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554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所述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内均装设有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电气数据采集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管理云平台与运维服务器相连接,运维服务器与用户终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区域的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分别采集各区域内电气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云平台,及时发现电气安全隐患,进行声光报警,从而实现用电安全隐患监督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涉电事故,提高用电服务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Monitoring system of hidden danger of electricity safety based on Security Clou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
本技术涉及用电安全监管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进入高电气化时代,家用电器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17年,全国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4538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625千瓦时。城市居民用电量的成倍增长使得电气火灾发生的次数随之上升。2011年至2016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4万起,造成3261人死亡、20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亿余元。2017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在用电安全监管方面主要还是依托人工巡检和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人工巡检检测数据不具有时效性性,起不到预防作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报警控制器依赖性高,需要人工干预,实时性差,也浪费了灾难救助的最佳时间,并且目前对电网中各级监控数据并不能实时全面监控,不利于供电整体调控预警,整体用电服务水平低。目前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通过对常规绝缘特征参数如电容量、电流、介质损耗因数等进行测量,来反映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存在问题,介质损耗因数对高压电气设备影响很大,还能反映运行时设备的缺陷,灵敏度高,而且操作简单,介质损耗因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过零相位比较法,通过获得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过零整形成为过零反转的方波电流和电压,用或门电路对电流电压过零时间差方波宽度进行比较,并读取方波宽度,最终根据电流电压信号计算出介质损耗因数;另一种是谐波分析测试法,电流互感器检测设备末端引出电流信号,二次抽取电压信号后经过方法、滤波和程控放大后的信号,再经过同步采样最终得到离散数字信号,利用计算机对其快速的傅里叶变换后得到基波傅里叶系数,然后计算基波相位差,最终得到介质损耗因数;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中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能够获取到电气设备较多的并且精准的状态量数据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对电网中各级供电设备并不能实时全面监控,不利于供电整体调控预警,整体用电服务水平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所述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内均装设有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电气数据采集终端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管理云平台与运维服务器相连接,运维服务器与用户终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箱体,箱体两侧均与紧线盒固定连接,箱体上部和箱体下部均与固定板相连接,箱体上设有液晶显示屏和蜂鸣器,箱体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通过通信线缆分别与电能质量检测组件和环境监测组件相连接且通信线缆与紧线盒相配合,控制板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电能质量检测组件包括霍尔电压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漏电流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霍尔电压传感器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霍尔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霍尔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霍尔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漏电流传感器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漏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套设在三相出线端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境监测组件包括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控制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板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MCU相连接,MCU与GPS定位模块相连接,MCU通过A/D信号转换器分别与电能质量检测组件中的霍尔电压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漏电流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MCU通过A/D信号转换器分别与环境监测组件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相连接,MCU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管理云平台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紧线盒与箱体固定连接且紧线盒与箱体相连通,紧线盒上预留有若干个螺纹孔,螺纹孔与顶丝相配合且螺纹孔与紧线盒内部相连通,紧线盒内设有若干个穿线板,相邻穿线板之间形成一穿线槽,穿线槽内穿设通信线缆且相邻穿线板通过压紧座相连接,压紧座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两组穿线板内且顶丝穿过螺纹孔与压紧座上部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为智能手机或ipad。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各区域的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分别采集各区域内电气数据,电气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对三相线电压、电流、漏电状态和线缆温度实时探测,便于根据监测电流和电压分析电能质量,并且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对供电箱内温度和烟雾情况进行监测,一旦供电箱出现电气火灾,监管人员可及时得知出现火灾供电箱的位置,监测信息具有时效性,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云平台,及时发现电气安全隐患,进行声光报警,有助于整体供电调控,从而实现用电安全隐患监督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涉电事故,提高用电服务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的信号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信号原理图。图5为图2中紧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压紧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穿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固定板,2为液晶显示屏,3为蜂鸣器,4为紧线盒,5为箱体,6为螺纹孔,7为压紧座,8为穿线板,9为凹槽,10为复位弹簧,11为霍尔电压传感器,12为霍尔电流传感器,13为烟雾传感器,14为无线通讯模块,15为管理云平台,16为漏电流传感器,17为MCU,18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9为第二温度传感器,20为GPS定位模块,21为运维服务器,22为用户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所述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内均装设有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利用各区域的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分别对高压供电箱内、低压配电柜内和楼层配电箱内的电气数据和运行环境数据进行监测,电气数据采集终端与管理云平台15相连接,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内均装设有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电气数据采集终端与管理云平台(15)相连接,管理云平台(15)与运维服务器(21)相连接,运维服务器(21)与用户终端(2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供电箱、低压配电柜和楼层配电箱内均装设有电气数据采集终端,电气数据采集终端与管理云平台(15)相连接,管理云平台(15)与运维服务器(21)相连接,运维服务器(21)与用户终端(2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箱体(5),箱体(5)两侧均与紧线盒(4)固定连接,箱体(5)上部和箱体(5)下部均与固定板(1)相连接,箱体(5)上设有液晶显示屏(2)和蜂鸣器(3),箱体(5)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通过通信线缆分别与电能质量检测组件和环境监测组件相连接且通信线缆与紧线盒(4)相配合,控制板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管理云平台(1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安全云平台的用电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质量检测组件包括霍尔电压传感器(11)、霍尔电流传感器(12)、漏电流传感器(1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8),霍尔电压传感器(11)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霍尔电压传感器(11)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霍尔电流传感器(12)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霍尔电流传感器(12)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漏电流传感器(16)的输入端与三相出线端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漏电流传感器(16)的输出端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8)套设在三相出线端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8)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板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侃韦雅闫爱国张凌文耀宽叶雷李翼铭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