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4172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其中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由FTO导电玻璃和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构成。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晶种层辅助一步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并将其组装成电致变色器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所需试剂种类极少,成本低,制备的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所组成器件电致变色性能较好,有利于推动纳米二氧化锰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应用。

Electrochromic device based on MnO2 nanowir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薄膜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化学作用下发生电子与离子的注入与抽出,价态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从而材料的反射与透射性能改变,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根据电致变色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一个完整的电致变色器件是一种夹心型结构,由透明基底、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所构成,电致变色材料在电致变色器件中主要充当电致变色层作用。二氧化锰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氧化物,也是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晶型结构复杂,具有α、β、γ、δ、ε、ρ、λ等多种晶型。二氧化锰分为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态为黄色或淡黄色。还原态为棕色或深棕色,二氧化锰因起性能迥异,在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环境净化、电池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使得绿色储能材料的研究成为能源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二氧化锰因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电化学性能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所述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由FTO导电玻璃和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构成,所述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呈纳米线结构,或者呈由纳米线自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所述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由FTO导电玻璃和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构成,所述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呈纳米线结构,或者呈由纳米线自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对电极、封装材料和电解质;对电极由空白FTO导电玻璃组成;封装材料用于将薄膜电极与对称电极的四周封装,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对电极之间和封装材料界定的空间内为电解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封装材料选自硅胶或亚克力胶中任一种,封装材料厚度为0.1~2mm之间;电解质选自氯化钾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高氯酸锂水溶液中任一种,浓度为0.5~5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封装材料厚度为0.5~1mm之间;电解质的溶液浓度为1~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二氧化锰纳米线结构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1)将高锰酸钾和一水合硫酸锰溶于水,超声振荡后得到反应溶液;反应溶液中的高锰酸钾的摩尔浓度是0.06~0.08mol/L,高锰酸钾和一水合硫酸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敏于红玉马董云祝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