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38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门体和两个导轨,门体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内;导轨包括外导轨体,外导轨体内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外导向槽,两个导轨的开口相对;外导向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第一内板包括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内板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之间形成第一抗风轨道,第二板体、第四板体及外导向槽的侧壁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抗风轨道;门体滑动设置在外导向槽内,门体的侧边缘固定有数个抗风连接件,抗风连接件穿过第一抗风轨道并伸入第二抗风轨道内。导轨的结构简单、合理,与抗风连接件组合大大提高了门体的抗风效果。

Wind resistant self repairing rolling shutter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风自修复卷帘门
本技术涉及卷帘门,尤其涉及抗风自修复卷帘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快速门大都包括固定在上端的箱体,箱体内设置卷轴用于收起或放下门体,门体包括帘布和多个抗风杆,帘布一般为PVC涂层布,多个抗风杆上下并列的固定在帘布上,现有的抗风杆和帘布一同伸入两侧的导轨内侧所设有的长条形开口中;开口上还设有毛刷。然而这种现有的快速门的结构抗风效果不佳,帘布直接在轨道内运行且很容易脱出轨道造成事故。特别是工业用的大型卷帘门,由于高度和宽度较大,当遇上大风时,抗风杆很容易自导轨内滑脱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抵抗大风以防止门体脱轨的抗风自修复卷帘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门体和两个导轨,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内;所述导轨包括外导轨体,所述外导轨体内设有U形的外导向槽,位于两个所述导轨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相对;所述外导向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均沿所述外导向槽的整个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一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内壁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三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抗风轨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抗风轨道;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导向槽内,所述门体的侧边缘固定有数个抗风连接件,所述抗风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并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风连接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导向槽内并与所述门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还包括水平延伸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且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滚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均为Z形;所述外导轨体包括均为L形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内板与所述第一内板为一体式;所述第二外板的内侧面紧贴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内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外板与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门体包括帘布,所述帘布上固定有多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水平延伸且所述加强杆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抗风连接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帘布的下端设有端部横杆,所述端部横杆包括与所述帘布固定连接的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伸入所述外导向槽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导向槽远离墙体的侧壁的上端设有允许所述橡胶块自所述外导向槽外侧向内侧移动的复位通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固定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向所述复位通道的下侧延伸且所述辅助板正对所述复位通道;所述辅助板位于所述导轨的外侧且所述辅助板朝向所述导轨的侧面上固定有刷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部横杆上固定有配重部件,所述配重部件包括软壳体,所述软壳体内设有填充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壳体由PVC或橡胶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填充物为砂土。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上端均设有向所述第一抗风轨道的外侧倾斜延伸的上引导部,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三板体的下端设有向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外侧倾斜延伸的下扩展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门体和两个导轨,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内;所述导轨包括外导轨体,所述外导轨体内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外导向槽,门体的两侧边缘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导向槽内;外导向槽内还固定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进而形成了第一抗风轨道和第二抗风轨道,第一抗风轨道与第二抗风轨道连通且形成T字形,抗风连接件处于第一抗风轨道和第二抗风轨道内,其中,抗风连接件外形也类型T字形,可避免其自第二抗风轨道内滑脱,同时,在强风作用时,第一抗风轨道与抗风连接件的接触面积大,在风力作用方向上施加给抗风连接件一阻力,提高了其抗风性能。导轨的结构简单、合理,与抗风连接件组合大大提高了门体的抗风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2中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导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抗风连接件与导轨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端部横杆与导轨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3、门体2和两个导轨1,所述门体2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1内。如图3所示,所述导轨1包括外导轨体,所述外导轨体包括均为L形的第一外板11和第二外板12,所述外导轨体内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外导向槽15,两个所述导轨1的开口相对。所述外导向槽15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内板13和第二内板14,所述第一内板13和所述第二内板14均沿所述外导向槽15的整个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板13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15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一板体133和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33及所述外导向槽15内壁的第二板体132,所述第二内板14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15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三板体143和连接所述第三板体14与所述外导向槽15的侧壁的第四板体142;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板13和所述第二内板14均为Z形,即第二板体132和第四板体142还分别衔接有与外导向槽15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一固定连接部131和第二固定连接部141,第一内板通过第一固定连接部131焊接固定在第一外板1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内板14与所述第一内板11为一体式;即第一内板14通过第二固定连接部141与第一外板11朝向第二外板12的侧边缘衔接呈一体,实际加工中可由一块钣金进行弯折加工而成。所述第二外板12的内侧面紧贴所述第一外板11和所述第二内板13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二外板12与所述第一外板11和所述第二内板14通过螺钉、螺栓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33和所述第三板体143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抗风轨道16,所述第二板体132、所述第四板体142及所述外导向槽15的侧壁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抗风轨道17;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门体2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导向槽15内,所述门体2的侧边缘固定有数个抗风连接件24,所述抗风连接件24穿过所述第一抗风轨道16并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17内。其中,所述抗风连接件24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抗风轨道16内的连接杆241,所述连接杆241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导向槽15内并与所述门体2连接,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门体和两个导轨,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外导轨体,所述外导轨体内设有U形的外导向槽,位于两个所述导轨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相对;所述外导向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均沿所述外导向槽的整个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一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内壁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三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抗风轨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抗风轨道;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导向槽内,所述门体的侧边缘固定有数个抗风连接件,所述抗风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并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包括箱体、门体和两个导轨,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两个导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外导轨体,所述外导轨体内设有U形的外导向槽,位于两个所述导轨上的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相对;所述外导向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均沿所述外导向槽的整个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一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内壁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内板包括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相平行的第三板体和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预留间隙形成第一抗风轨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及所述外导向槽的侧壁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抗风轨道;所述门体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导向槽内,所述门体的侧边缘固定有数个抗风连接件,所述抗风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并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连接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抗风轨道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导向槽内并与所述门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还包括水平延伸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二抗风轨道内且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滚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风自修复卷帘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均为Z形;所述外导轨体包括均为L形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内板与所述第一内板为一体式;所述第二外板的内侧面紧贴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魁朱瑞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凯恩斯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