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32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第一立柱、支撑脚、第一横管、第一套管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管,第一横管下方的第一立柱内侧安装有第二横管,第二立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下方的第二立柱内侧安装有第二套管,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皆安装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通过铰接轴安装有直角支撑件,直角支撑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第一立柱的表面焊接有直角插接件,第二立柱的表面焊接有套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直角支撑件、支撑脚、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直角插接件、套环、第一横管、第一套管、第二横管、第二套管结构,解决了防护栏不便于携带和防护栏实用性低的问题。

A portable protective fenc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房建施工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
技术介绍
建一词一般是指土建工程,土建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房建一般指的是房屋建设,如办公大楼,居民住房楼都算在内。而在房建的过程中,为了隔离安全区域与施工区域,需要采用防护栏进行隔离防护,防护栏常用钢材所制,如圆钢管,方钢管或压型钢板。表面处理工艺:全自动静电粉末喷涂(即喷塑)或喷漆。而现有的房建施工用的防护栏还有待改进。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现有的房建施工用防护栏不便于施工携带,在运输时非常费力,需要人力搬运,耗时耗力;2、现有的防护栏在使用时,无法更好的进行扩张使用,且稳定性不佳,无法折叠收缩,无法伸长增加防护面积,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解决了防护栏不便于携带和防护栏实用性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第一立柱、支撑脚、第一横管、第一套管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下方的第一立柱内侧安装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立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下方的第二立柱内侧安装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端套接于第一横管内侧,所述第二套管的内端套接于第二横管的内侧,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皆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通过铰接轴安装有直角支撑件,所述直角支撑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焊接有直角插接件,所述第二立柱的表面焊接有套环。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放置有地钉。优选的,所述第一横管的上端面和第二横管的下端面皆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侧皆通过弹簧安装有限位插销,且限位插销与限位孔卡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横管的下端面和第二横管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两侧皆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在滑槽内滑动。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表面皆粘贴有警示条。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直角支撑件、支撑脚、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直角插接件、套环,使本技术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携带,同样能够更快速的组装,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防护栏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在进行防护栏的携带时,通过支撑脚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平稳放置,由第一横管和第一套管的套接、第二横管和第二套管的套接形成防护区域,再将第一横管和第一套管、第二横管和第二套管完全收缩,形成最小的区域面积,再将支撑脚底部通过铰接轴安装的直角支撑件与支撑脚卡接,使其底部的万向轮触地,支撑脚离地,从而使整个本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快速移动,且可采用多组本技术进行拼装,将一组本技术中的直角插接件插入到另一组本技术中的套环中,即可实现拼装,可同时将多组本技术进行装运。(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脚、第一横管、第一套管、第二横管、第二套管,使本技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稳定性更强,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防护栏实用性低的问题,在进行本技术的防护使用时,通过铰接轴将直角支撑件旋转,使万向轮倾斜离地,使支撑脚触地,实现稳定支撑,在必要时,可通过地钉穿过安装孔与地面钉接,进一步加深固定性,而在需要扩张保护面时,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别在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中伸缩,使其拉长,利用弹簧辅助限位插销的限位,卡接在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的限位孔中,实现固定,增大区域防护面积,而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设置的第二加强板会在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内侧的滑槽中滑动,不会与第一加强板产生碰撞,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则增加了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性,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表面的警示条则增加了警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脚与直角支撑件的剖视安装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横管与第二套管的俯视连接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直角插接件;2、警示条;3、第一立柱;4、地钉;5、支撑脚;6、第一横管;7、限位孔;8、第一套管;9、弹簧;10、限位插销;11、第二立柱;12、套环;13、第二横管;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套管;16、第二加强板;17、直角支撑件;18、万向轮;19、铰接轴;20、安装孔;2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第一立柱3、支撑脚5、第一横管6、第一套管8和第二立柱11,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11的表面皆粘贴有警示条2,第一立柱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管6,第一横管6下方的第一立柱3内侧安装有第二横管13,第二立柱1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套管8,第一套管8下方的第二立柱11内侧安装有第二套管15,第一横管6和第二横管13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板14,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15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板16,第一套管8的内端套接于第一横管6内侧,第二套管15的内端套接于第二横管13的内侧,第一横管6的下端面和第二横管13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21,且滑槽21的两侧皆设有第一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6在滑槽21内滑动,第一横管6的上端面和第二横管13的下端面皆开设有限位孔7,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15的内侧皆通过弹簧9安装有限位插销10,且限位插销10与限位孔7卡接固定,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11的底部皆安装有支撑脚5,支撑脚5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20,安装孔20的内侧放置有地钉4,在进行本技术的防护使用时,通过铰接轴19将直角支撑件17旋转,使万向轮18倾斜离地,使支撑脚5触地,实现稳定支撑,在必要时,可通过地钉4穿过安装孔20与地面钉接,进一步加深固定性,而在需要扩张保护面时,将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15分别在第一横管6和第二横管13中伸缩,使其拉长,利用弹簧9辅助限位插销10的限位,卡接在第一横管6和第二横管13的限位孔7中,实现固定,增大区域防护面积,而第一套管8和第二套管15之间设置的第二加强板16会在第一横管6和第二横管13内侧的滑槽21中滑动,不会与第一加强板14产生碰撞,且第一加强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第一立柱(3)、支撑脚(5)、第一横管(6)、第一套管(8)和第二立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管(6),所述第一横管(6)下方的第一立柱(3)内侧安装有第二横管(13),所述第二立柱(1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套管(8),所述第一套管(8)下方的第二立柱(11)内侧安装有第二套管(15),所述第一套管(8)的内端套接于第一横管(6)内侧,所述第二套管(15)的内端套接于第二横管(13)的内侧,所述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11)的底部皆安装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的底部通过铰接轴(19)安装有直角支撑件(17),所述直角支撑件(17)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8),所述第一立柱(3)的表面焊接有直角插接件(1),所述第二立柱(11)的表面焊接有套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第一立柱(3)、支撑脚(5)、第一横管(6)、第一套管(8)和第二立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管(6),所述第一横管(6)下方的第一立柱(3)内侧安装有第二横管(13),所述第二立柱(1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套管(8),所述第一套管(8)下方的第二立柱(11)内侧安装有第二套管(15),所述第一套管(8)的内端套接于第一横管(6)内侧,所述第二套管(15)的内端套接于第二横管(13)的内侧,所述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11)的底部皆安装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的底部通过铰接轴(19)安装有直角支撑件(17),所述直角支撑件(17)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8),所述第一立柱(3)的表面焊接有直角插接件(1),所述第二立柱(11)的表面焊接有套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式房建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5)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20),所述安装孔(20)的内侧放置有地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斯华黄静艳杨恒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典汉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