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480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水供应技术领域,尤其为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控制器、换热系统、与换热系统通接的冷水管、内循环管以及外循环管、热水分水系统、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通接的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均通接有混合管,所述冷水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所述外循环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套系统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卫生热水,系统调节阀为卫生级材质,在换热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本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完全自动调节、自动保护、自动报警,运行数据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进行监视。

District temperature control sanitary hot wa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水供应
,尤其涉及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热水供应系统是保证用户能按时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量、水温、水压和水质的热水的供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应根据使用对象、建筑物特点、热水用量、用水规律、用水点分布、热源情况、水加热设备、用水要求、管网布置、循环方式以及运行管理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有技术中在暖通供热领域,同一个建筑体的不同位置,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以学校为例:教室、宿舍、餐厅、体育馆等在取暖时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房间的功能不一样,所要求的舒适度也是有所区别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控制器、换热系统、与换热系统通接的冷水管、内循环管以及外循环管、热水分水系统、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通接的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均通接有混合管,所述冷水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所述外循环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远离热水分水系统的一端均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远离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的一端均通接有用水管,所述用水管远离调节阀的一端通接于回水管,所述用水管上均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与调节阀和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循环管上通接有外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热水分水系统与换热系统之间通接有内循环管和热水管,所述内循环管上通接有内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的一端通接有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上设置有恒压给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技术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换热系统、与换热系统通接的冷水管、内循环管以及外循环管、热水分水系统、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通接的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第三供水管和第四供水管均通接有混合管,冷水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外循环管远离换热系统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本技术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为一套系统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卫生热水,系统调节阀为卫生级材质,在换热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本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完全自动调节、自动保护、自动报警,运行数据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进行监视,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其作用是用来把常温自来水加热的装置,加热后的自来水用来清洗设备、洗浴或者用作别的工艺上,该系统的优势是一套系统可以同时产生不同温度的热水,传统的产热机组设备同时只能加热一种温度水,如果现场需要五种温度的热水,那么就需要五套设备完成,本设备只需1套管壳式换热器机组,换热的过程是蒸汽或者导热油走换热器的管程,水走换热器的壳程,冷热媒在换热器中换热通过蒸汽或导热油,将冷水加热到某个特定温度,然后供到分水设备上,通过三通调控阀门混合冷水,供给不同的用水区域,该设备节省占地面积,水温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的整体的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系统、2冷水管、3内循环管、4外循环管、5热水分水系统、6第一供水管、7第二供水管、8第三供水管、9第四供水管、10混合管、11回水管、12调节阀、13用水管、14测温探头、15外循环泵、17内循环泵、18外接水管、19恒压给水泵、20热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控制器21、换热系统1、与换热系统1通接的冷水管2、内循环管3以及外循环管4、热水分水系统5、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5通接的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所述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均通接有混合管10,所述冷水管2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10,所述外循环管4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11。所述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远离热水分水系统5的一端均设置有调节阀12,所述调节阀12远离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的一端均通接有用水管13,所述用水管13远离调节阀12的一端通接于回水管11,所述用水管13上均设置有测温探头14,所述测温探头14与调节阀12和控制器21电性连接。所述外循环管4上通接有外循环泵15。所述热水分水系统5与换热系统1之间通接有内循环管3和热水管20,所述内循环管3上通接有内循环泵17。所述混合管10的一端通接有外接水管18,所述外接水管18上设置有恒压给水泵19。本技术中,使用时,该系统主要由换热系统1、内循环泵17、外循环泵15、热水分水系统5、调节阀12、调节阀12等部分组成,系统运行前其内部具有充足的自来水,然后通过换热系统1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为循环加热,及内循环和外循环同时进行,内循环保证热水分水系统5中的水温稳定,外循环保证大循环中的每个用水点都能快速用到热水,在热水分水系统中的水为高温水,高温水与恒压给水泵19供过来的冷水在混合管10处进行混合,在混合管10出口处设有测温探头14,测温探头14将温度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混合管10上的调节阀12的开度来调节混水温度的稳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控制器(21)、换热系统(1)、与换热系统(1)通接的冷水管(2)、内循环管(3)以及外循环管(4)、热水分水系统(5)、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5)通接的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均通接有混合管(10),所述冷水管(2)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10),所述外循环管(4)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包括控制器(21)、换热系统(1)、与换热系统(1)通接的冷水管(2)、内循环管(3)以及外循环管(4)、热水分水系统(5)、以及和热水分水系统(5)通接的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均通接有混合管(10),所述冷水管(2)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于混合管(10),所述外循环管(4)远离换热系统(1)的一端通接有回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控温卫生级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第三供水管(8)和第四供水管(9)远离热水分水系统(5)的一端均设置有调节阀(12),所述调节阀(12)远离第一供水管(6)、第二供水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本全侯普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开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