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94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包括培养瓶、泵体和泵芯,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上侧通过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内部,所述压缩腔的下侧设置有喷嘴,所述泵芯包括芯轴和滑片,所述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所述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本转种装置在培养瓶上增加泵体和泵芯,并由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和压缩腔,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结合滑片的设计,培养瓶内的样本液通过喷嘴甩出,进而可定量滴液至培养基表面,达到自动转种的效果,转种效率非常高,通过控制泵芯的转速即可准确地控制滴液速度。

A kind of seed transfer device of cultur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样本细菌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临床和医学研究实验中,往往需要对病人的体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比如血液样本培养,当血培养瓶报阳之后,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培养平皿的转种操作,这种操作往往不能及时转种,特别是在血培养瓶夜间报阳,通常需要等待到第二天白天才能进行转种平皿的操作,这无意中延迟了最终的检验结果。另外,传统的转种方式是采用针筒抽取样本,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实现定量滴液及控制滴液速度,样本往往杂乱无章地铺在培养平皿上,不便准确地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不但转种效率高,而且能够实现定量滴液及准确地控制滴液速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包括培养瓶、泵体和泵芯,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上侧通过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内部,所述压缩腔的下侧设置有喷嘴,所述泵芯包括芯轴和滑片,所述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所述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设有与芯轴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圆槽,所述芯轴的端部设置于限位圆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圆槽与压缩腔在压缩腔的基圆一侧相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片为由芯轴开始向外逐渐旋绕而形成的曲面,随着芯轴的旋转,滑片的外端始终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并逐渐收缩或外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通过离合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泵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喷嘴的下方设置有平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平皿安装于一电机的输出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套装在培养瓶的瓶口上,所述培养瓶的瓶口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穿刺针穿过橡胶塞。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培养瓶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泵体连接有第二升降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转种装置在培养瓶上增加泵体和泵芯,并由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和压缩腔,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结合滑片的设计,将压缩腔内的空气通过喷嘴排出去,并在压缩腔内造成一个局部的真空,相对于培养瓶内的压力更低,这时样本液就通过穿刺针的内孔进入压缩腔,在泵芯的旋转下,压缩腔内的样本液通过喷嘴甩出,进而可定量滴液至培养基表面,达到自动转种的效果,转种效率非常高,通过控制泵芯的转速即可准确地控制滴液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泵体和泵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泵体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泵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包括培养瓶1、泵体2和泵芯3,所述泵体2内设置有压缩腔21,所述压缩腔21的上侧通过穿刺针4连通培养瓶1内部,所述压缩腔21的下侧设置有喷嘴5,所述泵体2套装在培养瓶1的瓶口上,所述培养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橡胶塞10,所述穿刺针4穿过橡胶塞10,连通培养瓶1内部的样本液。另外,所述培养瓶1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11,所述泵体2连接有第二升降机构12,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1和第二升降机构12具体可为气缸,第一升降机构11可进一步连接其它传动机构,实现培养瓶1的自动装夹和卸载,并且还能够从检测模组架或者放置仓中取出培养瓶1并运送到指定位置,配合第二升降机构12可实现穿刺针4自动穿过橡胶塞10,接触到样本液。进一步参见图2、图3和图4,所述泵芯3包括芯轴31和滑片32,芯轴31的外径小于压缩腔21的内径,所述芯轴31可在压缩腔21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所述压缩腔21的一端设有与芯轴31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圆槽22,所述芯轴31的端部设置于限位圆槽22内,所述限位圆槽22与压缩腔21在压缩腔21的基圆一侧相切。所述滑片32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31上,外端可与压缩腔21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滑片32为由芯轴31开始向外逐渐旋绕而形成的曲面,随着芯轴31的旋转,滑片32的外端始终与压缩腔21的内壁滑动抵接并逐渐收缩或外扩。当泵芯3旋转时,芯轴31在压缩腔21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结合滑片32的设计,将压缩腔21内的空气通过喷嘴5排出去,并在压缩腔21内造成一个局部的真空,相对于培养瓶1内的压力更低,这时样本液就通过穿刺针4的内孔进入压缩腔21,在泵芯3的继续旋转下,压缩腔21内的样本液通过喷嘴5甩出,具体如泵芯3绕顺时针旋转至图4位置,滑片32受压缩腔21的形状影响而逐渐收缩,扩大压缩腔21内的滑片32内侧的空间,滑片32的内侧形成一定的负压,培养瓶1中的样本液通过穿刺针4进入该区域,同时也缩小压缩腔21内的滑片32外侧的空间,从而带动滑片32的外侧挤压样本液至喷嘴5,进而可定量滴液至培养基表面,达到自动转种的效果,转种效率非常高。如图1所示,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6,所述旋转驱动装置6通过离合机构7将动力传递给泵芯3,所述旋转驱动装置6为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旋转驱动装置6的转速即可准确地控制滴液速度,离合机构7具体可采用齿轮啮和传动结构,如在泵芯3和旋转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上各设置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相配合,以带动泵芯3旋转,两个传动齿轮可相互分离或啮合。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喷嘴5的下方设置有平皿8,平皿8内装有培养基,所述平皿8安装于一电机9的输出端,电机9可带动平皿8高速旋转,通过惯性使散落在培养基表面的样本液迅速散布开来,从而完成从培养瓶1到平皿8的自动转种。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瓶、泵体和泵芯,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上侧通过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内部,所述压缩腔的下侧设置有喷嘴,所述泵芯包括芯轴和滑片,所述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所述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瓶、泵体和泵芯,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上侧通过穿刺针连通培养瓶内部,所述压缩腔的下侧设置有喷嘴,所述泵芯包括芯轴和滑片,所述芯轴可在压缩腔内的偏心位置绕自身旋转,所述滑片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芯轴上,外端可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设有与芯轴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圆槽,所述芯轴的端部设置于限位圆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槽与压缩腔在压缩腔的基圆一侧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瓶转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为由芯轴开始向外逐渐旋绕而形成的曲面,随着芯轴的旋转,滑片的外端始终与压缩腔的内壁滑动抵接并逐渐收缩或外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青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