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66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轴部与主体部相对旋转的对战、以及轴部与主体部不相对旋转的对战的两种对战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在轴部与主体部的一方中,设置有可动卡止部件,该可动卡止部件具有卡止部,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动作,能够利用离心力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动作,在轴部与主体部的另一方中,设置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在第一位置,被解除卡止部所产生的卡止而允许轴部与主体部的相对旋转,在第二位置,被卡止部卡止而阻止轴部与主体部的相对旋转,进一步,在轴部与主体部的一方中,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对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在第一位置进行锁定,在可动卡止部件通过规定的离心力从第一位置动作到第二位置时解除锁定。

Gyro t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陀螺玩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陀螺玩具。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陀螺玩具:具备轴部与主体部,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轴部与主体部在规定范围内相对旋转,轴部及主体部在规定位置分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陀螺玩具,若轴部与主体部在碰撞时相对旋转,则碰撞时,自己的陀螺玩具受到的冲击得到缓和,同时给予对方的冲击也得到缓和。另一方面,在轴部与主体部不相对旋转的陀螺玩具中,在碰撞时,自己的陀螺玩具受到的冲击较大,另外,给予对方的陀螺玩具的冲击也较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585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陀螺玩具中,或是成为轴部与主体部相对旋转的构造,或是不成为轴部与主体部相对旋转的构造的其中任一方,对战的方式被限定。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轴部与主体部相对旋转的对战、以及轴部与主体部不相对旋转的对战的两种对战的陀螺玩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方案是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轴部与主体部,构成为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上述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一方中,设置有可动卡止部件,该可动卡止部件具有卡止部,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动作,能够利用离心力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动作,在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的另一方中,设置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在上述第一位置,被解除上述卡止部所产生的卡止而允许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在上述第二位置,被上述卡止部卡止而阻止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进一步,在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一方中,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对上述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在上述第一位置进行锁定,在上述可动卡止部件通过规定的离心力从上述第一位置动作到上述第二位置时解除锁定。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上述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以规定量相对旋转,上述轴部与上述主体部分解。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被轴部本体以及上述主体部夹持而设置,作为附属部件具备与上述轴部一体旋转的飞轮,在上述飞轮上设置有上述被卡止部。第四方案在第三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上形成有能够供给予上述陀螺玩具以旋转作用力的发射器的叉状件、以及设置于上述飞轮的上表面的舌片同时插入的弧形狭缝,在上述第二位置,上述卡止部进入上述弧形狭缝内,阻止上述叉状件的插入。第五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卡止部件以及上述锁定机构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第六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卡止部件构成为能够以长度方向中间的规定的轴为中心摆动,在一端侧设置有在第二位置向主体部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碰撞部,在另一端侧设置有上述卡止部,上述锁定机构在上述第一位置利用弹力锁定上述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第七方案在第六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机构具备:弹簧,以及随着上述弹簧动作的卡止片,在上述可动卡止部件的上述另一端侧设置有在上述第一位置被上述卡止片卡止的其他被卡止部,上述卡止片通过上述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经由与上述可动卡止构件的滑动接触自动地对上述其他的卡止部进行卡止以及卡止解除。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能够在卡止部所产生的被卡止部的卡止状态在第一位置被锁定机构锁定时,进行轴部与主体部相对移动的对战,在锁定被解除的第二位置,进行轴部与主体部难以相对移动的对战。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二方案,能够通过阻止轴部与主体部的相对旋转来阻碍分解。另外,根据第四方案,能够预先阻止成为从最初开始阻止相对旋转的方式。根据第五方案,由于在比轴部在半径方向较大地展开的主体部上设置可动卡止部件以及锁定机构,因此容易设置可动卡止部件以及锁定机构。根据第六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中,上述可动卡止部件的碰撞部由于在第二位置向主体部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伸出,因此能够作为攻击部发挥作用。根据第七方案,由于卡止片通过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经由与可动卡止构件的滑动接触自动地对上述其他的卡止部进行卡止以及卡止解除,因此该处理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以及发射器的立体图。图2是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陀螺玩具的轴部以及飞轮的一半的纵剖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下方观察陀螺玩具的主体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陀螺玩具的主体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下方观察陀螺玩具的主体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轴部与主体部相对旋转的主体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轴部与主体部的相对旋转被阻止时的主体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陀螺玩具的可动卡止部件被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陀螺玩具的可动卡止部件被锁定机构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轴部与主体部的结合构造的剖视图。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主体部的仰视图。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可动卡止部件被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陀螺玩具10轴部40主体部40A主体部43可动卡止部件43A可动卡止部件43b碰撞部43c被卡止部43d卡止部44锁定机构44a弹簧44b卡止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陀螺玩具进行说明。《整体》图1是表示陀螺玩具以及发射器(发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其中陀螺玩具1例如在通过陀螺玩具彼此的碰撞而决出胜负的对战游戏等中使用。该陀螺玩具1具备轴部10、飞轮30以及主体部40。《细节》1.轴部10以及飞轮30图3是表示轴部10以及飞轮30的一半的立体图。剩余的一半相对于这一半点对称。此外,在轴部10以及飞轮30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是指图3中所示的方向。其中,轴部10在下端部具备作为接地部的旋转轴11,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凸缘12,在上端部具备圆筒体13。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形成为一体。在圆筒体13的中心设置有柱体14。在柱体14的上端部外周在前后分别各形成有一个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爪17。该柱体14固定设置于轴下部10a。轴下部10a的外周面从凸缘12侧朝向旋转轴11的前端侧而阶梯性地缩径,轴下部10a作为整体形成为近似倒圆锥形。该轴下部10a由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于凸缘12。在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在前后分别遍及凸缘12以及圆筒体13而各自形成有一个孔15。另外,在圆筒体13的外周面,在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轴部与主体部,构成为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所述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方中,设置有可动卡止部件,该可动卡止部件具有卡止部,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动作,能够利用离心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动作,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方中,设置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在所述第一位置,被解除所述卡止部所产生的卡止而允许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所述卡止部卡止而阻止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进一步,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方中,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对所述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锁定,在所述可动卡止部件通过规定的离心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动作到所述第二位置时解除锁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0 JP 2018-1306331.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备轴部与主体部,构成为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所述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一方中,设置有可动卡止部件,该可动卡止部件具有卡止部,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动作,能够利用离心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动作,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方中,设置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在所述第一位置,被解除所述卡止部所产生的卡止而允许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所述卡止部卡止而阻止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旋转,进一步,在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方中,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对所述可动卡止部件的动作在所述第一位置进行锁定,在所述可动卡止部件通过规定的离心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动作到所述第二位置时解除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在对战中利用作用于所述主体部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以规定量相对旋转,所述轴部与所述主体部分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被轴部本体以及所述主体部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越研次前田竹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