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4754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冷却装置和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热接触的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可以广泛应用在新能源动力汽车,比如电动汽车上,可以有效的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快速的冷却,同时还可避免二层水冷板的连接设计,避免连接胶管老化导致的泄露问题,避免冷却液流经上层模组,省却管路接头及老化有可能带来的泄露风险,也避免了泄露造成短路的安全风险。

A cooling system for battery pack of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冷却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大多数都需要用到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保证高效的功率和较长的寿命循环,通常需要设计冷却系统对电池包中的电芯和模组进行冷却。目前采用的冷却系统多为水冷系统,其通常需要转接头或者连接胶管,随着电池包在整车端的使用循环以及振动,会造成胶管和连接处的老化,导致漏液风险。另外在电池包中,由于需要提高电池功率,一般都需要设置多个电池模组,而为了减少电池占地面积,又需要将多个电池模组设计成多层叠加设计,多层叠加的电池模组如何散热冷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常规技术中,如果电池是双层模组设计时,需要设计两层水冷板,需要管路和接头进行上下连接。而管路和接头的连接会大大增加电池使用过程中的老化漏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优选用于多层电池模组设计中,可以有效避免多层水冷板的使用,尤其是避免水冷板之间的连接头和连接管路的使用,大幅降低电池包老化漏液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冷却装置和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热接触的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相互基本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下表面热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可以广泛应用在新能源动力汽车,比如电动汽车上,可以有效的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快速的冷却,同时还可避免二层水冷板的连接设计,避免连接胶管老化导致的泄露问题,避免冷却液流经上层模组,省却管路接头及老化有可能带来的泄露风险,也避免了泄露造成短路的安全风险。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是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水平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为通过内部冷却液导热的液冷板。第二冷却装置可以为导热性能佳的各种导热板或导热体,其中优选的,第二冷却装置的第一部分为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的导热实心铜板,其中第二表面是电池模块的侧面。另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冷却装置的第一部分为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的铜质框架,其中第二表面为电池模块的侧面的四边。为了更好地得到传热导热的效果,同时避免连接管路和接头的使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热接触方式为焊接、卡接或铆接。本专利技术最优选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口型管焊接制作的水冷板,并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与口型板通过焊接热接触的L形导热铜板。此技术方案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加工工艺简单,无需对现有设备做过多升级,更利于实际应用。同时,采用本方案,可以在多层电池模块中获得非常好的导热效果,能快速有效地将动力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却装置传导至第一冷却装置后,随冷却液传导出去。同时完全避免了弯路接头、管路的使用,降低了漏液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供冷却介质进出的进口和出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冷却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和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的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快速的冷却,同时还可避免二层水冷板的连接设计,避免连接胶管老化导致的泄露问题,避免冷却液流经上层模组,省却管路接头及老化有可能带来的泄露风险,也避免了泄露造成短路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包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冷却装置1和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热接触的第二冷却装置2,第二冷却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冷却装置1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实施例1: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1来具体说明,其中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是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1水平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1优选为通过内部冷却液导热的液冷板,具体可以为口型管焊接制作的水冷板;第一冷却装置1的上表面与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第二冷却装置2包括相互基本垂直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从第一冷却装置1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和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例如电池模块的侧面)热接触,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下表面热接触。本实施例的第二冷却装置2的第一部分21为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的导热实心铜板。第二冷却装置2与第一冷却装置1的热接触方式为铆接,该也可以采取焊接、卡接等形式。例如,第二冷却装置2可以为与口型板通过焊接热接触的L形导热铜板。本实施例的导热铜板紧密贴合在电池模组的两侧,可以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即时、快速的传导到下方的第一冷却装置1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进出口相连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未示出)。通过利用铜铸导热板进行冷却,避免了使用上下层连接管。实施例2:图2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2来具体说明,与实施例1主要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冷却装置2的第一部分21为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例如电池模块的侧面的四边)热接触的铜质框架22。本实施例的导热铜质框架贴合上层电池模组,可以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即时、快速的传导到下方的第一冷却装置1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进出口相连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未示出)。可以有效将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降低,提高电池模组的性能,降低电池漏液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却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冷却装置(1)和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热接触的第二冷却装置(2),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的第一冷却装置(1)和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热接触的第二冷却装置(2),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上表面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表面热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包括相互基本垂直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以和所述层叠设置的电池模块的第二表面热接触,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下表面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是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1)水平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却装置(1)为通过内部冷却液导热的液冷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书铭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