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水土保持、提高边坡植物成活率的蜂窝椰糠植生体,以适合当前边坡生态保护的生态发展需求。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常见的护坡防护技术有土工格栅、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土工网等。在这些技术中,大多是对斜坡或边坡采用人工种草护坡结构,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合草类生长的路堤边坡防护工程,这些方式结构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但是,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易被雨水冲走,容易造成成活率低,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进而还会造成坡面冲沟、水土流失等边坡问题。因此研究一种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边坡防护结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提高边坡水土保持能力,减少边坡水土的流失,提高边坡抗冲刷及景观效果的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包括两个扇形植生槽、四根水分诱导棒、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扇形植生槽(1)、四根水分诱导棒(2)、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透水层(4)、固定槽(5),所述扇形植生槽(1)对称设置在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边缘两侧,所述水分诱导棒(2)等间距置于近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边缘一侧,所述透水层(4)呈六边形设置在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槽(5)对称设置在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边缘另两侧且位于所述透水层(4)中心边缘两侧,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上设有密布的正六边形的基质孔,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由椰糠基质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复合自嵌式蜂窝椰糠植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扇形植生槽(1)、四根水分诱导棒(2)、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透水层(4)、固定槽(5),所述扇形植生槽(1)对称设置在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边缘两侧,所述水分诱导棒(2)等间距置于近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边缘一侧,所述透水层(4)呈六边形设置在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槽(5)对称设置在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的边缘另两侧且位于所述透水层(4)中心边缘两侧,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上设有密布的正六边形的基质孔,所述蜂窝状椰糠基质孔板(3)由椰糠基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椰糠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植生槽(1)的扇形半径为10cm,角度为120°~180°,扇形植生槽(1)的深度为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椰糠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诱导棒(2)的横向间距为15cm,竖向间距为30cm,所述水分诱导棒(2)呈圆柱形,直径为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椰糠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诱导棒(2)包括逐层递减交替设置的诱导基质层、保水剂层和分解体层,所述诱导基质层由体积比为(2~4):(2~4):(1~3):1.99:0.01的草炭、园土、根系发酵土、生态水泥以及芸苔素混合制成,所述根系发酵土为豆科植物的根系粉碎后经发酵处理形成的土壤。
技术研发人员:汪天宇,陈雪梅,王会顶,赵雪晴,董海娥,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