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77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包括墨菲式滴管和第一引液管,所述墨菲式滴管的下端安装有针头,且墨菲式滴管的上端与主输液器一体成型,同时主输液器上安装有第一输液电控夹,插槽底部与主输液器一体成型,监测管上端与上插管一体成型,且监测管下端与下插管一体成型,连接管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插槽;三通管的下端插接在连接管的上端,且三通管的上端与第一插针相联通,同时三通管的左端与连通管相连通;倾斜部的下端与连通管插接在一起。该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具有最大限度节省护士劳动时间,减轻换药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服务质量的特点。

A four connection automatic liquid change and flus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设备科技
,具体为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是医院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医院大多数病人输液种类偏多,如一次性输液器(专利号:CN204092706U)中公开的输液器,每种输液量更换规格较多,特别是外科手术病人,100ml的液体5~10瓶左右,除此之外,还有250ml、500ml和三升袋;这些液体输液时间短,更换频繁,集体输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更换不及时的情况,这样带来很多纠纷,同时占据大部分护士的时间;可以说护士时间几乎都是换药;第二不停更换液体,有增加输液反应风险。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输液装置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液体输液时间短,更换频繁,集体输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更换不及时的情况,这样带来很多纠纷,同时占据大部分护士的时间;可以说护士时间几乎都是换药;第二不停更换液体,有增加输液反应风险的缺陷,提供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所述主输液器和副输液器具有最大限度节省护士劳动时间,减轻换药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服务质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包括墨菲式滴管和第一引液管,所述墨菲式滴管的下端安装有针头,且墨菲式滴管的上端与主输液器一体成型,同时主输液器上安装有第一输液电控夹,插槽底部与主输液器一体成型,监测管上端与上插管一体成型,且监测管下端与下插管一体成型,连接管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插槽;三通管的下端插接在连接管的上端,且三通管的上端与第一插针相联通,同时三通管的左端与连通管相连通;倾斜部的下端与连通管插接在一起,且倾斜部与副输液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引液管与副输液器相连通,且第一引液管上安装有第二输液电控夹,第二引液管与副输液器相连通,且第二引液管上安装有第三输液电控夹,第三引液管与副输液器相连通,且第三引液管上安装有第四输液电控夹,同时第三引液管上插接有第二插针;安装盒的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块,且安装盒内部安装有PCB板,同时PCB板上镶嵌有单片机,并且单片机与纽扣电池电性连接,纽扣电池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盒的下端,且计时器通过螺丝安装在纽扣电池的上端。优选的,所述监测管的上端通过上插管插接在连接管上的插槽内,且监测管的下端通过下插管插接在主输液器上的插槽内部。优选的,所述卡块设置为两组,且卡块是由PVC材质做成的半圆形结构,同时卡块与下插管和上插管的尺寸相适配,下插管和上插管均卡接在卡块上。优选的,所述三通管通过连通管与副输液器相连通,且副输液器底部的倾斜部为漏斗形设置,三通管的上端通过第一插针与输液袋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三引液管与第一引液管关于第二引液管为对称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引液管通过第二插针与输液袋相连通,且第一引液管通过第二插针与输液袋相连通,同时第二引液管通过第二插针与生理盐水袋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第一输液电控夹、第二输液电控夹、第三输液电控夹和第四输液电控夹电性连接,且单片机与计时器电性连接,同时单片机的型号为AT89S51主输液器通过第一插针、第一引液管、第二引液管、第三引液管与四个输液瓶相连通,依次输注,其中的一袋是盐水,每个药输完之后,都会输注两分钟生理盐水,再自动更换其他药物。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且液位传感器安装在监测管的左侧,同时监测管为可拆卸结构;单片机与计时器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服务质量;生理盐水用于更换液体时候冲管用;2.主输液器通过第一插针、第一引液管、第二引液管、第三引液管与四个输液袋相连通,依次输注;3.最大限度节省护士劳动时间,减轻换药人员的工作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输液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副输液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下插管和卡块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逻辑框图。