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254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包括:仓体,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对接轨道,能够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运移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用于运送所述棚门、将棚门安装于大棚本体和将棚门自所述大棚本体拆卸;传输机构,吊装于所述仓体顶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仓体运动,用于自所述堆垛架及所述运移机构处取放棚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棚门的自动安装、拆卸和存放,高效便捷,有利于田间作物表型研究。

An automatic dismounting system for the door of a field crop phenotype moving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表型监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
技术介绍
作物表型组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作物的基因组是内因,其生长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是外因,内外因的互作共同决定了作物的外观形态即表型。基因-环境-表型互作机理的研究借助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高通量平台,是筛选培育良种的有效方法及精细农业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作物表型高通量监测设备的产品有很多,如移动大棚设备,现有的移动大棚设备多为开放式的结构,即大棚本体两侧不设棚门,导致大棚本体两侧栽培的作物比大棚本体中间的作物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利于作物归一化研究。即使为了模拟作物生长归一化的实验环境,为大棚本体加装棚门,也为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灵活性差,不利于田间作物表型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解决现有大棚设备的棚门加装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包括:仓体,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对接轨道,能够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运移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用于运送所述棚门、将所述棚门安装于所述大棚本体和将所述棚门自所述大棚本体拆卸;传输机构,吊装于所述仓体顶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仓体运动,用于自所述堆垛架及所述运移机构处取放棚门。优选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仓体顶部的传输轨道、能够相对所述传输轨道运动的传输主体、与所述传输主体相连且能够相对于传输主体翻转预定角度的第一翻转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的第一抓握装置。优选的,所述仓体包括棚顶和用于支撑所述棚顶的若干棚柱;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设于所述棚柱顶端的一对横向轨道以及设于所述横向轨道间的纵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轨道运动;所述传输主体包括能够相对所述纵向轨道运动的传输轮组以及与所述传输轮组固定连接的吊架。优选的,所述运移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的运移主体、与所述运移主体相连且能够相对于运移主体翻转预定角度的第二翻转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上的第二抓握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第二翻转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间连接有液压缸。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还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安装有限位钩,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的位置对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能够与所述限位钩挂合的限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抓握装置和第二抓握装置通过支撑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第二翻转装置;所述第一抓握装置和第二抓握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固定板、带有若干抓握钩的抓握板、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抓握板的若干连接梁。优选的,所述运移主体包括一对运移底座和连接所述运移底座的底座连接架,所述底座连接架上安装有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和蓄电池;所述运移底座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下方的运移轮组、以及连接所述横梁和底座连接架的竖梁。优选的,所述运移机构上设有大棚驱动机构,所述大棚驱动机构包括卡箍、贯穿所述卡箍且能够相对卡箍转动的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下卡块、以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大棚本体上设有能够与所述下卡块相卡合的上卡块。优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传输机构、运移机构电性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的传输机构从堆垛架处抓取棚门,相对仓体作相对运动,将棚门移送至运移机构处,运移机构抓取棚门,并将其运送至大棚本体处,将棚门安装于大棚本体上;同理,反向操作可实现棚门的自动拆卸和存放;因此,不需人工加装或拆卸棚门,即可实现大棚本体的密封,高效便捷,有利于田间作物表型研究;(2)本专利技术的仓体中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避免棚门杂乱无章的存放;对接轨道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便于运移机构运输棚门;(3)本专利技术的运移机构上设有大棚驱动机构,大棚驱动机构与大棚本体对接后,通过控制运移机构运动,即可实现大棚本体的移动,因此大棚本体可设置为无动力棚,有利于减轻大棚本体的重量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去除棚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输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运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运移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抓握装置和第二抓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运移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棚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大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棚顶;2、堆垛架;3、传输机构;3-1、传输主体;3-2、第一翻转装置;3-3、吊架;4、运移机构;4-1、第二翻转装置;4-2、底座连接架;4-3、蓄电池;4-4、第二抓握装置;4-5、横梁;4-6、运移轮组;4-7、大棚驱动机构;4-8、竖梁;4-9、第一电机;4-10、轨道轮;4-11、卡箍;4-12、下卡块;4-13、转轴;4-14、第二电机;5、对接轨道;6、棚柱;7、传输轨道;7-1、横向轨道;7-2、纵向轨道;8、棚门;8-1、挂钩;9、第一抓握装置;9-1、抓握板;9-2、抓握钩;9-3、连接梁;9-4、固定板;10、支撑板;11、大棚本体;11-1、大棚轮;11-2、上卡块;12、限位柱;13、支撑柱;14、第一安装架;15、液压缸;16、第二安装架;17、限位块;18、限位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包括:仓体,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2;对接轨道5,能够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运移机构4,能够相对对接轨道5运动,用于运送棚门8、将棚门8安装于大棚本体和将棚门8自所述大棚本体拆卸;传输机构3,吊装于仓体顶部且能够相对于仓体运动,用于自堆垛架2及运移机构4处取放棚门。如图1-2所示,仓体包括棚顶1和用于支撑棚顶1的若干棚柱6。如图2-4所示,传输机构3包括安装于仓体顶部的传输轨道7、能够相对传输轨道7运动的传输主体3-1、与传输主体3-1相连且能够相对于传输主体3-1翻转预定角度的第一翻转装置3-2、以及安装于第一翻转装置3-2上的第一抓握装置9。其中传输轨道7包括设于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仓体,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n对接轨道,能够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n运移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用于运送所述棚门、将所述棚门安装于所述大棚本体和将所述棚门自所述大棚本体拆卸;/n传输机构,吊装于所述仓体顶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仓体运动,用于自所述堆垛架及所述运移机构处取放棚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仓体,设有用于存放棚门的堆垛架;
对接轨道,能够与大棚本体所在的主轨道相对接;
运移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用于运送所述棚门、将所述棚门安装于所述大棚本体和将所述棚门自所述大棚本体拆卸;
传输机构,吊装于所述仓体顶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仓体运动,用于自所述堆垛架及所述运移机构处取放棚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仓体顶部的传输轨道、能够相对所述传输轨道运动的传输主体、与所述传输主体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传输主体翻转预定角度的第一翻转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的第一抓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包括棚顶和用于支撑所述棚顶的若干棚柱;所述传输轨道包括设于所述棚柱顶端的一对横向轨道以及设于所述横向轨道间的纵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轨道运动;所述传输主体包括能够相对所述纵向轨道运动的传输轮组以及与所述传输轮组固定连接的吊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移机构包括能够相对所述对接轨道运动的运移主体、与所述运移主体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运移主体翻转预定角度的第二翻转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上的第二抓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田间作物表型移动大棚棚门自动拆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第二翻转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一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丁艳锋傅秀清吴劼周国栋毛江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