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81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18
一种防泄漏蝶阀,包括:阀体;第一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二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通过提供上述的防泄漏蝶阀来解决现有的防混蝶阀因蝶板厚度限制,在蝶板上开泄漏环形槽,槽口会有锐边,当蝶板转动时,蝶板上的环形槽口会容易将密封圈割破,导致流体介质泄漏的问题。

An anti leakage butterfly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泄漏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主要涉及一种防泄漏蝶阀。
技术介绍
目前,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已在石油、化工、冶金、水电等多领域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蝶阀启闭件是一个圆盘形的蝶板,在阀体内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从而达到启闭或调节的目的。蝶阀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阀板的外周与阀体内壁的紧密贴合来实现密封,但由于阀板与阀体内壁接触面积小,且蝶阀使用中会容易发生磨损,导致阀板与阀体内壁的贴合面容易出现密封薄弱点的问题,导致漏液的情况发生,影响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现有的蝶阀,在一个蝶板中间开设一个环形槽,使环形槽与密封圈内壁形成滞留腔,环形槽槽口与密封圈过盈配合达到密封效果,即使当有流体介质泄露,流体介质进入滞留腔体内时,蝶阀可以向滞留腔通入清洗液,通过清洗液将滞留腔内的流体介质进行清洗排出,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流体介质泄露至流体通道外的目的;然而,由于碟圈密封圈的厚度受碟圈的限制,故现有的蝶阀其与密封圈所匹配的蝶板厚度也同时受限,故蝶板环形槽口薄,当蝶板转动时,蝶板上的环形槽口会容易将密封圈割破,导致阀门泄漏到流体通道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防混蝶阀因蝶板厚度限制,环形槽口薄,当蝶板转动时,蝶板上的环形槽口会容易将密封圈割破,导致流体介质泄漏到流体通道外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蝶阀,包括:阀体;第一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二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所述阀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周向方向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脱离的环形凹凸部。所述第一蝶板和\或所述第二蝶板的周向方向上具有端面中央凸起的圆弧形过渡面。还包括:清洗腔,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且与所述漏液滞留腔相连通;所述清洗腔在驱动机构控制下,具有在防泄漏蝶阀关闭时,排出所述漏液滞留腔内介质并向所述漏液滞留腔通入清洗液的打开状态,以及在防泄漏蝶阀打开时,阻挡介质进出所述清洗腔的关闭状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密封件,包括阀头和阀杆;驱动件,与所述阀杆相连,驱动所述阀头朝向所述漏液滞留腔移动以打开所述漏液滞留腔与所述清洗腔的连通口;或,驱动所述阀头朝向所述连通口移动以关闭所述连通口;偏压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朝向所述阀头施加使其朝向所述连通口移动的偏压力。所述驱动件为设置在所述阀杆端部的阀盖;所述偏压件为两端分别与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相连的弹簧。与所述阀体可拆卸相连的清洗腔阀体,所述密封件、所述驱动件以及所述偏压件均设置在所述清洗腔阀体上。所述清洗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排出所述漏液滞留腔内介质的排液腔,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漏液滞留腔通入清洗液的进液腔。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第一转动套,通过第一转动轴驱动所述第一蝶板转动;第二转动套,通过第二转动轴驱动所述第二蝶板转动;驱动手柄,通过四连杆结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套和所述第二转动套同时转动;所述联轴器上设置有推动部,所述联轴器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推动部驱动所述驱动件动作以打开所述连通口。所述推动部为与所述驱动件对应设置的推杆,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或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蝶阀,包括:阀体;第一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蝶板,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二蝶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目前,现有的蝶阀,在一个蝶板中间开设一个环形槽,使环形槽与密封圈内壁形成滞留腔,环形槽槽口与密封圈过盈配合达到密封效果,即使当有流体介质泄露,流体介质进入滞留腔体内时,蝶阀可以向滞留腔通入清洗液,通过清洗液将滞留腔内的流体介质进行清洗排出,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流体介质泄露至流体通道外的目的;然而,由于碟圈密封圈的厚度受碟圈的限制,故现有的蝶阀其与密封圈所匹配的蝶板厚度也同时受限,故蝶板环形槽口薄,当蝶板转动时,蝶板上的环形槽口会容易将密封圈割破,导致阀门泄漏到流体通道外;在本方案中,不在蝶板中间开设环形槽,而是将现有的一个蝶板分为两个蝶板,然后将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所述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由于中间不在设置有环形槽,当第一蝶板和所述第二蝶板蝶板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进行紧密相连而不与其出现剐蹭,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环形槽口会容易将密封圈割破,且流体介质泄漏到流体通道外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蝶阀,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阀体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通过所述环形密封槽和环形凸起的配合卡接,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环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环与所述阀体配合更加紧密,增加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阀体之间的紧固效果。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蝶阀,所述阀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周向方向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脱离的环形凹凸部,通过在所述阀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可以增加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所述阀体之间的紧固效果,另外在环形密封槽的周向方向通过设置有环形凹凸部,可以提升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效果,使得流体介质不会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与阀体之间泄露。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泄漏蝶阀,所述第一蝶板和\或所述第二蝶板的周向方向上具有端面中央凸起的圆弧形过渡面。通过设置圆弧形过渡面,使得当防泄漏蝶阀关闭时,第一蝶板和\或所述第二蝶板不与所述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发生剐蹭,从而能够防止将所述所述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1);/n第一蝶板(4),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一蝶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n第二蝶板(5),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二蝶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n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4)和所述第二蝶板(5)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
第一蝶板(4),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一蝶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
第二蝶板(5),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体(1)与所述第二蝶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蝶板(4)和所述第二蝶板(5)围成用于容置漏液的漏液滞留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圈(2)的外环和所述阀体(1)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21),所述第一密封圈(2)的外环和所述阀体(1)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21)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和\或,
所述第二密封圈(3)的外环和所述阀体(1)的内腔二者其一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21),所述第二密封圈(3)的外环和所述阀体(1)的内腔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槽(21)配合卡接的环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嵌装所述第一密封圈(2)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3)的环形密封槽(21),所述环形密封槽(21)的周向方向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密封圈(2)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3)脱离的环形凹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蝶板(4)和所述第二蝶板(5)的周向方向上具有端面中央凸起的圆弧形过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腔(22),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且与所述漏液滞留腔(6)相连通;所述清洗腔(22)在驱动机构(7)控制下,具有在防泄漏蝶阀关闭时,排出所述漏液滞留腔(6)内介质并向所述漏液滞留腔(6)通入清洗液的打开状态,以及在防泄漏蝶阀打开时,阻挡介质进出所述清洗腔(22)的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泄漏蝶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少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远安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