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成熟,装配式建筑已经开始出现,由于其用时短、成品快,受到建筑行业的普遍关注,装配式建筑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采用预制件,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就是其中之一。踢脚板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一方面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主要作用是防潮和保护墙脚,踢脚材料一般和地面相同,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内部不能够布设室内电线线路,使得暗配管预埋电线检修困难,明配电线线路裸露在装配式建筑墙体外部,线路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进而容易引发线路的短路,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结构,包括内墙踢脚板、主导线槽和副导线槽,内墙踢脚板安装于固定卡子上,卡子预先用膨胀管固定于墙体上,内墙踢脚板内部中间位置开设主导线槽,内墙踢脚板上水平均布多个副导线槽,副导线槽内固定设有电线,副导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结构,包括内墙踢脚板(2)、主导线槽(3)和副导线槽(4),内墙踢脚板(2)安装于固定卡子上,卡子预先用膨胀管固定于墙体(1)上,其特征在于,内墙踢脚板(2)内部中间位置开设主导线槽(3),内墙踢脚板(2)上水平均布多个副导线槽(4),副导线槽(4)内固定设有电线(5),副导线槽(4)的底部与主导线槽(3)连通,主导线槽(3)的深度为15mm,主导线槽(3)的高度为100mm,相邻所述的副导线槽(4)的间距为5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混凝土内墙踢脚板结构,包括内墙踢脚板(2)、主导线槽(3)和副导线槽(4),内墙踢脚板(2)安装于固定卡子上,卡子预先用膨胀管固定于墙体(1)上,其特征在于,内墙踢脚板(2)内部中间位置开设主导线槽(3),内墙踢脚板(2)上水平均布多个副导线槽(4),副导线槽(4)内固定设有电线(5),副导线槽(4)的底部与主导线槽(3)连通,主导线槽(3)的深度为15mm,主导线槽(3)的高度为100mm,相邻所述的副导线槽(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龙,苏志刚,景恒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久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