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瑞链专利>正文

置物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0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置物架结构,其包括一可固定在壁面上的挂座及至少一置物架;置物架由一钩扣方向背对壁面的挂钩、一连接杆、一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组成;在挂底上则设有一自挂座向外延伸弯折而成的钩掣部,并在其上有一个开口朝下的容置区域,使挂钩可自开口进入而反钩于容置区域中,显得较为美观,同时连接杆垂直贴合于壁面,也节约了空间,且当承载部上吊挂或盛放着物品时,置物架不会再朝向壁面偏移,保持平稳的状态。(*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置物架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与普通置物架结构相比,整体视觉效果更为美观,构造更为精简的置物架结构。由于人们生活中所需的日常用品繁多,以厨房为例,除了锅碗瓢盆之外,还有一些器皿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厨房中大多设有厨柜,但仍不便于一些常用器具或物品的取放,所以一种开放式的置物架应运而生,逐渐被普遍应用于厨房,甚至其他方面。该置物架是一可供物品器具承放或吊挂的置物架及挂杆,可根据使用者习惯或从合理利用空间的角度出发而将其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人们不但可将物品器具在置物架上进行分类摆放,而且取放也非常的简便快速;如附图说明图1A所示,是一种利用多根杆体弯折、相连而成的传统置物架,该置物架除了有一可供物品器具置放或吊挂的置物架或挂杆外,于每一种置物架或挂杆上还设有一个向上延伸的挂钩,从而将其钩吊在一预先设置的横向支撑杆上(如图1B所示),使所有置物架能齐定位;从图中可以看到,从置物架或挂杆的下方处延伸出一顶杆,显得非常的突兀,但其在设计上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上述挂钩的弯折方向是朝向壁面(背对使用者的方向),所以支撑杆必须设置在与壁面有适当间距的位置上,这样挂钩的自由端才能稳固地钩扣于支撑杆上;因为若无顶杆的支撑,整个置物架会因自重或吊挂及承放有物品而产生以挂钩为支点倾向壁面的情形,置放平面也会由此倾斜,导致物品无法平稳摆放或吊挂。而该顶杆的作用就是使置放平面保持水平。从以上的说明可见,传统的置物架由于既要有吊挂功能,又要能保持平面效果,所以就其结构而言,挂钩与顶杆是缺一不可的,但是,这种外挂式置物架的挂钩与顶杆并无造形可言,并且相应整体构造的组成单元显得较为繁杂。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更为精简、美观的可将挂钩隐藏起来,且不须设置顶杆即可确保物品器具水平置放的置物架结构。本技术的置物架结构包括有一可固定在壁面上的挂座,以及至少一个置物架;置物架是由一弯折状的挂钩、一自挂钩向下延伸的连接杆,以及一固定于连接杆上,可供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件构成;其中挂钩是朝背对壁面的方向弯折而成;在挂座上则设有一钩掣部,此钩掣部是自挂座向外延伸弯折而成,其上有一个开口朝下的容置区域,使挂钩可从开口进入且反钩在容置区域中,挂钩由于钩掣部的包覆而被遮闭住,显得较为美观,同时也使得连接杆垂直贴合于壁面,节约了空间,且当在承载部上吊挂或盛放着物品时,置物架不会再朝壁面偏移,而是保持平稳状态。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本技术。图1A是传统置物架结构立体图;图1B是传统置物架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A是本技术置物架组装于挂座上的侧视动作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5A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实施例图,即组装动作示意图;图5B是图5A实施例构造的组合示意图。请参见图2、图3,其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有一挂座10及至少一个可钩掣于挂座10上的置物架20;下面针对各元件的作用分别加以叙述上述的置物架20至少具有一挂钩21,及一自挂钩21下缘延伸的连接杆22,以及一固定于连接杆22上,用以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23;其中该挂钩21的钩扣方向是朝着背对壁面30的方向(朝向使用者的方向),使挂钩21可以反钩的方式钩掣于挂座10上;而该挂座10上有一用以与壁面30结合的固定部11(如图4B所示),以及一自固定部11向外延伸弯折而成的钩掣部12,该钩掣部12上又有一个开口122朝下的容置区域121。