主体包括一根中间杆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刀柄,两个刀柄与中间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刀柄的顶端设有套环;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刀柄的套环,基准定位杆的中点固定连接中间杆的顶端;基准定位杆与重睑修正杆之间设有五个定位纵向杆,分别是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重睑修正杆曲线进行调整,不需要反复修改画线,而且画线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An accurate double eyelid positioning sciss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
本技术属于双眼皮整形手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
技术介绍
重睑术,也称双眼皮成型术,是整形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针对不同的重睑术病例,手术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切开法和埋线法两大类。每一类又派生出很多种术式,加起来不下百种,但不论采取何种术式,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即使眼睑皮肤与提上睑肌腱膜建立起联系,使睁眼时上睑皮肤能凹陷形成重睑沟。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睑板固定法、埋线法、缝线法、无痕翘睫法双眼皮、无痕重睑术、韩式重睑术等。埋线法适应于睑裂大,眼睑薄,无臃肿,眼睑皮肤无松弛,张力正常,无内眦赘皮的年轻人。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结扎线固定于上睑真皮和睑板前或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间,皱襞外形自然。无切口,术后组织反应小,不影响工作。易于被受术者接受,如初学者技巧掌握不当,一旦失败尚可用原法或改用切开法弥补修整,不留后遗症。双眼皮手术虽然操作较为简单,但是想要造成完美的整容效果却较为困难,为了提高手术效果,需要在术前对双眼皮的重睑线进行设计,现有技术中需要依靠医生经验和审美依据现有重睑线进行画出重睑修正线,但是这种画线方式精度较低,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使医生可以依据重睑修正杆精确的画出重睑修正线的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包括定位剪主体,所述定位剪主体的顶部设有定位组件,定位剪主体包括一根中间杆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刀柄,两个刀柄与中间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刀柄的顶端设有套环;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刀柄的套环,基准定位杆的中点固定连接中间杆的顶端;基准定位杆与重睑修正杆之间设有五个定位纵向杆,分别是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其中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底端固连基准定位杆的中部,第一定位纵向杆和第二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左侧,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右侧,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的底部均通过铰接滑动机构连接基准定位杆,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孔,重睑修正杆穿过五个定位纵向杆上的条形孔,且重睑修正杆下方的定位纵向杆上设有螺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铰接滑动机构包括滑套和铰接座,铰接座的底部固连滑套,滑套套在基准定位杆上,铰接座通过销轴与定位纵向杆的底端铰接。实现定位纵向杆沿基准定位杆滑动,由于基准定位杆存在弧度,因此为了保持定位纵向杆的垂直度,通过销轴铰接的设计使其底端能够旋转,保持垂直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刀柄的底部设有柄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定位纵向杆上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重睑修正杆的上方的定位纵向杆上设有螺母,与下方的螺母配合夹紧重睑修正杆,使得重睑修正杆的定位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定位纵向杆上设有垂直限位机构,垂直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框,五个定位纵向杆插入限位框内,限位框的前后两侧的内面设有限位滑槽,定位纵向杆上设有与限位滑槽配合的限位滑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剪式结构操作方便,便于把持;2)本技术利用五根定位纵向杆对重睑修正杆曲线进行调整,不需要反复修改画线,而且画线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铰接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三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中本技术的垂直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中本技术的垂直限位机构的剖视图。图中:中间杆1、刀柄2、转轴3、基准定位杆4、重睑修正杆5、套环6、定位纵向杆7、第一定位纵向杆71、第二定位纵向杆72、第三定位纵向杆73、第四定位纵向杆74、第五定位纵向杆75、螺母8、铰接滑动机构9、滑套10、铰接座11、限位框21、限位滑槽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包括定位剪主体,所述定位剪主体的顶部设有定位组件,定位剪主体包括一根中间杆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刀柄2,两个刀柄2与中间杆1之间通过转轴3连接,刀柄2的顶端设有套环6;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杆4和重睑修正杆5,基准定位杆4和重睑修正杆5的两端分别穿过刀柄2的套环6,基准定位杆4的中点固定连接中间杆1的顶端;基准定位杆4与重睑修正杆5之间设有五个定位纵向杆7,分别是第一定位纵向杆71、第二定位纵向杆72、第三定位纵向杆73、第四定位纵向杆74和第五定位纵向杆75,其中第三定位纵向杆73的底端固连基准定位杆4的中部,第一定位纵向杆71和第二定位纵向杆72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73的左侧,第四定位纵向杆74和第五定位纵向杆75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73的右侧,第一定位纵向杆71、第二定位纵向杆72、第四定位纵向杆74和第五定位纵向杆75的底部均通过铰接滑动机构9连接基准定位杆4,第一定位纵向杆71、第二定位纵向杆72、第三定位纵向杆73、第四定位纵向杆74和第五定位纵向杆75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孔,重睑修正杆5穿过五个定位纵向杆7上的条形孔,且重睑修正杆5下方的定位纵向杆7上设有螺母8。铰接滑动机构9包括滑套10和铰接座11,铰接座11的底部固连滑套10,滑套10套在基准定位杆4上,铰接座11通过销轴与定位纵向杆7的底端铰接。实现定位纵向杆7沿基准定位杆4滑动,由于基准定位杆4存在弧度,因此为了保持定位纵向杆7的垂直度,通过销轴铰接的设计使其底端能够旋转,保持垂直度。上述,刀柄2的底部设有柄环。上述,定位纵向杆7上设有与螺母8配合的螺纹。上述,定位纵向杆7上设有刻度线。便于精确调整。上述,基准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包括定位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剪主体的顶部设有定位组件,定位剪主体包括一根中间杆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刀柄,两个刀柄与中间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刀柄的顶端设有套环;/n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刀柄的套环,基准定位杆的中点固定连接中间杆的顶端;/n基准定位杆与重睑修正杆之间设有五个定位纵向杆,分别是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其中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底端固连基准定位杆的中部,第一定位纵向杆和第二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左侧,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右侧,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的底部均通过铰接滑动机构连接基准定位杆,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孔,重睑修正杆穿过五个定位纵向杆上的条形孔,且重睑修正杆下方的定位纵向杆上设有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的双眼皮定位剪,包括定位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剪主体的顶部设有定位组件,定位剪主体包括一根中间杆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刀柄,两个刀柄与中间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刀柄的顶端设有套环;
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基准定位杆和重睑修正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刀柄的套环,基准定位杆的中点固定连接中间杆的顶端;
基准定位杆与重睑修正杆之间设有五个定位纵向杆,分别是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其中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底端固连基准定位杆的中部,第一定位纵向杆和第二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左侧,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设于第三定位纵向杆的右侧,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的底部均通过铰接滑动机构连接基准定位杆,第一定位纵向杆、第二定位纵向杆、第三定位纵向杆、第四定位纵向杆和第五定位纵向杆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条形孔,重睑修正杆穿过五个定位纵向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肥韩美整形外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