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公开了一种通过滚球使得悬挂器能够随着人员的快速移动进行移动,避免线束对人员产生干扰,同时避免线束牵拉产生磨损问题的线束悬挂器,其特征在于固定主体的底部开有卡槽,夹线块的顶部置于卡槽内,所述夹线块通过连接轴和固定主体连接,且通过紧顶螺丝固定,所述夹线块上开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位于夹线块底部,所述穿线孔内套置有橡胶垫,所述穿线孔底部中间位置开有缺口,两个连接耳置于夹线块底部,且分别位于穿线孔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耳通过锁紧螺钉相连接,所述锁紧螺钉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连接耳,螺母螺接置于锁紧螺钉的一端上。
An intelligent VR helmet harness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
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涉及一种对智能VR头盔的线束进行悬挂的悬挂器,属于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滚球使得悬挂器能够随着人员的快速移动进行移动,避免线束对人员产生干扰,同时避免线束牵拉产生磨损问题的线束悬挂器。
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其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现实中的世界,其内包含着复杂的图像处理运算,因此VR设备整体视频运算处理量巨大而无线式连接的传输速度很难满足其快速的交互需求,因此市面上主流的VR头盔都备有较长的数据传输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需要做出各种动作与移动,这些传输线很容易缠绕甚至是绊倒使用者,大大拉低了VR头盔的体验感,而现有的VR头盔传输线支架其往往不能及时满足使用者的快速动作造成的传输线移动,降低人员体验感,同时其现有支架往往通过圆形扣环对传输线进行支托,使得传输线伴随人员移动时与扣环处产生剧烈的摩擦,长时间会对传输线造成严重的磨损。公告号CN108897134A公开了一种VR头盔的传输线支架,包括底座,底座的一表面套接有固定台,固定台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基站固定架,伸缩杆一端的周测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架,基站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激光定位基站卡扣,底座包括地脚,地脚的一表面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地脚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机箱框架,插座放置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座放置盒,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现实
,该VR传输线支架一是其不能及时针对使用者动作对传输线的拉动而作出移动调整,同时其第一第二扣环在传输线移动时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长时间下容易损坏传输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提供了一种通过滚球使得悬挂器能够随着人员的快速移动进行移动,避免线束对人员产生干扰,同时避免线束牵拉产生磨损问题的线束悬挂器。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由小滚球、磁性片、支脚、固定主体、紧顶螺丝、夹线块、螺母、橡胶垫、连接耳、穿线孔、锁紧螺钉和凹槽组成,固定主体的底部开有卡槽,夹线块的顶部置于卡槽内,所述夹线块通过连接轴和固定主体连接,且通过紧顶螺丝固定,所述夹线块上开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位于夹线块底部,所述穿线孔内套置有橡胶垫,所述穿线孔底部中间位置开有缺口,两个连接耳置于夹线块底部,且分别位于穿线孔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耳通过锁紧螺钉相连接,所述锁紧螺钉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连接耳,螺母螺接置于锁紧螺钉的一端上,所述夹线块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夹线块中部,所述凹槽和穿线孔相连通,所述凹槽上宽、下窄,多个支脚的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主体上,所述支脚的另一端先向远离固定主体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再竖直向上延伸至固定主体的上方,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上置有滚套,小滚球可转动的置于滚套内,所述小滚球的顶部露出滚套,磁性片固定置于固定主体的顶部,所述固定主体的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磁性片的直径小于固定主体顶部的直径,所述支脚的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主体从中部断开分为上、下两段,所述固定主体的上段和其下段之间置有一段距离,所述固定主体上段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为球形孔,转轴的一端垂直置于固定主体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置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可转动的置于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主体上增设置有挂扣。有益效果。一、能够对VR头盔线束进行支托,并能够伴随人员动作对线束产生的拉动进行及时调整移动,避免人员使用时被传输线缠绕绊倒。