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导航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近地轨道上,J2项是最主要的摄动项。在进行交会轨道优化设计时,必须考虑J2项的影响,但相应的会使计算量比二体动力学模型增加。现有的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求解方法多为数值优化算法,计算单次多脉冲轨道转移至少需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在某些轨道设计应用中,可能并不关心具体每个脉冲的大小和方向,只需要获知总的速度增量大小,此时就需要有快速准确的估计方法。现有估计方法多数集中在轨道面内转移速度增量的估计,对于轨道面外交会问题缺少相应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适用于升交点赤经差较大而其它轨道根数较为接近的轨道交会问题。本方法可根据航天器与交会目标轨道根数差值和固定的转移时间,把复杂的多脉冲数值优化问题转化为简单等式/不等式约束的多元函数极值问题。本方法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计算需要通过脉冲消除的航天器和目标在交会时刻的轨道根数差;/n(2),设计消除Δ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需要通过脉冲消除的航天器和目标在交会时刻的轨道根数差;
(2),设计消除ΔΩ0的最优控制模型,计算过脉冲消除ΔΩ0后交会所需的控制量以及最小速度增量;
(3),将步骤(2)得到的解作为初值,计算高阶近似模型下交会所需的最小速度增量;
(4),根据相位差对步骤(3)得到的最小速度增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相位差后的交会所需的最小速度增量;
(5),根据偏心率矢量差对步骤(4)得到最小速度增量进行修正,获得了估计出的最优交会速度增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已知航天器和目标在起始时刻t0的轨道根数;设tf为交会时刻,转移起始时刻到交会时刻之间的转移时长为Δt;其中轨道根数分别为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心点角ω、平近点角M;
按照J2解析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交会时刻tf的航天器轨道根数和目标轨道根数;
则需要通过脉冲消除的航天器和目标在交会时刻的轨道根数差[Δa0,Δe0,Δi0,ΔΩ0,Δω0,ΔM0]为tf时刻的目标轨道根数减去航天器轨道根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J2解析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为轨道根数对时间的导数,J2为地球引力二阶项,Re为地球半径,p=a(1-e2)为轨道半通径,为轨道角速度,μ为地球引力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消除ΔΩ0的最优控制模型为:在转移起始时刻向航天器施加控制使航天器轨道根数产生变化量Δa,Δi,ΔΩ',其中Δa为转移起始时刻航天器轨道半长轴的变化量,Δi为转移起始时刻航天器轨道倾角变化量,ΔΩ'为转移起始时刻航天器升交点赤经变化量;在交会时刻向航天器施加反向相同大小的控制量;Δa,Δi,ΔΩ'需要满足交会时刻航天器与目标相对升交点赤经为零的约束,在这个约束下求解最优的控制量中Δa,Δi,ΔΩ'分配,使速度增量取极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实现方法是:
对于航天器轨道半长轴a以及升交点赤经Ω,根据J2解析动力学模型,在航天器与交会目标的轨道倾角接近,且轨道偏心率接近0的情形下,认为:
对航天器轨道倾角和轨道半长轴的控制量Δi和Δa会引起航天器升交点赤经的改变:
设脉冲施加方式为:在转移起始时刻tf-Δt施加单脉冲Δv0改变了航天器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倾角,进而改变航天器升交点赤经然后在交会时刻tf施加单脉冲Δvf将航天器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倾角恢复为未施加控制量时的初始值,则tf时刻交会目标相对航天器的升交点赤经差为:
把消除ΔΩ′所需的速度增量一分为二合成到双脉冲里,则为了消除ΔΩ0,航天器需要的速度增量为:
式(5)中Δva,Δvi,ΔvΩ分别是航天器轨道半长轴变化量Δa,轨道倾角变化量Δi和升交点赤经变化量ΔΩ′对应的速度增量,为航天器初始时刻轨道平均速度,且设sini≈sin(i+Δi);
则最优速度增量的估算问题转为求Δvsum也即Δv0的极值问题;最优速度增量的估算问题描述为:
将的计算作一阶近似,则
其中为航天器初始时刻升交点赤经漂移率;考虑归一化变量x=Δa/a,y=Δi,z=ΔΩ',f和g等价于:
定义L=f+λg,其中λ为约束乘子,则极值条件为:
式(9)是一个四阶线性方程,可以直接解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中,黄岸毅,李恒年,伍升钢,张进,杨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