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及配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512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其包括底板和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配电箱体,配电箱体的前侧铰接有箱门,配电箱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所在的侧壁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完全覆盖第一通风孔,防护罩与配电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风空腔,防护罩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整体位于第一通风孔的上方,配电箱体上与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送风管,送风管的表面均匀设有送风孔,底板上位于配电箱体的外部设置有鼓风机,送风管的入风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起到高效散热和配电箱内部防水的效果。

An intelligent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box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及配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及配电装置。
技术介绍
低压配电箱在电力集成领域中使用及其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低压配电箱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低压配电柜运用先进的微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远程控制、远程监控、远程报警、远程抄表、自动无人值守监管、主备电源低费率按时切换、防盗监控等功能。智能低压配电箱内安装有断路器、继电器、接触器及变压器等电气部件,在执行配电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现有的在配电箱的箱门或箱体上一般都开设有散热孔对内部电气部件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配电箱的箱体内部通常通过箱门或箱体上的散热孔直接与外部连通,实现自然散热,这样的散热结构一方面散热效率低,另一方面,在下暴雨天气,雨水容易从散热孔进入配电箱内部,使得配电箱内部潮湿甚至积水,极易对配电箱内部的电气部件造成损坏,影响配电箱内部电气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带来一定的用电安全,因此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有效解决了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配电箱体,所述配电箱体的前侧铰接有箱门,所述配电箱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所在的侧壁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完全覆盖第一通风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配电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风空腔,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整体位于第一通风孔的上方,所述配电箱体上与开设有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表面均匀设有送风孔,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配电箱体的外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送风管的入风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配电箱体,所述配电箱体的前侧铰接有箱门,所述配电箱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所在的侧壁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完全覆盖第一通风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配电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风空腔,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整体位于第一通风孔的上方,所述配电箱体上与开设有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的内壁上设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表面均匀设有送风孔,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配电箱体的外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送风管的入风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为成排设置的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百叶片均呈内高外低倾斜设置,且上一百叶片的下边沿高于下一百叶片的上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呈内大外小的圆锥形或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低压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振
申请(专利权)人:萧县振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