二、滚球结构方便传输线在天花板上的移动,不会对传输线造成磨损。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夹线块的立体结构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其中为:小滚球(1),磁性片(2),支脚(3),固定主体(4),紧顶螺丝(5),夹线块(6),螺母(7),橡胶垫(8),连接耳(9),穿线孔(10),锁紧螺钉(11),凹槽(12),VR头盔(13),传输线(14),磁性天花板(15),通孔(16),转动头(17),转轴(18),橡胶头(19),挂扣(2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由小滚球(1)、磁性片(2)、支脚(3)、固定主体(4)、紧顶螺丝(5)、夹线块(6)、螺母(7)、橡胶垫(8)、连接耳(9)、穿线孔(10)、锁紧螺钉(11)和凹槽(12)组成,固定主体(4)的底部开有卡槽,夹线块(6)的顶部置于卡槽内,所述夹线块(6)通过连接轴和固定主体(4)连接,且通过紧顶螺丝(5)固定,所述夹线块(6)上开有穿线孔(10),所述穿线孔(10)位于夹线块(6)底部,所述穿线孔(10)内套置有橡胶垫(8),所述穿线孔(10)底部中间位置开有缺口,两个连接耳(9)置于夹线块(6)底部,且分别位于穿线孔(10)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耳(9)通过锁紧螺钉(11)相连接,所述锁紧螺钉(11)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连接耳(9),螺母(7)螺接置于锁紧螺钉(11)的一端上,所述夹线块(6)上开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位于夹线块(6)中部,所述凹槽(12)和穿线孔(10)相连通,所述凹槽(12)上宽、下窄,多个支脚(3)的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主体(4)上,所述支脚(3)的另一端先向远离固定主体(4)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再竖直向上延伸至固定主体(4)的上方,所述支脚(3)的另一端上置有滚套,小滚球(1)可转动的置于滚套内,所述小滚球(1)的顶部露出滚套,磁性片(2)固定置于固定主体(4)的顶部,所述固定主体(4)的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磁性片(2)的直径小于固定主体(4)顶部的直径,所述支脚(3)的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使用时,预先在天花板上设置金属板,当对VR头盔(13)线束进行悬挂时,人员首先将VR头盔(13)线束穿过多个悬挂器夹线块(6)上的穿线孔(10),通过松动紧顶螺丝(5)对夹线块(6)的角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紧顶螺丝(5)锁紧夹线块(6),对其角度进行固定,进而对线束的高度进行固定,然后人员拧紧螺母(7)使得锁紧螺钉(11)将线束固定,然后将多个连接着传输线(14)的悬挂器放置附在室内天花板上铺设的金属板上,此时磁性片(2)对金属板进行吸附固定,使得悬挂器吸附在天花板处,以此形成对传输线(14)的高空支托,当人员在使用VR头盔(13)带动传送线移动时,最靠近头盔的悬挂器通过小滚球(1)在滚动实现随着人员的移动进行移动,避免拉扯线束对线束造成摩擦损坏,同时线束始终保持在人员脚部上方,不会对人员的移动造成阻碍缠绕,保障人员的体验感;实施例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其特征是:固定主体的底部开有卡槽,夹线块的顶部置于卡槽内,夹线块通过连接轴和固定主体连接,且通过紧顶螺丝固定,夹线块上开有穿线孔,穿线孔位于夹线块底部,两个连接耳置于夹线块底部,且分别位于穿线孔缺口的两侧,两个连接耳通过锁紧螺钉相连接,锁紧螺钉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连接耳,螺母螺接置于锁紧螺钉的一端上,凹槽和穿线孔相连通,多个支脚的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主体上,支脚的另一端先向远离固定主体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再竖直向上延伸至固定主体的上方,支脚的另一端上置有滚套,小滚球可转动的置于滚套内,小滚球的顶部露出滚套,磁性片固定置于固定主体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其特征是:固定主体的底部开有卡槽,夹线块的顶部置于卡槽内,夹线块通过连接轴和固定主体连接,且通过紧顶螺丝固定,夹线块上开有穿线孔,穿线孔位于夹线块底部,两个连接耳置于夹线块底部,且分别位于穿线孔缺口的两侧,两个连接耳通过锁紧螺钉相连接,锁紧螺钉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连接耳,螺母螺接置于锁紧螺钉的一端上,凹槽和穿线孔相连通,多个支脚的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主体上,支脚的另一端先向远离固定主体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再竖直向上延伸至固定主体的上方,支脚的另一端上置有滚套,小滚球可转动的置于滚套内,小滚球的顶部露出滚套,磁性片固定置于固定主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从中部断开分为上、下两段,所述固定主体的上段和下段之间置有一段距离,所述固定主体上段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为球形孔,转轴的一端垂直置于固定主体的顶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置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可转动的置于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VR头盔线束悬挂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柚创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