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76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包括柔性的管体和气囊系统,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相对的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系统覆盖于管体上,所述管体包括插入端和外露端,所述插入端和所述外露端均相对的开设有开口,所述插入端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外露端之间,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管体的侧壁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缺口使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部分连接,所述导向段能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此种气管导管,在置入和拔出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医护工作者的操作难度。

A design of tracheal tube for reducing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学上,气管内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气管内插管是急救或围术期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气管或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操作者技术等原因,在置管的过程中,屡见在插入或抽出的过程中损伤气道粘膜或鼻粘膜,直接导致粘膜水肿、出血甚至声门软骨损伤,给患者带来意外损伤其他并发症,甚至还会引发医疗纠纷险。经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气管导管的管尖形状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气管导管的端部在置入过程中,不但容易损伤粘膜,还会出现气管或导管在置入和拔出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部分医护人员会通过蛮力操作,从而进一步导致导致粘膜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此种气管导管,在置入和拔出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医护工作者的操作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包括柔性的管体和气囊系统,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相对的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系统覆盖于所述管体上,所述管体包括插入端和外露端,所述插入端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外露端之间,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管体的侧壁边缘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缺口使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部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宽度从所述管体的侧壁边缘向所述管体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倾斜设置,所述缺口倾斜的方向从所述导向段向所述插入端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倾斜角度为60—7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沿着连接段向所述导向段的端部逐渐变小。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段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导向段的内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系统包括气囊环、固定套和气管,所述连接段上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气囊环套设在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气囊环与所述环形槽的槽壁接触的部分相连接,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气囊环连通,另外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具有阀门和压力计,所述固定套套设在所述管体上,所述固定套将所述气管压紧在所述管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为C形槽。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侧壁沿着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气管卡设在所述卡槽内。上述气管导管至少包括以下优点:上述气管导管,管体的分别为插入端和外露端。插入端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导向段与连接段之间开设有一缺口。缺口使导向段与连接段部分连接,从而使导向段能相对于连接段发生一定偏转。在插入过程中,插入端的导向段起导向作用,到遇到前进方向有角度偏移时,导向段能相对于连接段发生一定偏转,从而减小前进的阻力,进而减少导向段乃至整个气罐导管壁对人体粘膜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气管导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向段弯曲一定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图1管体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气囊环未充气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气管导管、100-管体、110-插入端、120-外露、111-连接段、112-导向段、113-缺口、114-环形槽、115-气孔、121-卡槽、200-气囊系统、210-气囊环、220-固定套、230-气罐、240-充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气管导管10,包括柔性的管体100和气囊系统200。管体100的两端的端部相对的设置有开口。气囊系统200覆盖于管体100上。管体100的分别为插入端110和外露端120。插入端110包括连接段111和导向段112。连接段111位于导向段112与外露端120之间。导向段112与连接段111之间开设有一缺口113。缺口113从管体100的侧壁的边缘向管体100的中心延伸。缺口113使导向段112与连接段111部分连接。导向段112能相对于连接段111发生一定偏转。使用时,将插入端110插入人体,外露端120外露于人体。在插入过程中,插入端110的导向段112起导向作用,到遇到前进方向有角度偏移时,导向段112能相对于连接段111发生一定偏转,从而减小前进的阻力,进而减少导向段112乃至整个气罐导管壁对人体粘膜的损伤。具体的,缺口113的宽度从管体100的侧壁向管体100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此种宽度逐渐减小的结构,既能保证导向段112在弯曲过程中不与连接段111发生干涉,又能保证导向段112与连接段11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导向段112连接部分太少,从而导致断裂和位置任意变动的风险。同时,缺口113倾斜设置,缺口113倾斜的方向从导向段112向连接段111方向倾斜。倾斜的、宽带逐渐减少的缺口113形成一“鲨鱼嘴”形状,此种倾斜结构,既能保证导向段112与连接段111之间发生一定偏转,又能防止偏移过大导致导向段112与连接段111之间发生弯折,进而影响整个气管导管10的置入。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3倾斜角度优选为60-70°。此种角度能适应于人体内组织的弯曲角度,从而能很好到将整个导管进行导入,防止在导入过程中将粘膜划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段112的横截面积沿着连接段111向导向段112的端部逐渐变小,直至端部的开口处。此种逐渐变小结构,可以防止导向段112的端部边缘将人体粘膜划伤。导向段112上开设有气孔。气孔与导向段112的内腔相通。气孔用于气流通过。请一并参阅图4,气囊系统200包括可气囊环210、固定套220和气管230。连接段111上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一环形槽114,气囊环210套设在环形槽114内,并且气囊环210与环形槽114的槽壁接触的部分相连接。此种连接即不妨碍气囊膨胀,又能防止气囊环210从环形槽114内掉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槽114为C形槽。当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时,气囊全部位于环形槽114内,从而避免亲囊突出于气管导管10表面,使其气囊部位的外径超过了气管导管10外径,导致置入气管导管10时可能出现偏差,严重时可引发气管230嵌顿在气管230中无法拔出的意外,同时减少粘膜损伤。当气囊内充气气体时,气囊一部分位于环形槽114内,一部分位于环形槽114外,C形结构的环形槽114能抱紧在气囊体上,进一步防止气囊从环形槽114内掉出。同时,C形结构的环形槽114的缺口113处为内收结构,还能防止缺口113的边缘将粘膜划伤。气管230一端与气囊环210连通,另外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240。充气装置240具有阀门和压力计。在充气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压力计,决定气囊内的充气量,通过阀门可以进行放气操作。固定套220套设在管体100上,固定套220将气管230压紧在管体100上。管体100的外侧壁沿着管体1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卡槽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包括柔性的管体和气囊系统,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相对的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系统覆盖于所述管体上,所述管体包括插入端和外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外露端之间,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管体的侧壁边缘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缺口使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部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阻设计气管导管,包括柔性的管体和气囊系统,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相对的设置有开口,所述气囊系统覆盖于所述管体上,所述管体包括插入端和外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外露端之间,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从所述管体的侧壁边缘向所述管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缺口使所述导向段与所述连接段部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宽度从所述管体的侧壁边缘向所述管体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倾斜设置,所述缺口倾斜的方向从所述导向段向所述插入端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倾斜角度为60—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岑媛陈娴陈亚陈力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