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000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涉及工程测量设备领域。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杆包括支撑内杆和支撑外管,所支撑外管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卡齿轴一与调节卡齿轴二。支撑外管外壁上穿设有实现支撑内杆与支撑外管相对固定的固定轴,对中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对中杆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测量人员仅需要通过转动调节卡齿轴一与调节卡齿轴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大大提高了对中杆竖直状态的调节效率。

A fixing device for center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测绘是指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物体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编制各种比例尺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对中杆则是测绘仪器中不可或缺的对中设备,在测绘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中杆是连接于三脚架架头,能按铅垂方向直接指向地面标记点的可伸缩金属杆。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92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混凝土拱坝模板定位标尺对中杆,用于固定测量。该技术所述的对中杆底杆和对中杆伸缩杆均设置标尺,对中杆底杆和对中杆伸缩杆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的对中杆底杆穿过对中杆三角架并固定在对中杆三角架上。实际使用时,测量人员通过调节三脚架的长度与展开角度,并通过观察对中杆上的水平仪实现对中杆的竖直调节。上述的对中杆三脚架在具体使用时,为了确保对中杆处于竖直状态,需要测量人员同时调节对中杆三脚架的长度与三脚架的展开角度,但是,当对中杆离竖直状态只有小范围的差别时,需要测量人员在小范围内调节对中杆三脚架的长度与展开角度,由于测量人员的手臂在调节过程中容易发生抖动,使得测量人员需要多次调节三脚架的长度与三脚架的展开角度才能实现对中杆的竖直,由此导致对中杆的调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测量人员调节对中杆竖直状态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设置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使得测量人员可以十分方便的调节对中杆保持垂直,大大提高了对中杆的调节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对中杆的两个支撑杆和用于固定支撑杆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内杆和支撑外管,所述支撑外管套设在所述支撑内杆上且与所述支撑内杆滑移连接,所述支撑外管垂直于所述支撑外管长度延伸方向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内杆与所述支撑外管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卡齿轴一,所述调节卡齿轴一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外管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卡齿轴一垂直于所述调节卡齿轴一的轴线方向至少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外管上,所述支撑外管外壁上穿设有实现所述支撑内杆与所述支撑外管相对固定的固定轴,所述对中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对中杆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组件和支撑杆的作用下,实际调节对中杆时,测量人员首先使用固定组件将对中杆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而后将对中杆放置在地面上,使对中杆底端与两个支撑杆底端呈三角形分布,而后通过转动调节卡尺轴一改变支撑内杆与支撑外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支撑杆长度的改变。此时,测量人员通过观察对中杆顶部的水平仪,当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时,即可确定对中杆处于竖直状态。在调节卡尺轴一的作用下,测量人员只需要转动调节卡齿轴即可完成对中杆竖直状态的调节,简化了对中杆竖直状态调节的步骤,提高了对中杆调节的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内杆侧面沿所述支撑内杆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一,所述支撑外管沿调节卡齿一延伸方向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卡齿一移动的调节卡齿移动槽,所述调节卡齿轴一周侧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二,所述调节卡齿一与所述调节卡齿二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卡齿轴一带动所述支撑内杆在所述支撑外管内滑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卡齿一与调节卡齿二的作用下,实现了将调节卡齿轴一的转动转变为支撑内杆与支撑外管之间的相对移动,方便了测量人员对支撑杆长度的调节,提高了调节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内杆侧面沿所述支撑内杆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三,所述调节卡齿三与所述调节卡齿一并列设置,且所述调节卡齿三比所述调节卡齿一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卡齿轴二,所述调节卡齿轴二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外管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卡齿轴二垂直于所述调节卡齿轴二的轴线方向至少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外管上,所述调节卡齿轴二周侧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四,所述调节卡齿四比所述调节卡齿二小,所述调节卡齿三与所述调节卡齿四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卡齿轴二带动所述支撑内杆在所述支撑外管内滑动,实现所述支撑内杆与所述支撑外杆相对位置的细微调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卡齿三与调节卡齿四的作用下,使得测量人员可以对支撑杆的长度进行小范围的调节,当对中杆离竖直状态只有小范围的差别时,只需要小幅度的转动调节卡齿轴二即可实现对中杆竖直状态的调节,提高了对中杆调节的准确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固定柱、固定卡环和转动固定块,所述旋转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卡环上且与所述固定卡环螺纹连接,所述转动固定块一端与所述固定卡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内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内杆通过所述转动固定块实现与所述固定卡环的相互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固定柱、固定卡环和转动固定块的作用下,使固定卡环可以套设在对中杆上,并通过转动旋转固定柱实现对中杆与固定组件的抵紧且固定,防止对中杆从固定组件中脱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外管