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及其修复剂技术

技术编号:233606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及其修复剂,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将上茬作物地上部分从处理地块清理、将修复剂撒在处理地块的表面、采用翻耕机将处理地块整理、在处理地块四周和中间开沟渠、灌水使土壤饱和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并保持15‑25天、揭开薄膜,旋耕土壤。所述的修复剂包括新鲜蚕沙和新鲜甘蔗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短时间内改善土壤酸化,减少盐渍化,通过快速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形成强厌氧的土壤环境,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消除种植障碍,保障设施经济作物的正常生产。

Ecological remediation methods and remediation agents for barriers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tected cash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及其修复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生态修复方法及修复剂,能一次消除设施经济作物的综合性种植障碍,专用于克服和消除作物连作障碍问题。
技术介绍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近些年来,我国设施蔬菜面积增长速度加快,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和产量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16年我国设施蔬菜栽培达到面积391.5万hm2(5872万亩),设施蔬菜产量2.52亿吨,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到我国蔬菜生产的占21.5%、30.5%和62.7%,现在发展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与露地蔬菜相比,设施蔬菜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较效益高,每亩产值比露地生产高3~5倍。与设施经济作物高产出、高效益相对应,过去这些年我国设施农业只注重产出效益,而不顾土壤承受能力,设施栽培中化肥农药投入量大、耕作强度高,导致我国的设施土壤退化问题在近年来逐渐的显现,南方地区土壤酸化、盐渍化、病原菌数量高等问题突出,设施种植土地的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多年设施种植地块,种植障碍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一般在15-3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种植障碍已经我国当前设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连作障碍防控上,我国和国外研究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对于连作障碍的防控仍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消毒剂等。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消毒剂,不仅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而且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近年来,生物有机肥因其通过添加功能微生物,对于土传病害的防控具有一定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土壤退化问题突出,尤其是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因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环境的调控时效长、见效慢,导致功能微生物定殖困难,活性差,防控效果不稳定,难以有效解决连作障碍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出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及其修复剂。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农业休闲时间一次性较快修复连作障碍土壤,快速消除综合性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确保设施经济作物种植的可持续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1、清理:将上茬作物地上部分从处理地块清理干净;步骤2、撒料:均匀的将一定量的修复剂撒在处理地块的表面;步骤3、整地:采用翻耕机将处理地块土壤均匀翻耕,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并使有机物料与土壤混合均匀;步骤4、开沟:在处理地块四周和中间开沟渠,沟渠深度在30cm以上,并留地块一端开口;步骤5、灌水:在地块开口端向中间沟渠中灌水直至淹过土壤表层3cm以上,封闭开口端;或者采用滴管或喷灌,使土壤饱和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步骤6、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后,24小时之内在土壤表层覆盖厚度在3丝以上的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壤压实,隔绝外界空气,并保持15-25天;从而进行有效发酵,这种发酵产生了土壤的厌氧环境,所述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实现土壤的良好修复;步骤7、处理结束后,揭开薄膜,旋耕土壤,待含水率达到种植要求后,即可种植下茬作物;所述的步骤6和步骤7或是分别选择如下步骤代替:所述的步骤6代替步骤为:维持水层高度在3cm以上,并保持10天-15天以上;与此同时所述的步骤7代替步骤为:排水:处理结束后,打开封闭端,排水。所述步骤1至步骤7进行处理时,需要保证环境温度高于15度,15-20度之间需要30天,20-30度之间需要25天,30度以上需要15天。所述修复剂的用量为800kg-1500kg/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修复方法用修复剂,其质量百分组份如下:新鲜蚕沙40%-100%,新鲜甘蔗渣0-60%,新鲜蚕沙要求经干燥后水分含量低至30%以下,甘蔗渣要求水分干燥至15%以下,并且采用粉碎机粉碎至2mm以下;将蚕沙与甘蔗渣按照以上比例混合均匀,作为设施连作障碍土壤生态修复剂。