图中标号:1、针头;2、墨菲式滴管;3、主输液器;4、第一输液电控夹;5、插槽;6、下插管;7、监测管;8、安装盒;9、液位传感器;10、卡块;11、上插管;12、连接管;13、连通管;14、三通管;15、第一插针;16、倾斜部;17、副输液器;18、第一引液管;19、第二引液管;20、第三引液管;21、第二输液电控夹;22、第二插针;23、第三输液电控夹;24、第四输液电控夹;25、PCB板;26、单片机;27、计时器;28、纽扣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包括墨菲式滴管2和第一引液管18,墨菲式滴管2的下端安装有针头1,且墨菲式滴管2的上端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同时主输液器3上安装有第一输液电控夹4,插槽5底部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监测管7上端与上插管11一体成型,且监测管7下端与下插管6一体成型,监测管7的上端通过上插管11插接在连接管12上的插槽5内,且监测管7的下端通过下插管6插接在主输液器3上的插槽5内部;连接管12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插槽5;三通管14的下端插接在连接管12的上端,且三通管14的上端与第一插针15相联通,同时三通管14的左端与连通管13相连通;三通管14通过连通管13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副输液器17底部的倾斜部16为漏斗形设置,三通管14的上端通过第一插针15与输液袋相连通;倾斜部16的下端与连通管13插接在一起,且倾斜部16与副输液器17一体成型,第三引液管20与第一引液管18关于第二引液管19为对称结构;第一引液管18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一引液管18上安装有第二输液电控夹21,第二引液管19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二引液管19上安装有第三输液电控夹23,第三引液管20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三引液管20上安装有第四输液电控夹24,同时第三引液管20上插接有第二插针22;安装盒8的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块10,且安装盒8内部安装有PCB板25,同时PCB板25上镶嵌有单片机26,并且单片机26与纽扣电池28电性连接,单片机26分别与第一输液电控夹4、第二输液电控夹21、第三输液电控夹23和第四输液电控夹24电性连接,且单片机26与计时器27电性连接,同时单片机26的型号为AT89S51;单片机26与液位传感器9电性连接,且液位传感器9安装在监测管7的左侧,同时监测管7为可拆卸结构;单片机26与计时器27电性连接;卡块10设置为两组,且卡块10是由PVC材质做成的半圆形结构,同时卡块10与下插管6和上插管11的尺寸相适配,下插管6和上插管11均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包括墨菲式滴管(2)和第一引液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菲式滴管(2)的下端安装有针头(1),且墨菲式滴管(2)的上端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同时主输液器(3)上安装有第一输液电控夹(4),插槽(5)底部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监测管(7)上端与上插管(11)一体成型,且监测管(7)下端与下插管(6)一体成型,连接管(12)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插槽(5);三通管(14)的下端插接在连接管(12)的上端,且三通管(14)的上端与第一插针(15)相联通,同时三通管(14)的左端与连通管(13)相连通;倾斜部(16)的下端与连通管(13)插接在一起,且倾斜部(16)与副输液器(17)一体成型;/n所述第一引液管(18)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一引液管(18)上安装有第二输液电控夹(21),第二引液管(19)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二引液管(19)上安装有第三输液电控夹(23),第三引液管(20)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三引液管(20)上安装有第四输液电控夹(24),同时第三引液管(20)上插接有第二插针(22);安装盒(8)的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块(10),且安装盒(8)内部安装有PCB板(25),同时PCB板(25)上镶嵌有单片机(26),并且单片机(26)与纽扣电池(28)电性连接,纽扣电池(28)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盒(8)的下端,且计时器(27)通过螺丝安装在纽扣电池(28)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包括墨菲式滴管(2)和第一引液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菲式滴管(2)的下端安装有针头(1),且墨菲式滴管(2)的上端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同时主输液器(3)上安装有第一输液电控夹(4),插槽(5)底部与主输液器(3)一体成型,监测管(7)上端与上插管(11)一体成型,且监测管(7)下端与下插管(6)一体成型,连接管(12)的上端与下端均安装有插槽(5);三通管(14)的下端插接在连接管(12)的上端,且三通管(14)的上端与第一插针(15)相联通,同时三通管(14)的左端与连通管(13)相连通;倾斜部(16)的下端与连通管(13)插接在一起,且倾斜部(16)与副输液器(17)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引液管(18)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一引液管(18)上安装有第二输液电控夹(21),第二引液管(19)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二引液管(19)上安装有第三输液电控夹(23),第三引液管(20)与副输液器(17)相连通,且第三引液管(20)上安装有第四输液电控夹(24),同时第三引液管(20)上插接有第二插针(22);安装盒(8)的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块(10),且安装盒(8)内部安装有PCB板(25),同时PCB板(25)上镶嵌有单片机(26),并且单片机(26)与纽扣电池(28)电性连接,纽扣电池(28)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盒(8)的下端,且计时器(27)通过螺丝安装在纽扣电池(28)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连自动换液冲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7)的上端通过上插管(11)插接在连接管(12)上的插槽(5)内,且监测管(7)的下端通过下插管(6)插接在主输液器(3)上的插槽(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祖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