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山火报警
,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山火,又称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山火对大自然的危害较大,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显示生活中,人们需要尽量避免山火的发生,并且在山火发生早期能够及时监测出,并通知消防人员灭火;由于在山火发生时,燃烧的温度高达几百度到上千度,远高于背景的温度,且产生大量3-5微米的红外辐射。针对热源的红外辐射人们一般使用红外监测器,但由于红外监测器可靠性差,容易受到周围的灯光、闪电、阳光等外在环境光源的干扰,灯光和阳光的晃动往往容易引起红外监测器的误报警,给森林监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红外监测器可靠性差,容易受到周围的灯光、闪电、阳光等外在环境光源的干扰,灯光和阳光的晃动往往容易引起火焰探测器的误报警,给森林监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当发生山火后,监测装置监测到火灾时,通过信号发射器(4)将火灾信号传输至卫星,卫星接收到监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获取接收到信号处的周边图像信号,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提供判断火灾情况的依据;/nS2:当卫星整理好信号后,将图像信号转发至火灾救援处,火灾救援处根据图像信号进行数据建模,生成火灾模型,并进行图像识别,从而能够在火灾救援处展现具体的火灾情况;/nS3:当火灾救援处的工作人员接受火灾模型后,通过火灾模型判断出火灾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火灾的大小和范围判断出具体火灾应对措施,然后向消防员和当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发生山火后,监测装置监测到火灾时,通过信号发射器(4)将火灾信号传输至卫星,卫星接收到监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获取接收到信号处的周边图像信号,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提供判断火灾情况的依据;
S2:当卫星整理好信号后,将图像信号转发至火灾救援处,火灾救援处根据图像信号进行数据建模,生成火灾模型,并进行图像识别,从而能够在火灾救援处展现具体的火灾情况;
S3:当火灾救援处的工作人员接受火灾模型后,通过火灾模型判断出火灾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火灾的大小和范围判断出具体火灾应对措施,然后向消防员和当地政府发布具体实施办法,完成灭火;
其中,S1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红外探测器(2)、二氧化碳检测装置(3)和信号发射器(4);所述红外探测器(2)固定在壳体(1)侧壁上,用于接收监测装置外部环境的信号;所述信号发射器(4)固定在壳体(1)端部,用于向卫星发射信号;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3)固定在壳体(1)内,用于控制信号发射器(4)的开关;通过红外探测器(2)、二氧化碳检测装置(3)和信号发射器(4)的配合实现对山火的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一号活塞缸(31)、一号活塞杆(32)、齿轮(33)、电动机(34)、二号活塞缸(35)、二号活塞杆(36)、一号金属片(37)和二号金属片(38);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有通孔(11);所述一号活塞缸(31)固定壳体(1)内侧壁上,且一号活塞缸(31)与通孔(11)相连接;所述一号活塞杆(32)滑动连接在一号活塞缸(31)内,且一号活塞杆(32)位于一号活塞缸(31)外部的侧壁上设有齿条(321);所述电动机(34)固定在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齿轮(33)固定在壳体(1)内且与齿条(321)相啮合,齿轮(33)与电动机(34)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塞杆(36)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二号活塞缸(35)内;所述一号金属片(37)固定在二号活塞杆(36)的端部;所述二号金属片(38)固定在二号活塞缸(35)内侧壁上,二号金属片(38)和一号金属片(37)之间设有碳酸钙固体(39),且一号金属片(37)和二号金属片(38)分别通过电线与电源和信号发射器(4)连接;所述二号活塞缸(35)固定在壳体(1)内侧壁上,且二号活塞缸(35)内设有水,使得碳酸钙固体(39)完全浸于水中,二号活塞缸(35)和一号活塞缸(31)之间通过软管连接,使得一号活塞缸(31)吸入的外界气体能够通过软管进入二号活塞缸(35)内;通过一号活塞缸(31)、一号活塞杆(32)、齿轮(33)、电动机(34)、二号活塞缸(35)、二号活塞杆(36)、一号金属片(37)和二号金属片(38)的配合实现对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气象卫星的山火监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壁在靠近通孔(11)位置处设有喷头(12),所述一号活塞缸(31)侧壁上设有管道(311);所述管道(311)一端与一号活塞缸(31)侧壁连接,另一端穿至壳体(1)表面与喷头(12)连接,使得当一号活塞杆(32)滑动时,一号活塞缸(31)内的残留气体能够通过喷头(12)喷出;通过一号活塞缸(31)、一号活塞杆(32)、管道(311)和喷头(12)的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珩,丁谊,陈俊锋,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象辑知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