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6168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系统及方法,属于油气生产开发领域。该排水系统包括:采气树、与所述采气树顺次垂直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线、第二排水管线、第三排水管线,以及集淤件;第二排水管线与地面相垂直;集淤件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的下端连接,用于收集自采气树排出的固体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采气树、第一排水管线、第二排水管线、第三排水管线,保证了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集淤件,并使集淤件与第二排水管线的下端连接,实现了对采出水中固体杂质的收集,避免排水管线发生堵塞,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生产。

A drainage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生产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煤层气生产开发过程中,井口排水管线内经常出现粘土、煤粉等固体杂质,在一定温度下,该固体杂质会在排水管线内形成堵塞物,堵塞该排数管线,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排水管线发生堵塞的排水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及方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采气树、与所述采气树顺次垂直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线、第二排水管线、第三排水管线,以及集淤件;所述第二排水管线与地面相垂直;所述集淤件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的下端连接,用于收集自采气树排出的固体杂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放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管线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管托,设置在所述地面上,用于支撑所述放水阀。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取样阀、与所述取样阀连通的取样管;所述取样阀设置在所述放水阀上游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线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排水管线的底端设置有管墩。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淤件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接头端、集淤件本体、封堵端;所述接头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的下端、所述第三排水管线连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头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所述第三排水管线通过三通连接。r>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采气树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线通过变径短节连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利用上述排水系统进行排水作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井下采出水经采气树、第一排水管线、第二排水管线、第三排水管线排出,完成排水作业;当所述采出水排至所述第二排水管线中时,所述采出水中的固体杂质在自身重力下落至集淤件内,完成对所述固体杂质的收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采气树、第一排水管线、第二排水管线、第三排水管线,保证了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集淤件,并使集淤件与第二排水管线的下端连接,实现了对采出水中固体杂质的收集,避免排水管线发生堵塞,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采气树,2第一排水管线,3第二排水管线,4第三排水管线,5集淤件,501接头端,502集淤件本体,503封堵端,6放水阀,7管托,8取样阀,9取样管,10管墩,11变径短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采气树1指的是采气树1的主管道,其方向始终垂直于地面。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如附图1所示,该排水系统包括:采气树1、与采气树1顺次垂直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以及集淤件5。其中,第二排水管线3与地面相垂直;集淤件5与第二排水管线3的下端连接,用于收集自采气树1排出的固体杂质。当需要进行排水作业时,将井下的采出水经采气树1、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排出即可。在此过程中,当采出水排至第二排水管线3中时,采出水中的固体杂质在自身重力下落至集淤件5内,完成对固体杂质的收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采气树1、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保证了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置集淤件5,并使集淤件5与第二排水管线3的下端连接,实现了对采出水中固体杂质的收集,避免排水管线发生堵塞,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生产。为了便于控制井下采出水的排量,如附图1所示,该排水系统还包括:放水阀6。该放水阀6设置在第一排水管线2上。其中,放水阀6可以为DN50的球阀。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放水阀6以及放水阀6所在的第一排水管线2发生下沉,如附图1所示,该排水系统还包括:管托7,设置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放水阀6。其中,管托7可以为管体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放水阀6的支撑即可。该管托7的直径可以为40mm-60mm(如45mm、50mm、55mm等),其高度可以为0.5mm-1.5mm(如0.8mm、1mm、1.2mm等)。为了便于后续对采出水进行取样作业,如附图1所示,该排水系统还包括:取样阀8、与取样阀8连通的取样管9。其中,取样阀8设置在放水阀6上游的第一排水管线2上。具体地,在进行排水作业时,打开放水阀6,关闭取样阀8,使采气树1生产出的采出水顺次经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排出。在此过程中,当采出水排至第二排水管线3中时,采出水中的固体杂质在自身重力下落至集淤件5内,完成对固体杂质的收集。待收集作业结束后,关闭放水阀6,将集淤件5拆卸,并将集淤件5中的固体杂质清除。随后,打开取样阀8,使采气树1生产出的采出水经第一排水管线2、取样管9排出,完成取样作业。其中,取样阀8可以为DN25的球阀。为了防止排书系统整体下沉,如附图1所示,第三排水管线4的底端设置有管墩10。其中,管墩10可以为块体结构,其长度可以为350mm-450mm(如380mm、400mm、420mm等)、宽度可以为250mm-350mm(如280mm、300mm、320mm等)、高度可以为150mm-250mm(如180mm、200mm、220mm等)。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集淤件5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接头端501、集淤件本体502、封堵端503。其中,接头端501与第二排水管线3的下端、第三排水管线4连通。通过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利用集淤件本体502实现对固体杂质收集,而且在收集工作结束后,能够及时地将集淤件5内的固体杂质排出。其中,集淤件本体502可以为型号DN100的单头外丝短节,其高度可以为100mm-200mm(如130mm、150mm、160mm等)。集淤件本体502与封堵端503可以设置为螺纹连接,具体地,可以在集淤件本体502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封堵端503的外壁上设置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为了保证接头端501能够同时与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连通,并使三者之间连接紧固,可以将接头端501与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通过三通连接。其中,该三通可以为等径三通。接头端501可以通过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采气树(1)、与所述采气树(1)顺次垂直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以及集淤件(5);/n所述第二排水管线(3)与地面相垂直;/n所述集淤件(5)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3)的下端连接,用于收集自所述采气树(1)排出的固体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采气树(1)、与所述采气树(1)顺次垂直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线(2)、第二排水管线(3)、第三排水管线(4),以及集淤件(5);
所述第二排水管线(3)与地面相垂直;
所述集淤件(5)与所述第二排水管线(3)的下端连接,用于收集自所述采气树(1)排出的固体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放水阀(6),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管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管托(7),设置在所述地面上,用于支撑所述放水阀(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取样阀(8)、与所述取样阀(8)连通的取样管(9);
所述取样阀(8)设置在所述放水阀(6)上游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线(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管线(4)的底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华王景悦陈巨标米光伟杨威马文峰孟浩杜晓冬刘红霞丁涵韩东史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