所述修复剂中的新鲜甘蔗渣选用牧草按照同等比例替代;所述的牧草为苜蓿草、黑麦草、白三叶中的一种。所述的新鲜蚕沙为未经发酵、没有霉变变质的蚕沙;所述的新鲜甘蔗渣为未经发酵、没有霉变变质的甘蔗渣。所述的新鲜蚕沙和新鲜甘蔗渣混合后的有机质质量百分含量大于70%,含水率小于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防控技术的不足,对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通过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创造剧烈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形成厌氧环境,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改良土壤酸化,减轻盐渍化,从而防控设施经济作物连作障碍,保障正常生产,增加收入,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辣椒枯萎病发病率示意图。图2为收获期辣椒株高示意图。图3为收获期辣椒产量示意图。图4为处理过程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示意图。图5为不同处理土壤pH示意图。图6为修复剂对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示意图。图7为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1、清理:将上茬作物地上部分从处理地块清理干净;步骤2、撒料:均匀的将一定量的修复剂撒在处理地块的表面;步骤3、整地:采用翻耕机将处理地块土壤均匀翻耕,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并使有机物料与土壤混合均匀;步骤4、开沟:在处理地块四周和中间开沟渠,沟渠深度在30cm以上,并留地块一端开口;步骤5、灌水:在地块开口端向中间沟渠中灌水直至淹过土壤表层3cm以上,封闭开口端;或者采用滴管或喷灌,使土壤饱和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步骤6、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后,24小时之内在土壤表层覆盖厚度在3丝以上的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壤压实,隔绝外界空气,并保持15-25天;从而进行有效发酵,这种发酵产生了土壤的厌氧环境,所述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杀灭了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实现土壤的良好修复;步骤7、处理结束后,揭开薄膜,旋耕土壤,待含水率达到种植要求后,即可种植下茬作物;所述的步骤6和步骤7或是分别选择如下步骤代替:所述的步骤6代替步骤为:维持水层高度在3cm以上,并保持10天-15天以上;与此同时所述的步骤7代替步骤为:排水:处理结束后,打开封闭端,排水。所述步骤1至步骤7进行处理时,需要保证环境温度高于15度,15-20度之间需要30天,20-30度之间需要25天,30度以上需要15天。所述修复剂的用量为800kg-1500kg/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修复方法用修复剂,其质量百分组份如下:新鲜蚕沙40%-100%,新鲜甘蔗渣0-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n步骤1、清理:将上茬作物地上部分从处理地块清理干净;/n步骤2、撒料:均匀的将一定量的修复剂撒在处理地块的表面;/n步骤3、整地:采用翻耕机将处理地块土壤均匀翻耕,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并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均匀;/n步骤4、开沟:在处理地块四周和中间开沟渠,沟渠深度在30cm以上,并留地块一端开口;/n步骤5、灌水:在地块开口端向中间沟渠中灌水直至淹过土壤表层3cm以上,封闭开口端;或者采用滴管或喷灌,使土壤饱和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n步骤6、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后,24小时之内在土壤表层覆盖厚度在3丝以上的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壤压实,隔绝外界空气,并保持15-25天;从而进行有效发酵,这种发酵使土壤快速变成了厌氧环境,所述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实现土壤的良好修复;/n步骤7、处理结束后,揭开薄膜,旋耕土壤,待含水率达到种植要求后,即可种植下茬作物;/n所述的步骤6和步骤7或是分别选择如下步骤代替:所述的步骤6代替步骤为:维持水层高度在3cm以上,并保持10天-15天以上;与此同时所述的步骤7代替步骤为:排水:处理结束后,打开封闭端,排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施经济作物种植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清理:将上茬作物地上部分从处理地块清理干净;
步骤2、撒料:均匀的将一定量的修复剂撒在处理地块的表面;
步骤3、整地:采用翻耕机将处理地块土壤均匀翻耕,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并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均匀;
步骤4、开沟:在处理地块四周和中间开沟渠,沟渠深度在30cm以上,并留地块一端开口;
步骤5、灌水:在地块开口端向中间沟渠中灌水直至淹过土壤表层3cm以上,封闭开口端;或者采用滴管或喷灌,使土壤饱和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
步骤6、在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饱和含水率后,24小时之内在土壤表层覆盖厚度在3丝以上的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壤压实,隔绝外界空气,并保持15-25天;从而进行有效发酵,这种发酵使土壤快速变成了厌氧环境,所述的厌氧环境有利于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实现土壤的良好修复;
步骤7、处理结束后,揭开薄膜,旋耕土壤,待含水率达到种植要求后,即可种植下茬作物;
所述的步骤6和步骤7或是分别选择如下步骤代替:所述的步骤6代替步骤为:维持水层高度在3cm以上,并保持10天-15天以上;与此同时所述的步骤7代替步骤为:排水:处理结束后,打开封闭端,排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来朱为静丁检洪春来朱凤香王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