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软切换且能降低输入电流涟波的逆变电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力逆变电路,尤指一种具有低输入电流涟波的电力逆变电路,以期在电力逆变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输入电流的涟波,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所述电路中各半导体开关导通瞬间的电压,进而有效提高电力转换的效率。
技术介绍
按,现今许多电力装置(electricaldevice)上广泛使用的直流-直流的转换电路中,均有逆变电路(inversioncircuit),其中,逆变电路是将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压,交流电压再经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filtercircuit),转换成直流电压,以提供电力装置所需的不同直流位准。一般来说,诸多公知的直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半桥式(half-bridge)、推挽式(push-pull)及全桥式(full-bridge)等拓朴的电路,且这些公知转换电路均具备前述逆变功能,其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是全桥转换电路(Full-BridgeConverter,以下简称FBC),其为一种降压型衍生转换电路(Buck-derived),其逆变电路的输入电流具有脉动波形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软切换且能降低输入电流涟波的电力逆变电路,所述电路并联至输入端,用以将所述输入端提供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压,且包括:/n第一串行电路与输入直流电源并联,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一初级绕组依序串接;/n第二串行电路与输入直流电源并联,包括第二初级绕组,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依序串接;/n至少一个第一次级绕组;/n所述第一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至少一个次级绕组,绕在第一变压器,透过磁耦合,提供所述的交流电压;/n第一电容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在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一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为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接点,所述第二端点为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1 TW 1071266621.一种具有软切换且能降低输入电流涟波的电力逆变电路,所述电路并联至输入端,用以将所述输入端提供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压,且包括:
第一串行电路与输入直流电源并联,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一初级绕组依序串接;
第二串行电路与输入直流电源并联,包括第二初级绕组,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依序串接;
至少一个第一次级绕组;
所述第一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至少一个次级绕组,绕在第一变压器,透过磁耦合,提供所述的交流电压;
第一电容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在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一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为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接点,所述第二端点为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接点;
第一嵌位二极管与第二嵌位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输入电源的负端点与所述第一串行电路第三端点,所述第三端点为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串行电路的第四端点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端点,所述第四端点为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三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三端点为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端点为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一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四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为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接点,所述第四端点为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输入电源的负端点与所述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三端点,所述第三端点为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一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四端点,所述第一端点为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接点,所述第四端点为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串行电路的第三端点与第二串行电路的第二端点,所述第三端点为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端点为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三开关的接点,所述第二嵌位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串行电路的第四端点与所述输入电源的正端点,所述第四端点为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开关的接点。
6.一种具有软切换且能降低输入电流涟波的电力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并联至输入端,用以将所述输入端提供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压,且包括:
第一串行电路与输入直流电源并联,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开关,第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