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12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护坡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为U型,若干所述第一预制块上下首尾拼接形成第一排水沟;若干第一排水沟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预制块的轮廓形状为扇面形;所述第二预制块顶面的下部边缘凸出;若干所述第二预制块左右首尾拼接形成拱形结构;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沟的端部之间设有所述拱形结构;左右相邻的拱形结构之间通过过渡结构衔接;所述过渡结构将上下相邻的第一排水沟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很好满足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护坡成形后整体外观质量优良、施工效率高,冬季施工不受气温影响;第二预制块的顶面底部凸出的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该部件的结构强度。

A slope prot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坡结构
本公开一般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水利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公路工程等的土质边坡易受雨水冲刷,危及工程安全,需进行防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坡面现浇混凝土方式护坡。现浇护坡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强度、外观质量、抗冻性等指标往往不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效率低,且冬期施工受气温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的护坡结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护坡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为U型,若干所述第一预制块上下首尾拼接形成第一排水沟;若干第一排水沟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二预制块的轮廓形状为扇面形;所述第二预制块顶面的下部凸出于上部;若干所述第二预制块左右首尾拼接形成拱形结构;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沟的端部之间设有所述拱形结构;左右相邻的拱形结构之间通过过渡结构衔接;所述过渡结构将上下相邻的第一排水沟连通。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结构包括第三预制块、第四预制块、第五预制块和第六预制块;所述第三预制块为U形,所述第三预制块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宽,其底端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排水沟的上端对齐;所述第四预制块为U形,所述第四预制块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宽,其底端与第三预制块的上端对齐;所述第五预制块的轮廓形状为五边形,其设有竖直的左侧面、水平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倾斜的右上侧面和弧形的右下侧面;所述第五预制块顶面的靠近弧形右下侧面的边缘部分凸出于其他部分;所述第六预制块与所述第五预制块结构对称,其设有竖直的右侧面、水平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倾斜的左上侧面和弧形的左下侧面;所述第五预制块的左侧面和第六预制块的右侧面对齐拼接,且其拼接的接缝处与其上侧的第一排水沟的中部和第四预制块的中线对齐;所述第五预制块的右上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拱形结构的端面对齐;所述第六预制块的左上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拱形结构的端面对齐;所述第五预制块的右下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所述拱形结构的下侧面、第三预制块的右侧面和第二预制块的右侧面衔接形成一体的弧形面;所述第六预制块的左下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所述拱形结构的下侧面、第三预制块的左侧面和第二预制块的左侧面衔接形成一体的弧形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第三预制块、第四预制块、第五预制块和第六预制块的最高处的高度一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七预制块、第八预制块和第九预制块;所述第七预制块为U型,其上下首尾拼接形成第二排水沟;所述第二排水沟的两侧上下间隔设有所述拱形结构;所述第二排水沟与其两侧的所述拱形结构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八预制块和第九预制块衔接;所述第八预制块的轮廓形状为四边形,其具有水平或弧形的左上侧面、竖直的左侧面、倾斜的右上侧面和弧形的下侧面;所述第八预制块的顶面靠近其下侧面的边缘部分凸出于其他部分;所述第九预制块与所述第八预制块结构对称,其具有水平或弧形的右上侧面、竖直的右侧面、倾斜的左上侧面和弧形的下侧面;所述第八预制块的左侧面与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右侧面贴合、右上侧面与所述拱形结构的端面贴合、下侧面与所述拱形结构的下侧面形成一体的弧形面且与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右侧面相切;所述第九预制块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左侧面贴合、左上侧面与所述拱形结构的端面贴合、下侧面与所述拱形结构的下侧面形成一体的弧形面且与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左侧面相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水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水沟内还间隔设有U型的第十预制块;所述第十预制块位于每对所述第八预制块和第九预制块之间;所述第十预制块的边缘高度低于所述第七预制块边缘高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七预制块的U型口上宽下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具有方形轮廓的第十一预制块,所述第十一预制块的顶面下部凸出于其上部;所述第十一预制块左右首尾拼接形成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位于坡面顶端、且位于相邻的第一排水沟的顶端之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U形的第十二预制块,所述第十二预制块左右首尾拼接形成第三排水沟;所述第三排水沟位于坡面的坡脚上。