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科手术的
,尤其涉及应用在小肠、结肠造瘘时的支撑棒的
技术介绍
在结直肠手术后,小肠、结肠造瘘成为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术后的康复,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需要二次进行手术。为了避免在术后肠管缩回腹腔,有的医生用针线加固肠管,使在造口处肠管稳定固定于腹壁,但其缺点是针线缝合如果伤口处理不当会直接增大对造口处周围皮肤感染的几率。也有的医生用玻璃棒或橡胶棒插入肠体的下方的系膜里,固定肠管,这种方式虽然能避免肠管缩回腹腔,但玻璃棒和橡胶棒容易滑脱,且玻璃棒容易断裂,实用性不强。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装置可以变形,穿过肠管后可形成“工”字形,稳定贴合于腹壁,且不会断裂和滑脱,对造口处牢固支撑,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解决因肠管难以固定而容易缩回腹腔内部和造口处容易感染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短支撑棒,一所述短支撑棒通过一螺栓转动连接于长支撑棒的左侧,另一所述短支撑棒通过另一所述螺栓转动连接于所述长支撑棒的右侧;并且两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支撑棒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短支撑棒,一所述短支撑棒通过一螺栓转动连接于长支撑棒的左侧,另一所述短支撑棒通过另一所述螺栓转动连接于所述长支撑棒的右侧;并且两所述螺栓沿所述长支撑棒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短支撑棒的中间均开设一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孔;螺栓固定槽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开设于所述短支撑棒的上端面;并且所述螺栓固定槽与所述通孔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在小肠、结肠双襻造瘘时的支撑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撑棒的左侧设置于一螺纹杆;所述长支撑棒的右侧设置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