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69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手环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智能芯片、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传感器本体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手环本体设有一可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本体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非常方便的更换不同型号的传感器,手环本体采用橡胶材质形成外形美观,减轻了手环的重量,散热效果好,长时间佩戴无不适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for motion capture reco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催生出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就属于其中的一种代表性产物,其主要应用于监测运动,监测睡眠以及智能化的安排人的生活作息方式等,是一款突出个性与人性的智能化产物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上传手环运动、睡眠等各项数据,同步手环时间,查阅用户单日、单周、月度的步数、距离、卡路里、睡眠、手环电量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通讯设备连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手部动作识别可穿戴装置,产品形态往往都是弯曲变形或是压力传感等手套类型的手部动作捕捉设备,散热差,外形不美观,传感器不可随时更换,长时间佩戴会给使用者带来各种不适感,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手部动作识别装置散热差,外形不美观,传感器不可随时更换,长时间佩戴会给使用者带来各种不适感,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手环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电路板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智能芯片、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传感器本体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手环本体设有一可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本体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卡扣连接。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外周壁凸设有一首尾连接的卡接凸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凹设有一首尾连接的且与所述卡接凸部相适配的凹部,所述卡接凸部可卡设于所述凹部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自由端设有一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可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自由端设有一第三通孔,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拆卸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卡扣件呈圆柱体型设置,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第三通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可选地,所述卡扣件的端部凸设有一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外周壁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端部设有一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相适配的通槽,所述第二自由端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通槽设置。可选地,所述手环本体采用橡胶材质形成。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手环本体可佩戴在手腕或脚腕上,通过将微型传感器本体可拆卸的镶嵌在手环本体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非常方便的更换不同型号的传感器,手环本体采用橡胶材质形成外形美观,减轻了手环的重量,散热效果好,长时间佩戴无不适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传感器本体随手部或脚部一起运动,传感器本体内的智能芯片可实现无感应的手部或手部动作捕捉识别,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软件通过三维成像原理和图像识别算法,完美捕捉到手部动作,以用于高级应用(如互动娱乐方面、体育教育方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传感器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100和手环本体200,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内设有电路板102及与电路板102电连接的智能芯片103、无线通信模块104及电池模块105,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手环本体200设有一可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第一通孔201,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所述手环本体200包括第一自由端202和第二自由端203,所述第一自由端202与所述第二自由端203卡扣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外周壁凸设有一首尾连接的卡接凸部101,所述第一通孔201的内周壁凹设有一首尾连接的且与所述卡接凸部101相适配的凹部2011,所述卡接凸部101可卡设于所述凹部2011设置。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由端202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二通孔2022,所述第二自由端203设有一卡扣件2031,所述卡扣件2031可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022设置,方便不同大小的手腕佩戴,调节简单方便。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自由端203设有一第三通孔2032,所述卡扣件2031与所述第三通孔2032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2031呈圆柱体型设置,所述卡扣件2031与所述第三通孔2032为过盈配合连接,连接牢固可靠。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2031的端部凸设有一限位凸缘2033,所述限位凸缘2033与所述第三通孔2032的外周壁抵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由端202的端部设有一与所述第二自由端203相适配的通槽2021,所述第二自由端203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通槽2021设置。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手环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智能芯片、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传感器本体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手环本体设有一可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本体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手环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智能芯片、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传感器本体呈长方体结构设置,所述手环本体设有一可容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传感器本体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外周壁凸设有一首尾连接的卡接凸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凹设有一首尾连接的且与所述卡接凸部相适配的凹部,所述卡接凸部可卡设于所述凹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作捕捉识别的智能可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自由端设有一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可卡设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王宇帆范梦娇王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蝙蝠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