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08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推手、支撑台、电机、皮带轮、皮带、转杆、转轴、进料板、罐体、出料阀、排料槽、基板、支撑腿、搅拌杆及搅拌块,所述推手设置在基板顶面后端,且在基板左侧设置有排料槽,罐体并设置在基板顶面中间位置,在罐体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排料槽相对应,并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进料口设置在罐体前端顶部,且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支撑台设置在罐体后端顶部,且在支撑台顶面设置有电机,转轴设置在罐体顶面中间位置,且转杆一端经过转轴嵌入到罐体内部,并在电机旋转轴顶面与转杆顶面设置有皮带轮,皮带套在两个皮带轮上,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

A concrete mixing devic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搅拌机不仅体积过大,而且很少具有减震功能,不便用于室内装修和少量的混凝土搅拌。振动过大,容易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彻底,不充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推手、支撑台、电机、皮带轮、皮带、转杆、转轴、进料板、罐体、出料阀、排料槽、基板、支撑腿、搅拌杆及搅拌块,所述推手设置在基板顶面后端,且在基板左侧设置有排料槽,罐体并设置在基板顶面中间位置,在罐体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排料槽相对应,并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进料口设置在罐体前端顶部,且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支撑台设置在罐体后端顶部,且在支撑台顶面设置有电机,转轴设置在罐体顶面中间位置,且转杆一端经过转轴嵌入到罐体内部,并在电机旋转轴顶面与转杆顶面设置有皮带轮,皮带套在两个皮带轮上,从而将转杆与电机旋转轴连接,在罐体内的转杆侧壁设置有搅拌杆,且在最下位置搅拌杆底部设置有搅拌块,并在基板底部设置有支撑腿。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撑腿由固定板、减震杆、弹簧及轮子组成,所述弹簧套在减震杆表面,且在减震杆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固定板,轮子并设置在减震杆底部固定板的底面。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撑腿共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基板底部四角,推手、支撑台、转杆、进料板、罐体、基板、搅拌杆及搅拌块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机旋转轴的旋转通过皮带传至转杆旋转,使转杆的旋转十分的迅速,设置的支撑腿,不仅具有移动功能,而且采用弹簧和减震杆双重组合,大大减缓了在搅拌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能够使电机正常运转,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在转杆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并在最下位置搅拌杆底部设置有搅拌块,能够使罐体内底部的混凝土充分搅拌,这样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搅拌效率,使本实用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搅拌的更加稳定,搅拌效率更高,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罐体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支撑腿示意图。图中:1-推手、2-支撑台、3-电机、4-皮带轮、5-皮带、6-转杆、7-转轴、8-进料板、9-罐体、10-出料阀、11-排料槽、12-基板、13-支撑腿、14-搅拌杆、15-搅拌块、16-固定板、17-减震杆、18-弹簧、19-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推手1、支撑台2、电机3、皮带轮4、皮带5、转杆6、转轴7、进料板8、罐体9、出料阀10、排料槽11、基板12、支撑腿13、搅拌杆14及搅拌块15,所述推手1设置在基板12顶面后端,且在基板12左侧设置有排料槽11,罐体9并设置在基板12顶面中间位置,在罐体9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排料槽11相对应,并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10,进料口设置在罐体9前端顶部,且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8,支撑台2设置在罐体9后端顶部,且在支撑台2顶面设置有电机3,转轴7设置在罐体9顶面中间位置,且转杆6一端经过转轴7嵌入到罐体9内部,并在电机3旋转轴顶面与转杆6顶面设置有皮带轮4,皮带5套在两个皮带轮4上,从而将转杆6与电机3旋转轴连接,在罐体9内的转杆6侧壁设置有搅拌杆14,且在最下位置搅拌杆14底部设置有搅拌块15,并在基板12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由固定板16、减震杆17、弹簧18及轮子19组成,所述弹簧18套在减震杆17表面,且在减震杆17顶部与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6,轮子19并设置在减震杆17底部固定板16的底面。所述支撑腿13共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基板12底部四角,推手1、支撑台2、转杆6、进料板8、罐体9、基板12、搅拌杆14及搅拌块15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电机旋转轴的旋转通过皮带传至转杆旋转,使转杆的旋转十分的迅速,设置的支撑腿,不仅具有移动功能,而且采用弹簧和减震杆双重组合,大大减缓了在搅拌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能够使电机正常运转,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在转杆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并在最下位置搅拌杆底部设置有搅拌块,能够使罐体内底部的混凝土充分搅拌,这样搅拌更加均匀,提高了搅拌效率,使本实用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搅拌的更加稳定,搅拌效率更高,使用原理:将需要搅拌的沙石和水泥通过进料板倒进罐体内,然后加入水,启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转杆旋转,搅拌杆与搅拌块转动,从而对罐体内的材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产生的振动传到基板底部四个支撑腿上,通过支撑腿上的弹簧与减震杆对振动感进行削弱,从而降低了搅拌时的振动,在搅拌完成时,打开出料阀即可将混合后的材料排出,通过推动或拉动推手即可移动本实用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手(1)、支撑台(2)、电机(3)、皮带轮(4)、皮带(5)、转杆(6)、转轴(7)、进料板(8)、罐体(9)、出料阀(10)、排料槽(11)、基板(12)、支撑腿(13)、搅拌杆(14)及搅拌块(15),所述推手(1)设置在基板(12)顶面后端,且在基板(12)左侧设置有排料槽(11),罐体(9)并设置在基板(12)顶面中间位置,在罐体(9)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排料槽(11)相对应,并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10),进料口设置在罐体(9)前端顶部,且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8),支撑台(2)设置在罐体(9)后端顶部,且在支撑台(2)顶面设置有电机(3),转轴(7)设置在罐体(9)顶面中间位置,且转杆(6)一端经过转轴(7)嵌入到罐体(9)内部,并在电机(3)旋转轴顶面与转杆(6)顶面设置有皮带轮(4),皮带(5)套在两个皮带轮(4)上,从而将转杆(6)与电机(3)旋转轴连接,在罐体(9)内的转杆(6)侧壁设置有搅拌杆(14),且在最下位置搅拌杆(14)底部设置有搅拌块(15),并在基板(12)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手(1)、支撑台(2)、电机(3)、皮带轮(4)、皮带(5)、转杆(6)、转轴(7)、进料板(8)、罐体(9)、出料阀(10)、排料槽(11)、基板(12)、支撑腿(13)、搅拌杆(14)及搅拌块(15),所述推手(1)设置在基板(12)顶面后端,且在基板(12)左侧设置有排料槽(11),罐体(9)并设置在基板(12)顶面中间位置,在罐体(9)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排料槽(11)相对应,并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阀(10),进料口设置在罐体(9)前端顶部,且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板(8),支撑台(2)设置在罐体(9)后端顶部,且在支撑台(2)顶面设置有电机(3),转轴(7)设置在罐体(9)顶面中间位置,且转杆(6)一端经过转轴(7)嵌入到罐体(9)内部,并在电机(3)旋转轴顶面与转杆(6)顶面设置有皮带轮(4),皮带(5)套在两个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连云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