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展开弹簧,所述展开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外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展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固定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杆快速的展开,提高了固定装置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外管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收缩卡槽块,所述支撑杆收缩卡槽块至少一端与所述支撑外管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收缩卡槽块的作用下,使得在携带或者搬运固定装置时,支撑杆可以相互固定,不会发生相互晃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外管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防滑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防滑垫的作用下,当固定装置保持对中杆竖直的过程时,支撑外管不会与地面产生相对滑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卡齿轴一远离所述调节卡齿二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钮,所述调节卡齿轴二远离所述调节卡齿四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旋钮与第二旋钮的作用下,使得测量人员可以十分方便的转动调节卡齿轴一与调节卡齿轴二,进而在测量人员调节支撑杆的长度时,给测量人员提供了便利。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外管垂直于所述支撑外管轴线方向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轴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且与所述支撑外管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固定轴实现固定轴与所述支撑内杆进行抵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轴和固定轴孔的作用下,当测量人员将对中杆调节到垂直位置后,可以通过固定轴实现支撑内杆和支撑外管之间的相互固定,避免支撑内杆和支撑外管产生相对移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对中杆(1)的两个支撑杆(2)和用于固定支撑杆(2)的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与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支撑内杆(21)和支撑外管(22),所述支撑外管(22)套设在所述支撑内杆(21)上且与所述支撑内杆(21)滑移连接,所述支撑外管(22)垂直于所述支撑外管(22)长度延伸方向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内杆(21)与所述支撑外管(22)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卡齿轴一(41),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外管(2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垂直于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的轴线方向至少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3),所述第一固定板(4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外管(22)上,所述支撑外管(22)外壁上穿设有实现所述支撑内杆(21)与所述支撑外管(22)相对固定的固定轴(9),所述对中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对中杆(1)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仪(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对中杆(1)的两个支撑杆(2)和用于固定支撑杆(2)的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与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支撑内杆(21)和支撑外管(22),所述支撑外管(22)套设在所述支撑内杆(21)上且与所述支撑内杆(21)滑移连接,所述支撑外管(22)垂直于所述支撑外管(22)长度延伸方向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内杆(21)与所述支撑外管(22)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卡齿轴一(41),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外管(2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垂直于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的轴线方向至少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3),所述第一固定板(4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外管(22)上,所述支撑外管(22)外壁上穿设有实现所述支撑内杆(21)与所述支撑外管(22)相对固定的固定轴(9),所述对中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对中杆(1)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仪(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杆(21)侧面沿所述支撑内杆(21)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一(211),所述支撑外管(22)沿调节卡齿一(211)延伸方向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卡齿一(211)移动的调节卡齿移动槽(223),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周侧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二(212),所述调节卡齿一(211)与所述调节卡齿二(212)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卡齿轴一(41)带动所述支撑内杆(21)在所述支撑外管(22)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对中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杆(21)侧面沿所述支撑内杆(21)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调节卡齿三(221),所述调节卡齿三(221)与所述调节卡齿一(211)并列设置,且所述调节卡齿三(221)比所述调节卡齿一(211)小,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调节卡齿轴二(42),所述调节卡齿轴二(4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外管(2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卡齿轴二(42)垂直于所述调节卡齿轴二(42)的轴线方向至少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4),所述第二固定板(44)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鸣霄夏磊凯缪晗王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舆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