请参见图4A、图4B,其是本技术置物架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首先,在将置物架20组装于挂座10之前,挂座10的固定部11既可以背胶的方式固定于壁面30上,也可在固定部11上开设有螺孔111(如图2所示),以便螺栓40穿过该螺孔111,将挂座10固定于壁面30上。然后,再将置物架20相对于挂座10呈一角度,从挂钩21的自由端自开口122插入容置区域121中,再相对于挂座10旋转,将挂钩21完全滑移套入容置区域121中,并钩掣于钩掣部12上;其中该钩掣部12末端经弯折而成为一支撑部123,使挂钩21抵靠于支撑部123上,由于支撑部123的撑抵,使挂钩21不会向下脱落;为了使挂钩21能够更稳固的结合于容置区域121中,支撑部123的上缘表面可形成一倒斜面,或是于支撑部123上设一凸起的挡缘124,限制该挂钩21朝开口122处滑移。当置物架20吊挂于挂座10上之后,连接杆22就垂直贴靠于壁面30上,这样当将物品器具承放或吊挂于承载部23上时,即使因自重有驱使连接杆22朝壁面30方向移动的力量,但由于连接杆22已贴合于壁面30上,并不会再产生任何位移,且动力也被壁面30的反作用力给抵消掉。所以,置物架20并不须再设顶杆来保持置物平面的水平。请参考图5A、图5B,其是本技术用以使整体外观更为简洁美观的实施状态;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挂钩21虽被钩掣部12遮蔽住,不会显露出来,但是为了使整体效果更为美观,可于挂座10外缘再结合一装饰套件50,来将钩掣部12遮盖住。具体实施时,在挂座10及装饰套件50的对应位置上有相互匹配的第一结合部13、51,以及一可覆于钩掣部12转折处外缘的第二结合部52,且装饰套件50是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制成的;这样,在第一结合部13、51彼此相互扣掣之后,再用力将第二结合部52扣合于钩掣部12外缘,即可使装饰套件50结合于挂座10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而作出小的改变和调整,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置物架结构,其包括一挂座,其固定于壁面上,具有一向外延伸弯折而成的钩掣部,钩掣部上有一开口朝下之容置区域;一置物架,其至少由一挂钩、一自该挂钩下缘延伸的连接杆,及一固结于连接杆上用以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组成,其中挂钩的钩扣方向是背对壁面,可自该开口插入该容置区域中,而反钩于该钩掣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掣部具有一用以撑抵挂钩的支撑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上设有一凸起的挡缘,用以限制挂钩朝开口处滑移而脱离挂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座具有一固定部,用以固定于壁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上开设有螺孔,以便用螺栓将其固定于壁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可以背胶的方式固定于壁面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座外缘与一装饰套件相结合。专利摘要一种置物架结构,其包括一可固定在壁面上的挂座及至少一置物架;置物架由一钩扣方向背对壁面的挂钩、一连接杆、一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组成;在挂底上则设有一自挂座向外延伸弯折而成的钩掣部,并在其上有一个开口朝下的容置区域,使挂钩可自开口进入而反钩于容置区域中,显得较为美观,同时连接杆垂直贴合于壁面,也节约了空间,且当承载部上吊挂或盛放着物品时,置物架不会再朝向壁面偏移,保持平稳的状态。文档编号A47B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物架结构,其包括:一挂座,其固定于壁面上,具有一向外延伸弯折而成的钩掣部,钩掣部上有一开口朝下之容置区域;一置物架,其至少由一挂钩、一自该挂钩下缘延伸的连接杆,及一固结于连接杆上用以盛放或吊挂物品的承载部组成,其中挂钩的钩扣方 向是背对壁面,可自该开口插入该容置区域中,而反钩于该钩掣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链
申请(专利权)人:杨瑞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