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75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包括一用于扩张瓣膜的膨胀气囊,在所述膨胀气囊上开设有第一充气口;一用于为膨胀气囊进行充放气的第一充气系统,所述第一充气系统通过第一管路与膨胀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该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还包括一对称设置在膨胀气囊两端且用于限制瓣膜张开的位置的限位气囊,在所述限位气囊上开设有第二充气口,所述限位气囊的第二充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用于为其进行充放气的第二充气系统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膨胀气囊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气囊,有效地保证了介入瓣膜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因为膨胀气囊的膨胀而导致瓣膜的移位,保证了介入瓣膜释放位置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瓣膜释放的成功率和手术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到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心脏介入手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该项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导管的瓣膜置换术中,当术者将带有瓣膜的导管放置在合适位置时,需要对瓣膜内的气囊充气来保证瓣膜的顺利展开,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气囊整体呈橄榄球形,即横截面为椭圆形(如图1所示),采用此种结构的气囊10在充气撑开瓣膜20时,会使瓣膜在气囊外侧发生或多或少的位移,即定位不准确,这将导致瓣膜释放位置发生偏移,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给术者的瓣膜置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膨胀气囊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气囊,有效地保证了介入瓣膜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因为膨胀气囊的膨胀而导致瓣膜的移位,保证了介入瓣膜释放位置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瓣膜释放的成功率和手术质量的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包括一用于扩张瓣膜的膨胀气囊,在所述膨胀气囊上开设有第一充气口;一用于为膨胀气囊进行充放气的第一充气系统,所述第一充气系统通过第一管路与膨胀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还包括一对称设置在膨胀气囊两端且用于限制瓣膜张开的位置的限位气囊,在所述限位气囊上开设有第二充气口,所述限位气囊的第二充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用于为其进行充放气的第二充气系统相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气囊与膨胀气囊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气囊膨胀的最大外径与瓣膜张开的最大内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膨胀气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气囊,有效地保证了介入瓣膜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因为膨胀气囊的膨胀而导致瓣膜的移位,保证了介入瓣膜释放位置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瓣膜释放的成功率和手术质量,给术者的瓣膜置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气囊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了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膨胀气囊100、第一充气系统和一对称设置在膨胀气囊100两端且用于限制瓣膜300张开的位置的限位气囊200。膨胀气囊100用于扩张瓣膜300,在膨胀气囊100上开设有第一充气口110,第一充气系统用于为膨胀气囊100进行充放气,第一充气系统通过第一管路400与膨胀气囊100的第一充气口110相连通。上述膨胀气囊100可以在术中反复充气与放气,与瓣膜300只是表面相互接触,并不存在连接固定,当瓣膜300扩张处于合适位置时,可通过导管将气囊脱离瓣膜。在限位气囊200上开设有第二充气口210,限位气囊200的第二充气口210通过第二管路500与用于为其进行充放气的第二充气系统相连通,第一充气系统与第二充气系统为两个独立的充气系统,且分别对膨胀气囊100与限位气囊200进行充气,相互独立控制,互不干扰。限位气囊200与膨胀气囊100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采用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限位气囊200与膨胀气囊100之间的稳定性能,避免限位气囊200相对膨胀气囊100发生移动。膨胀气囊100膨胀的最大外径与瓣膜300张开的最大内径相同,不同的瓣膜尺寸会有相应的膨胀气囊,保证其处于最佳合适状态,上述所有的材料完全能够适应医学器械的消毒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操作如下:当术者将瓣膜300输送到所需要的位置时,此时通过第二充气系统对限位气囊200进行充气,保证瓣膜300不会移位,接着再通过第二充气系统对膨胀气囊100进行充气,使瓣膜300充分展开,术者可根据术中心超或X线引导下,反复充放气,保证瓣膜300处于合适的位置展开,最后再通过第一充气系统、第二充气系统将膨胀气囊100和限位气囊200中的气抽走,通过导管将气囊取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膨胀气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气囊,有效地保证了介入瓣膜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因为膨胀气囊的膨胀而导致瓣膜的移位,保证了介入瓣膜释放位置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瓣膜释放的成功率和手术质量,给术者的瓣膜置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包括/n一用于扩张瓣膜的膨胀气囊,在所述膨胀气囊上开设有第一充气口;/n一用于为膨胀气囊进行充放气的第一充气系统,所述第一充气系统通过第一管路与膨胀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n其特征在于,该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还包括一对称设置在膨胀气囊两端且用于限制瓣膜张开的位置的限位气囊,在所述限位气囊上开设有第二充气口,所述限位气囊的第二充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用于为其进行充放气的第二充气系统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包括
一用于扩张瓣膜的膨胀气囊,在所述膨胀气囊上开设有第一充气口;
一用于为膨胀气囊进行充放气的第一充气系统,所述第一充气系统通过第一管路与膨胀气囊的第一充气口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该介入瓣膜释放限位装置还包括一对称设置在膨胀气囊两端且用于限制瓣膜张开的位置的限位气囊,在所述限位气囊上开设有第二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硕刘顺魏来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