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拜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5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7
本申请提出一种健身拜榻,其包括:托架、前支腿、后支腿、跪拜板、俯冲板、跪拜垫、缓冲垫;前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的下侧;后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的下侧;跪拜板安装在托架第一端的上侧;俯冲板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上倾斜地安装于托架上侧;跪拜垫安装在跪拜板的上侧;缓冲垫安装在俯冲板的上侧。通过本申请的健身拜榻,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行“站立‑抬头‑上举‑跪拜‑俯冲‑伸展‑撑起‑仰头‑躬身‑起立”的运动,起到对颈椎、脊椎、腰椎等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让人经络通畅,充满活力。

A kind of fitness cou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身拜榻
本申请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健身拜榻。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大,有颈椎、脊椎、腰椎等问题的人群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市面上很多健身器材虽然对颈椎、脊椎、腰椎等有一定的锻炼、康复训练或治疗作用,却经常因为器材操作复杂、力量型器材、被动按压、局部治疗等因素导致锻炼、康复训练或治疗效果不佳,导致使用者经常无兴趣坚持使用。中国人口众多,国家又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需要一款简单、易用、受众人群广泛的针对颈椎、脊椎、腰椎等问题进行日常锻炼和康复训练的健身器材,辅以一套老少皆宜、简单、实用的健身运动方法,通过健身器材与健身运动方法的配合,达到对颈椎、脊椎、腰椎等问题的日常锻炼和康复训练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健身拜榻,其简单易用,利用本申请的健身拜榻可以完成健身运动,使得使用者的颈椎、脊椎、腰椎得到有效的锻炼。本申请的健身拜榻,其包括:托架、前支腿、后支腿、跪拜板、俯冲板、跪拜垫、缓冲垫;前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的下侧;后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的下侧;跪拜板安装在托架第一端的上侧;俯冲板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安装于托架上侧;跪拜垫安装在跪拜板的上侧;缓冲垫安装在俯冲板的上侧。优选地,所述跪拜板和俯冲板处于一个平面上。优选地,所述跪拜板和俯冲板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上。优选地,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中的高度固定不可调节。优选地,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或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是能够调整的,由此调整健身拜榻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后支腿是能够旋转而前支腿是固定的。优选地,后支腿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可调整后支腿与地面的倾斜角。优选地,所述托架下侧设置有多个凹口;所述升降机构为两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左、右两侧的后支撑腿上的“”形调节杆,调节杆的中部的横杆啮合在所述多个凹口中的一个中。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X”形调节件。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调节形式。通过本申请的健身拜榻,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行“站立-抬头-上举-跪拜-俯冲-伸展-收回-再收回-起身”的运动,起到对颈椎、脊椎、腰椎等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让人经络通畅,充满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二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的一种健身拜榻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跪拜板;2:跪拜垫;3:俯冲板;4:缓冲垫;5:托架;6:前支腿;7:后支腿;8:升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健身拜榻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健身拜榻,其包括:托架5、前支腿6、后支腿7、跪拜板1、俯冲板3、跪拜垫2、缓冲垫4。前支腿6安装在托架5的第一端的下侧;后支腿7安装在托架5的第二端的下侧,如图2、6所示。跪拜板1安装在托架5第一端的上侧;俯冲板3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上倾斜地安装于托架5上侧。跪拜板1和俯冲板3可以是处于一个平面上,如图2所示,这样整个板面与底面呈预定夹角α。跪拜板1和俯冲板3还可以是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上,这样跪拜板1与地面平行,而俯冲板3与地面呈预定夹角α。跪拜板1和俯冲板3也可以是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一种实施方式中,前支腿6和后支腿7的高度固定不可调节。一种实施方式中,前支腿6和后支腿7中的至少一个是能够伸缩的,由此调整健身拜榻的倾斜角度α。伸缩调节例如可以通过套筒中插入螺杆的方式实现,通过螺杆旋进旋出套筒的长度而改变整个头套筒螺杆构成的支腿的长度。健身拜榻的倾斜角度α的调整也可是通过调整前支腿或后支腿与底面的夹角而完成。如图2、6所示,后支腿7是可旋转而调整其与底面的倾斜角度的。此时后支腿7与托架5的连接通过枢轴或销钉完成。图2中给出第一实施例中,后支腿7是能够旋转而前支腿6是固定的;后支腿7上可转动地(例如通过枢轴或销钉连接在一起)设置有升降机构8;升降机构8为“X”形的调节件,是一种常见的高度调节手段,本申请将其应用到本申请的拜榻中。X”形的调节件由两个“>”形的支撑臂构成,每个支撑臂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可转动地结合在中部连接件上,两个支撑臂的中部连接件通过丝杠连接在一起,丝杠两端的螺纹为反向的,这样,通过转动丝杠,就可以调整两个支撑臂的打开幅度,由此调整调节件的高度。随着调节件的高度发生变化,后支腿7的倾斜角也发生变化,由此拜榻的倾斜度得意调整。健身拜榻的倾斜角度α的调整也可以通过电动调节形式完成。通过电机与丝杠联接而驱动丝杠转动,达到调整倾斜角度的效果。图6的第二实施例中,托架5下侧设置有多个凹口,作为升降机构8的“”形调节杆的中部的横杆啮合在多个凹口中的一个中。啮合在不同的凹口中时,后支腿的倾斜角度不同,由此拜榻与地面的夹角α发生改变。使用本申请的健身拜榻进行的健身运动动作循环流程可分解为“站立-抬头-上举-跪拜-俯冲-伸展-撑起-仰头-躬身-起立”,具体动作为:(1)面对拜榻,站立、抬头、两只胳膊尽力上举到头顶上方、双手合十、调整呼吸;(2)弯曲双膝跪在跪拜垫上,低头、双手向下自然支撑;(3)双手在俯冲板上向前自然滑动,身体向前俯冲、两只胳膊尽量向前伸展,让身体与跪拜垫、俯冲板、缓冲垫完全贴合;(4)双膝不动,双手向后滑动到双肩部左右,双手撑起的同时向上昂头、挺胸,颈部、背部、腰部向下形成一个“弓”字型,并停留3~15秒左右;(5)双膝不动,低头、两只胳膊支撑身体,让颈部、背部、腰部向上形成一个“弓”字型,并停留3~15秒左右,然后双手再慢慢向后滑动;(6)缓慢起身、站立。本申请的健身拜榻,辅以一套健身运动方法,通过简单、易用、本质回归的健身方式达到对颈椎、脊椎、腰椎等的锻炼和康复训练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让人经络通畅,充满活力。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如果对本技术方案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改动或变形均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前支腿、后支腿、跪拜板、俯冲板、跪拜垫、缓冲垫;/n前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的下侧;后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的下侧;/n跪拜板安装在托架第一端的上侧;俯冲板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安装于托架上侧;/n跪拜垫安装在跪拜板的上侧;缓冲垫安装在俯冲板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前支腿、后支腿、跪拜板、俯冲板、跪拜垫、缓冲垫;
前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的下侧;后支腿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的下侧;
跪拜板安装在托架第一端的上侧;俯冲板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安装于托架上侧;
跪拜垫安装在跪拜板的上侧;缓冲垫安装在俯冲板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
所述跪拜板和俯冲板处于一个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
所述跪拜板和俯冲板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的高度固定不可调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拜榻,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飞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