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83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污水进入口和至少一个排放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所述旋流降解床包括喷淋装置、支撑钢架和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架上的多个旋流降解单元,所述喷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污水进入口相连通,所述旋流降解单元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钢架连接的帘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零排放蒸发器通过旋流降解床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及臭味,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旋流降解床使得污水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有效提高了蒸发速度,设备的清理维护也简单方便。既节能又环保,是适应性非常广的一款产品。

A zero discharge evaporator fo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和各地方对于水体排放的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以及对于水体含盐量指标出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污水零排放蒸发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兴起。所谓污水零排放是指不向环境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水,所有排出的水都以湿气的形式或是固化在灰或渣中。目前广泛应用的污水零排放蒸发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类:多效蒸发技术(MultipleEffectDistillation,缩写为MED)和蒸汽再压缩蒸发处理技术(MechanicalVaporRecompression,缩写为MVR)。MED工艺是将加热蒸汽通入一个蒸发器,将溶液加热沸腾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引入下一级蒸发器,以此类推,第二级蒸发器产生的新的二次蒸汽又可作为第三级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每一级蒸发器即称为一效,将多个蒸发器连接起来一同操作,组成多效蒸发系统。而MVR工艺则是将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温度及蒸汽焓值后送至蒸发器加热室作为加热蒸汽使用,使料液维持沸腾状态。这两类技术均通过二次蒸汽的再次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现有蒸发处理技术由于均需使污水处于沸腾状态,因此需要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运行,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或热源,蒸发效率低,另一方面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腐蚀性污染物质,高温条件加大了设备腐蚀风险,同时,剧烈的蒸发过程也使得结垢问题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污水进入口和至少一个排放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所述旋流降解床包括喷淋装置、支撑钢架和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架上的多个旋流降解单元,所述喷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污水进入口相连通,所述旋流降解单元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钢架连接的帘巾,所述帘巾的一端连接一张紧杆,所述张紧杆的两端通过吊环螺丝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上,所述吊环螺丝穿过所述角钢使帘巾定位。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进汽管、出汽管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下侧的翅片管,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出汽管连接的出汽口和与所述进汽管连接的进汽口,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汽口和所述进汽口。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一疏水口,所述疏水口与所述翅片管相连通,所述疏水口处设置有一疏水阀。优选地,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的控制器、测量壳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汽管上的第一温控开关和设置于所述出汽管上的第二温控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所述第二温控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控制调节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和所述第二温控开关。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板。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检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的设置,待处理的污水首先经污水进入口进入到蒸发器的壳体内,在喷淋装置的作用下均匀的将污水喷洒至旋流降解单元的帘巾上进行蒸发,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臭味,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增加了污水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蒸发速度;同时还可避免污水在蒸发器内长期高沸而产生结垢,设备的清理更加简便;既节能又环保,是适应性非常广的一款产品;(2)蒸汽经进汽管进入翅片管内,翅片管的换热效果更佳,可进一步加快污水的挥发速度,从而提高蒸发效率;(3)设置一控制系统,控制器内可预先设置好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当温度传感器测量到壳体内的温度低于了预先设置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则控制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打开对壳体内进行加热升温;当温度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时,则控制控制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关闭,停止对壳体内进行加热;控制系统的设置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了工作强度和人力成本,同时温度的控制更加精准,蒸发效率可得到有效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沿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相应名称如下所示:1、疏水阀;2、隔热板;3、壳体;4、旋流降解单元;41、帘巾;42、张紧杆;43、吊环螺丝;44、角钢;5、旋流降解床;6、排放口;7、温度传感器;8、出汽口;9、第二温控开关;10、出汽管;11、进汽管;12、第一温控开关;13、进汽口;14、翅片管;15、疏水口;16、污水进入口;17、支撑钢架;18、检修孔;19、控制器;20、喷淋装置。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一污水进入口16和至少一个排放口6,所述壳体3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5,所述旋流降解床5包括喷淋装置20、支撑钢架17和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架17上的多个旋流降解单元4,所述喷淋装置20的一端与所述污水进入口16相连通,所述旋流降解单元4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钢架17连接的帘巾41,所述帘巾41的一端连接一张紧杆42,所述张紧杆42的两端通过吊环螺丝43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17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44上,所述吊环螺丝43穿过所述角钢44使帘巾41定位。其中,待处理的污水首先经污水进入口16进入到蒸发器的壳体3内,通过旋流降解床5的喷淋装置20的作用下均匀的将污水喷洒至旋流降解单元4的帘巾41上进行挥发,从而增加了污水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蒸发速度,同时还可避免污水在蒸发器内长期高沸而产生结垢,设备的清理更加简便。可以理解的,帘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一污水进入口(16)和至少一个排放口(6),所述壳体(3)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5),所述旋流降解床(5)包括喷淋装置(20)、支撑钢架(17)和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架(17)上的多个旋流降解单元(4),所述喷淋装置(20)的一端与所述污水进入口(16)相连通,所述旋流降解单元(4)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钢架(17)连接的帘巾(41),所述帘巾(41)的一端连接一张紧杆(42),所述张紧杆(42)的两端通过吊环螺丝(43)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17)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44)上,所述吊环螺丝(43)穿过所述角钢(44)使帘巾(41)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一污水进入口(16)和至少一个排放口(6),所述壳体(3)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旋流降解床(5),所述旋流降解床(5)包括喷淋装置(20)、支撑钢架(17)和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钢架(17)上的多个旋流降解单元(4),所述喷淋装置(20)的一端与所述污水进入口(16)相连通,所述旋流降解单元(4)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钢架(17)连接的帘巾(41),所述帘巾(41)的一端连接一张紧杆(42),所述张紧杆(42)的两端通过吊环螺丝(43)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17)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44)上,所述吊环螺丝(43)穿过所述角钢(44)使帘巾(41)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零排放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进汽管(11)、出汽管(10)和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下侧的翅片管(14),所述壳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出汽管(10)连接的出汽口(8)和与所述进汽管(11)连接的进汽口(13),所述翅片管(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汽口(8)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武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志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