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86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下弹性元件;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先破盖、后吸液的效果,破盖针和吸液针互不干扰,吸液针可自由下降,避免溶液受污染,破盖针与瓶盖依然形成密封,且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A kind of puncture needle with balanced ai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
技术介绍
溶液瓶的瓶盖一般是由软性材料制作而成,气密性良好,可被尖锐物刺穿。穿刺针作为刺穿溶剂瓶瓶盖以达到吸液目的的理想工具,其在实验仪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穿刺吸液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穿刺针包括弹性部1’和穿刺部,穿刺部带有一根头部尖锐的吸液针2’,使用时,弹性部先与瓶盖抵接,然后按压穿刺针促使弹性部收缩,吸液针穿出弹性部的同时,刺破瓶盖并插入溶液瓶内部;但是,由于瓶盖是由类似橡胶的软性材料制成,即使吸液针插入溶液瓶内部后,溶液瓶依然处于密封状态,所以在密封状态下吸液的话,溶液瓶内部会产生真空,进而会造成吸液不准或者无法吸液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使用的应对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不用瓶盖,但显然弊端是瓶内的溶液会蒸发;2、在瓶盖侧边穿插一根通气针,以保持瓶内和瓶外气压平衡,但弊端是通气针拔出后,溶液瓶依然存在无法密封导致溶液蒸发的问题;3、在吸液针外侧附着一根通气针,通气针的长度短于吸液针的长度(大概10mm左右)以确保吸液针下插的时候通气针必须不接触液面,为此就必须再做液面追随,设计难度加大,成本随之提高。此外,吸液针直接与瓶盖接触,不仅会将瓶盖细菌带入瓶内,造成污染,而且吸液针容易被压弯,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穿刺针,一方面,既保证瓶盖密封,又可使瓶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另一方面,将穿刺和吸液两个部分分开,实现吸液高度的自由升降,且使用安全、卫生。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所述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所述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优选地,所述上导套、中导套或下导套设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道,所述间隙通过该通道连通外部空气。优选地,所述中导套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第一外凸缘和第一内凸缘,所述上导套对应第一外凸缘形成第二内凸缘,第二内凸缘环抱并抵靠在第一外凸缘的外下方,使中导套套接在上导套的内部;所述下导套对应第一内凸缘形成第二外凸缘,第一内凸缘环抱并抵靠在第二外凸缘的外下方,使下导套套接在中导套的内部。优选地,所述上导套顶部设有吸液针固定座,吸液针固定座供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和所述上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优选地,所述中导套顶部设有破盖针固定座,破盖针固定座供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和所述下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优选地,所述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均采用压缩弹簧。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增益效果在于:1、相较于现有穿刺针将破坏瓶盖和吸液合并在一根吸液针上,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计两种分别具有各自功能且互不干扰的针,其中,破盖针只负责穿破瓶盖,吸液针只负责下降吸液,因此,吸液针能够实现下降高度自由,不需要迁就破盖针。2、穿破工步和吸液工步互不干扰,使得瓶盖上的细菌不会与溶液产生直接接触,避免溶液受污染,使用起来更干净,更安全。3、较粗的破盖针让穿破瓶盖更省力,较细的吸液针下降至瓶内毫无阻力,吸液针不容易受压折弯,安全性增强。4、破盖针穿破瓶盖后与瓶盖依然形成密封,与此同时,由于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所以吸液的时候外部空气会通过间隙补充到溶液瓶内部,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穿刺针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入溶液瓶前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顶住溶液瓶时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破盖针穿破瓶盖时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破盖针穿破瓶盖后,吸液针伸入溶液时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上导套1,第二内凸缘11,中导套2,第一外凸缘21,第一内凸缘22,下导套3,第二外凸缘31,破盖针4,内孔41,吸液针5,上弹性元件6,下弹性元件7,破盖针固定座8,吸液针固定座9,间隙10,溶液瓶100,瓶盖2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请参阅图3至图11。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包括上导套1、中导套2、下导套3、破盖针4、吸液针5、上弹性元件6、下弹性元件7、破盖针固定座8和吸液针固定座9,所述上导套1、中导套2、下导套3依次套接在一起,为了使结构紧凑、轻巧,在一实施例中,中导套2的上端套接在上导套1的内部,下导套3套接在中导套2下端的内部,具体地,所述中导套2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第一外凸缘21和第一内凸缘22,所述上导套1对应第一外凸缘21形成第二内凸缘11,第二内凸缘11环抱并抵靠在第一外凸缘21的外下方;所述下导套3对应第一内凸缘22形成第二外凸缘31,第一内凸缘22环抱并抵靠在第二外凸缘31的外下方,由此而来,下导套3可在中导套2内伸缩而不会分离出中导套2,同理,中导套2也可在上导套1内伸缩而不会分离出上导套1。中导套2和下导套3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7,上导套1和中导套2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6,所述下弹性元件7和上弹性元件6均是为了能让中导套2和下导套3之间、上导套1和中导套2之间具有弹性的结构,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弹性元件7和上弹性元件6均采用压缩弹簧。所述下弹性元件7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6的弹性系数,当穿刺针受到按压时,下弹性元件7最先压缩,使得下导套3缩进中导套2内部要先于中导套2缩进上导套1内部。所述破盖针4贯穿在中导套2和下导套3的内部,且破盖针4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2上,当下导套3缩进中导套2内部时,破盖针4能够相对凸出于下导套3,破盖针4设有内孔4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破盖针4固定,所述中导套2顶部设有破盖针固定座8,破盖针固定座8供破盖针4的一端固定和所述下弹性元件7的一端抵接。所述吸液针5贯穿在上导套1、中导套2、破盖针4和下导套3的内部,且吸液针5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1上,显而易见地,吸液针5的长度长于破盖针4,因此同理上述,当下导套3缩进中导套2内部、中导套2缩进上导套1内部时,吸液针5能够相对凸出于破盖针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导套1顶部设有吸液针固定座9,吸液针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所述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所述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所述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所述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套、中导套或下导套设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道,所述间隙通过该通道连通外部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生戴相辉陈克彦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