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影专利>正文

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9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端一侧设置有萃取罐,萃取罐底部设置有分液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转轴和搅拌叶旋转,对萃取罐内液体进行搅拌混合,使溶解、稀释均匀充分,提高溶解稀释效率,溶解稀释结束后,打开萃取罐底部的连接管上的阀门,萃取罐内溶解稀释液经连接管进入分液罐内,全部进入分液罐内后,进行静置,使溶解稀释液出现油水分层,彻底分层后,打开分液罐底部的连接管上的阀门,即可放出水相液体进行微生物检验。

Extractor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nsoluble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
本技术涉及药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具体是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
技术介绍
现有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方法为取供试品10g,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除菌。选用孔径为0.22μm的脂溶性滤膜,在140℃干热灭菌2小时)适宜容器中,必要时可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然后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水层作为1∶10的供试液。现有专利号为CN204689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包括萃取罐和输液软管,所述萃取罐顶部设有排气口和加样口,所述萃取罐外壁上设有容量刻度线,所述萃取罐底部与输液软管相连,所述输液软管上设有软管夹,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和适量的无菌十四烷酸异丙脂,自加样口加入萃取罐中,剧烈振摇使供试品充分溶解,然后再加入不少于100ml的稀释液,充分振摇萃取,静置,打开软管夹,萃取罐中下层水相排出,供检验使用,该萃取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萃取效能和防止外源性微生物污染,但存在以下缺点: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手进行提拿,并进行振摇,提拿和振摇过程中萃取罐极易滑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通过手提拿萃取器进行振摇,萃取效率仍然较低,萃取不充分,影响检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以解决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端一侧设置有萃取罐,萃取罐底部设置有分液罐;萃取罐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容器,萃取罐上端的开口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塞,萃取罐内设置有横向的转轴,转轴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萃取罐两侧壁上,转轴一端伸出萃取罐侧壁外连接有旋转手柄,转轴位于萃取罐内部分上设置有搅拌叶,萃取罐下端连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管,连接管下端设置有分液罐;分液罐上下端均设置有开口,分液罐上的开口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的萃取罐上端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下端与萃取罐内腔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罐设置有两个,且上下分布,下方的分液罐上端开口通过连接管与上方的分液罐下端开口相连,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的萃取罐和分液罐均为透明材质,萃取罐和分液罐表面设置有刻度线。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液罐为梨形。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防滑凸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转轴和搅拌叶旋转,对萃取罐内液体进行搅拌混合,使溶解、稀释均匀充分,提高溶解稀释效率,溶解稀释结束后,打开萃取罐底部的连接管上的阀门,萃取罐内溶解稀释液经连接管进入分液罐内,全部进入分液罐内后,进行静置,使溶解稀释液出现油水分层,彻底分层后,打开分液罐底部的连接管上的阀门,即可放出水相液体进行微生物检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底座、2-支架、3-防滑凸起、4-萃取罐、5-分液罐、6-密封塞、7-排气管、8-转轴、9-旋转手柄、10-搅拌叶、11-连接管、12-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附图1可知,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设置有防滑凸起3,支架2上端一侧设置有萃取罐4,萃取罐4底部设置有分液罐5,萃取罐4和分液罐5均为透明材质,萃取罐4和分液罐5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未图示);萃取罐4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容器,萃取罐4上端的开口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塞6,萃取罐4上端设置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下端与萃取罐4内腔相通,萃取罐4内设置有横向的转轴8,转轴8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萃取罐4两侧壁上,转轴8一端伸出萃取罐4侧壁外连接有旋转手柄9,转轴8位于萃取罐4内部分上设置有搅拌叶10,萃取罐4下端连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下端设置有分液罐5;分液罐5为梨形,分液罐5上下端均设置有开口,分液罐5上的开口与连接管11相连,连接管11上设置有阀门12。使用时,将密封塞6从萃取罐4上端的开口内取出,通过该开口向萃取罐4内加入适量的待检验物料、溶解剂和稀释剂,将密封塞6插入开口内,转动旋转手柄9,带动转轴8和搅拌叶10旋转,对萃取罐4内液体进行搅拌混合,使溶解、稀释均匀充分,提高溶解稀释效率,溶解稀释结束后,打开萃取罐4底部的连接管上的阀门12,萃取罐4内溶解稀释液经连接管11进入分液罐5内,全部进入分液罐5内后,进行静置,使溶解稀释液出现油水分层,彻底分层后,打开分液罐5底部的连接管11上的阀门12,即可放出水相液体进行检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分液罐5设置有两个,且上下分布,下方的分液罐5上端开口通过连接管11与上方的分液罐5下端开口相连,连接管11上设置有阀门12;通过设置两个分液罐5可进行两次分液,在上方的分液罐5静置分层后,水相进入下方的分液罐5内,该分液罐5可再次对水相液体进行静置分层,使油水充分分离,提高后续检测时的准确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端一侧设置有萃取罐(4),萃取罐(4)底部设置有分液罐(5);/n萃取罐(4)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容器,萃取罐(4)上端的开口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塞(6),萃取罐(4)内设置有横向的转轴(8),转轴(8)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萃取罐(4)两侧壁上,转轴(8)一端伸出萃取罐(4)侧壁外连接有旋转手柄(9),转轴(8)位于萃取罐(4)内部分上设置有搅拌叶(10),萃取罐(4)下端连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下端设置有分液罐(5);/n分液罐(5)上下端均设置有开口,分液罐(5)上的开口与连接管(11)相连,连接管(11)上设置有阀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端一侧设置有萃取罐(4),萃取罐(4)底部设置有分液罐(5);
萃取罐(4)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容器,萃取罐(4)上端的开口内活动设置有密封塞(6),萃取罐(4)内设置有横向的转轴(8),转轴(8)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萃取罐(4)两侧壁上,转轴(8)一端伸出萃取罐(4)侧壁外连接有旋转手柄(9),转轴(8)位于萃取罐(4)内部分上设置有搅拌叶(10),萃取罐(4)下端连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下端设置有分液罐(5);
分液罐(5)上下端均设置有开口,分液罐(5)上的开口与连接管(11)相连,连接管(11)上设置有阀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溶性药物微生物检验萃取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影牛鹤丽刘欣侯昊统崔馨睿郑友凡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