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畅专利>正文

一种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534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5);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2)、金属框架(3)、连接装置(1)、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金属框架(3)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An alarm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报警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射频
,具体涉及一种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镣铐造价过于昂贵,操作复杂,不适宜大规模罪犯押解,供电使用时间短,体积较大,不能同时与现有广泛使用的戒具共同使用,另外,因其购买使用成本高,多数部门无法大量购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报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镣铐造价过于昂贵、操作复杂而导致的供电使用时间短、体积大不能同时与现有广泛使用的戒具共同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5);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2)、金属框架(3)、连接装置(1)、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其中,所述金属框架(3)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夹子(7)和震动电机(6),另一面设置有LED灯(8),所述固定底板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9)。进一步地,所述内置电路板包括蜂鸣器和爆闪灯珠,所述内置电路板外包有防水外壳和减震材料。进一步地,网状透声光外壳(2)采用网状结构的工程塑料或硅橡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的分贝数在70~120分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报警系统,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金属框架、连接装置、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其中,所述金属框架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通讯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结构简单,造型轻小,能够方便的与现有广泛使用的戒具共同使用。进一步地,本申请外壳采用工程塑料或高抗撕硅橡胶材料的网状结构,与内部金属框架紧密结合。声音和光线可透过孔隙散发出来。因其结构存在大量缝隙,罪犯很难用手或其他物品将声音和光线完全遮挡,且金属框架嵌入到外壳中,为内部电路板提供支撑保护作用,防止外力破坏。进一步地,电路板外包有防水外壳,外层包裹减震材料(橡胶弹性材料或乳胶海绵),防止罪犯用外部强力等方式破坏。电路板嵌入金属框架内,与高分贝蜂鸣器和爆闪灯珠相连,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地,报警接收端端设置有LED警示灯和震动电机,在需要追捕逃犯时,警示效果良好。当罪犯脱离管控范围时,报警灯频繁闪烁,震动电机立即震动,以提醒民警实施抓捕。抓捕完成后,民警可以通过控制开关将罪犯端警报解除。LED光源不仅能警示民警,可用于警务执勤现场查验证件照明,民警可以通过调节开关来控制照明灯工作模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a-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报警系统的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警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内置电路板电路结构原理图;图4a-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报警系统工作流程图;图中:1:连接装置;2:网状透声光外壳;3:金属框架;4:内部电路;5:报警接收端;6:震动电机;7:夹子;8:LED灯;9: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a-图1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5);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2)、金属框架(3)、连接装置(1)、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其中,所述金属框架(3)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参见图2a-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警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夹子(7)和震动电机(6),另一面设置有LED灯(8),所述固定底板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9)。上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分别包括nRF24L01射频通讯模块。参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内置电路板电路结构原理图。内置电路板包括蜂鸣器和爆闪灯珠,所述内置电路板外包有防水外壳和减震材料。上述内置电路板的电路连接关系及电路板上的控制芯片STC89C52与上述蜂鸣器和爆闪灯珠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采用网状结构的工程塑料或硅橡胶材料。上述蜂鸣器的分贝数在70~120分贝。本设计中对报警系统的软件开发采用基于C语言的Keil工具,单片机对nRF24L01芯片的控制包括在配置模式下对nRF24L01的初始化配置、发送数据和接收存储数据。数据包括前缀、地址、有效数据和CRC。接收数据时,自动把字头和CRC校验码移去,在发送数据时,自动加上字头和CRC校验码,在发送模式下,置CE为高,至少10us后,即时发送过程完成。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5);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2)、金属框架(3)、连接装置(1)、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其中,所述金属框架(3)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5);所述报警端包括网状透声光外壳(2)、金属框架(3)、连接装置(1)、内置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一内置电源;其中,所述金属框架(3)内嵌在所述网状透声光外壳(2),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所述金属框架(3)内,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内置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连接;所述报警接收端包括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第二内置电源和警示装置,所述第二内置电源分别与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二通讯装置、控制装置和警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报警端和报警接收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和第二通讯装置通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允强魏祖明卢山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刘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