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08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涉及交流换向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转轴,动触点,静触点;外壳呈圆柱形且转动旋钮与外壳相连;转轴设有动触点,转动旋钮与转轴相连且带动动触点围绕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输入接线柱均设于外壳圆柱形侧面;输出接线柱设置于外壳底面,且与转动旋钮相连;通过旋转转动旋钮以实现不同静触点的连接,从而实现相位切换。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相切换器,可以解决四相交流回路和两相检测仪表接口不对应的问题,减轻工人作业强度,简化了测量仪表接入交流回路以及交流回路检测试验的过程。

A kind of AC circuit fast split phase switc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换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
技术介绍
二次交流回路分为A、B、C、N四相,而测量和实验工具(电池组、万用表、直阻表、指针表等)往往只有+、-两相,由于接口不对应,变电站建设和验收过程中,频繁地人工改线、换线是工作的常态;交流回路由于需要与保护装置、备用电源、故障滤波装置、测控装置、电度表等相连,布线繁复,工作量巨大。上述现状使得缓慢、庞杂、繁琐、危险的交流回路建设和验收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因而,开发一种针对继电保护验收阶段的交流回路快速选相装置,很有必要。因此现有技术的交流回路建设和验收缓慢、庞杂、繁琐、危险,需要设计一种工具提高换相效率以及实现接口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以对实现对交流回路进行相位切换,简化交流回路检测试验过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动触点,静触点;所述外壳呈圆柱形且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转轴设有动触点,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带动所述动触点围绕所述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所述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所述输入接线柱均设于所述外壳圆柱形侧面;所述输出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面,且与所述转动旋钮相连;所述静触点包括A相静触点、B相静触点、C相静触点以及N相静触点;r>所述A相接线柱与所述A相静触点相连,所述B相接线柱与所述B相静触点相连,所述C相接线柱与所述C相静触点相连,所述N相接线柱与所述N相静触点相连,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旋钮以实现不同静触点的连接,从而实现相位切换。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分别设有三个所述A相静触点、三个所述B相静触点、三个所述C相静触点以及三个所述N相静触点;在所述外底面每隔60度进行标记以将所述外壳等分为6个扇柱区域,并按照顺时针将每所述每个扇柱区域依次标记为AB区域、BC区域、CA区域、AN区域、BN区域以及CN区域;所述A相静触点均位于过所述A相接线柱且与所述外壳底面平行的切面;所述B相静触点均位于过所述B相接线柱且与所述外壳底面平行的切面;所述C相静触点均位于过所述C相接线柱且与所述外壳底面平行的切面;所述N相静触点均位于过所述N相接线柱且与所述外壳底面平行的切面;第一个所述A相静触点与第一个所述B相静触点到所述AB区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第二个所述B相静触点与第一个所述C相静触点到所述BC区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第二个所述C相静触点与第二所述A相静触点到所述CA区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第三个所述A相静触点与第一个所述N相静触点到所述AN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第三个所述B相静触点与第二个所述N相静触点到所述BN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第三个所述C相静触点与第三个所述N相静触点到所述CN域内部中心线距离相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转轴,动触点,静触点;外壳呈圆柱形且转动旋钮与外壳相连;转轴设有动触点,转动旋钮与转轴相连且带动动触点围绕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输入接线柱均设于外壳圆柱形侧面;输出接线柱设置于外壳底面,且与转动旋钮相连;静触点包括A相静触点、B相静触点、C相静触点以及N相静触点;A相接线柱与A相静触点相连,B相接线柱与B相静触点相连,C相接线柱与C相静触点相连,N相接线柱与N相静触点相连,通过旋转转动旋钮以实现不同静触点的连接,从而实现相位切换。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可以实现对交流回路进行相位切换,简化交流回路检测试验过程,可以解决四相交流回路和两相检测仪表接口不对应的问题,减轻工人作业强度,简化了测量仪表接入交流回路以及交流回路检测试验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整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内部布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静触点布置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静触点布置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输入接线柱布置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动触点布置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工作示意图。图标:401-A相静触点;402-B相静触点;403-C相静触点;403-N相静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交流电路布线繁复,同时逐相测量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可以解决四相交流回路和两相检测仪表接口不对应的问题,减轻工人作业强度,简化了测量仪表接入交流回路以及交流回路检测试验的过程。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进行详细介绍。结合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转轴,动触点,静触点;结合所述外壳呈圆柱形且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转轴设有动触点,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带动所述动触点围绕所述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所述输入接线柱均设于所述外壳圆柱形侧面;所述输出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面,且与所述转动旋钮相连;所述静触点包括A相静触点、B相静触点、C相静触点以及N相静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转轴,动触点,静触点;/n所述外壳呈圆柱形且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外壳相连;/n所述转轴设有动触点,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带动所述动触点围绕所述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n所述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所述输入接线柱均设于所述外壳圆柱形侧面;/n所述输出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面,且与所述转动旋钮相连;/n所述静触点包括A相静触点、B相静触点、C相静触点以及N相静触点;/n所述A相接线柱与所述A相静触点相连,所述B相接线柱与所述B相静触点相连,所述C相接线柱与所述C相静触点相连,所述N相接线柱与所述N相静触点相连,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旋钮以实现不同静触点的连接,从而实现相位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输入接线柱,输出接线柱,转动旋钮,转轴,动触点,静触点;
所述外壳呈圆柱形且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外壳相连;
所述转轴设有动触点,所述转动旋钮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带动所述动触点围绕所述外壳中心轴做轴向运动;
所述输入接线柱包括A相接线柱、B相接线柱、C相接线柱以及N相接线柱,所述输入接线柱均设于所述外壳圆柱形侧面;
所述输出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面,且与所述转动旋钮相连;
所述静触点包括A相静触点、B相静触点、C相静触点以及N相静触点;
所述A相接线柱与所述A相静触点相连,所述B相接线柱与所述B相静触点相连,所述C相接线柱与所述C相静触点相连,所述N相接线柱与所述N相静触点相连,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旋钮以实现不同静触点的连接,从而实现相位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回路快速分相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分别设有三个所述A相静触点、三个所述B相静触点、三个所述C相静触点以及三个所述N相静触点;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国栋殷学功谢丹张昌钦张清华兰岚曾禹棠金岩孙沛川王朝阳王琛弘宋平郭林轩宋朝霞王继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