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护坡结构采用预制块的形式形成,采用第一预制块形成第一排水沟,可设置在坡面的横向方向;采用扇面型的第二预制块,形成拱形结构,对坡面进行纵向加固;拱形的骨架结构强度高;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例如可以采用混凝土构件模具制成,预制工厂进行混凝土构件预制、养护,满足混凝土技术性能和外观质量,施工场地,工地现场工人只需要直接对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拼接安装即可;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很好满足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护坡成形后整体外观质量优良、提高了施工效率,冬季施工不受气温影响;第二预制块的顶面底部凸出的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该部件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第一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第二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第二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第三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中第三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中第四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中第四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中第五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中第五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中第六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中第六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中第七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中第七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中第八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中第八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中第九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中第九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中第十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中第十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中第十一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中第十一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申请中第十二预制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中第十二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中坡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10、第一预制块;210、第二预制块;111、第一凸起;100、第一排水沟;211、第二凸起;200、拱形结构;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块(110)和第二预制块(210);/n所述第一预制块(110)为U型,若干所述第一预制块(110)上下首尾拼接形成第一排水沟(100);若干第一排水沟(100)呈矩形阵列排布;/n所述第二预制块(210)的轮廓形状为扇面形;所述第二预制块(210)顶面的下部边缘凸出;若干所述第二预制块(210)左右首尾拼接形成拱形结构(200);/n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沟(100)的端部之间设有所述拱形结构(200);/n左右相邻的拱形结构(200)之间通过过渡结构(300)衔接;所述过渡结构(300)将上下相邻的第一排水沟(10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块(110)和第二预制块(210);
所述第一预制块(110)为U型,若干所述第一预制块(110)上下首尾拼接形成第一排水沟(100);若干第一排水沟(100)呈矩形阵列排布;
所述第二预制块(210)的轮廓形状为扇面形;所述第二预制块(210)顶面的下部边缘凸出;若干所述第二预制块(210)左右首尾拼接形成拱形结构(200);
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沟(100)的端部之间设有所述拱形结构(200);
左右相邻的拱形结构(200)之间通过过渡结构(300)衔接;所述过渡结构(300)将上下相邻的第一排水沟(10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300)包括第三预制块(310)、第四预制块(320)、第五预制块(330)和第六预制块(340);
所述第三预制块(310)为U形,所述第三预制块(310)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宽,其底端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排水沟(100)的上端对齐;
所述第四预制块(320)为U形,所述第四预制块(320)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宽,其底端与第三预制块(310)的上端对齐;
所述第五预制块(330)的轮廓形状为五边形,其设有竖直的左侧面、水平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倾斜的右上侧面和弧形的右下侧面;所述第五预制块顶面靠近弧形右下侧面的边缘部分凸出于其他部分;
所述第六预制块(340)与所述第五预制块(330)结构对称,其设有竖直的右侧面、水平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倾斜的左上侧面和弧形的左下侧面;
所述第五预制块(330)的左侧面和第六预制块(340)的右侧面对齐拼接,且拼接的接缝处与其上侧的第一排水沟的中部和第四预制块的中线对齐;
所述第五预制块(330)的右上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拱形结构(200)的端面对齐;
所述第六预制块(340)的左上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拱形结构(200)的端面对齐;
所述第五预制块的右下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所述拱形结构(200)的下侧面、第三预制块(310)的右侧面和第二预制块(210)的右侧面衔接形成一体的弧形面;
所述第六预制块(340)的左下侧面与其所在侧的所述拱形结构(200)的下侧面、第三预制块(310)的左侧面和第二预制块(210)的左侧面衔接形成一体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110)、第二预制块(210)、第三预制块(310)、第四预制块(320)、第五预制块(330)和第六预制块(340)的最高处的高度一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紫江李斌董少清赵平宝杨金铭张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