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正祥专利>正文

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5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包括一体成型的炮体、进水管、基座和喷嘴,基座上固定有导轨和铰接部,铰接部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杆上,驱动杆的右端固定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上的小锥齿轮啮合,第一伺服电机与基座固定连接,驱动杆的左端螺接在移动块的中部,移动块的上端插套在导轨上,移动块的下端与驱动臂的右端铰接,驱动臂的左端与固定在底板的左端的左铰接座铰接,底板上的右铰接座与铰接部铰接;底板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升降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调节喷射的角度,解决了消防人员手动调节的局限性,且可以调节炮体的高度,适应不同工况的消防工作。

An automatic fire water monitor for larg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
: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
技术介绍
:消防水炮是以水做介质,远距离扑灭火灾的灭火设备,消防水炮适用于储罐区、飞机库、工业厂房等空间比较大的消防场所,现有的大空间用消防水炮是用手动方式转动炮体调节喷射的角度,不能够进行多方位的自动调节,手动的方式容易造成消防人员的工作疲劳,且现有的消防水炮不具有高度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它可以自动调节喷射的角度,解决了消防人员手动调节的局限性,且可以调节炮体的高度,适应不同工况的消防工作。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包括一体成型的炮体、与炮体的内部相通的进水管和设置在炮体尾端的基座,炮体的前端连接有喷嘴,所述基座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左右设置的导轨和铰接部,铰接部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杆上,驱动杆穿过铰接部的右伸出端上固定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的小锥齿轮啮合,第一伺服电机与固定在基座的右侧壁上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穿过铰接部的左伸出端成型有螺杆段,螺杆段螺接在移动块的中部,移动块的上端插套在导轨上,移动块的下端与驱动臂的右端铰接,驱动臂的左端与固定在底板的左端的左铰接座铰接,底板的右端固定有右铰接座,所述铰接部的下端铰接在右铰接座上;所述底板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升降套管,升降套管插套在同轴心设置的芯棒的外壁和固定座的内孔的内壁之间,所述芯棒的下端固定在内孔的底面上,所述芯棒成型有下侧开口的通孔,通孔内套接有螺杆,螺杆的下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内孔的底面上,螺杆的上端与固定在芯棒顶端的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芯棒的外壁上成型有多道与通孔相通的限位槽,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升降座,升降座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支臂,支臂穿过限位槽的外伸出端与升降套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支臂的数量在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臂圆周均布设置,每个支臂插套在对应的一个限位槽内。所述炮体与底板的上底面形成的夹角为θ,θ在0-45°之间;所述底板的上底面水平设置。所述内孔的上端面高于第二伺服电机的最上端。所述小锥齿轮与大锥齿轮的齿数比在1∶2~1:4之间。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自动调节喷射的角度,解决了消防人员手动调节的局限性,且可以调节炮体的高度,适应不同工况的消防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方向的第一剖视图;图3为图2关于A-A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视方向的第二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包括一体成型的炮体11、与炮体11的内部相通的进水管12和设置在炮体11尾端的基座13,炮体11的前端连接有喷嘴14,所述基座13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左右设置的导轨15和铰接部16,铰接部16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杆17上,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右伸出端上固定有大锥齿轮18,大锥齿轮18与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19的电机轴上的小锥齿轮20啮合,第一伺服电机19与固定在基座13的右侧壁上的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左伸出端成型有螺杆段171,螺杆段171螺接在移动块22的中部,移动块22的上端插套在导轨15上,移动块22的下端与驱动臂23的右端铰接,驱动臂23的左端与固定在底板24的左端的左铰接座25铰接,底板24的右端固定有右铰接座26,所述铰接部16的下端铰接在右铰接座26上;所述底板24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升降套管27,升降套管27插套在同轴心设置的芯棒28的外壁和固定座29的内孔291的内壁之间,所述芯棒28的下端固定在内孔291的底面上,所述芯棒28成型有下侧开口的通孔281,通孔281内套接有螺杆30,螺杆30的下端通过轴承31铰接在内孔291的底面上,螺杆30的上端与固定在芯棒28顶端的第二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芯棒28的外壁上成型有多道与通孔281相通的限位槽282,所述螺杆30上螺接有升降座33,升降座33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支臂34,支臂34穿过限位槽282的外伸出端与升降套管2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29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第一伺服电机19、第二伺服电机32电性连接。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支臂34的数量在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臂34圆周均布设置,每个支臂34插套在对应的一个限位槽282内。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炮体11与底板24的上底面形成的夹角为θ,θ在0-45°之间;所述底板24的上底面水平设置。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内孔291的上端面高于第二伺服电机32的最上端。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小锥齿轮20与大锥齿轮18的齿数比在1∶2~1:4之间。工作原理:第一,将本技术放置在地面、平台或其他可旋转的底座上,外界的消防水带与进水管12连接,然后通水,水经消防水带依次进入进水管12、炮体11最后从喷嘴14处喷射而出;第二,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9起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转动,小锥齿轮带动大锥齿轮转动,大锥齿轮带动驱动杆17转动,驱动杆带动移动块22左移或右移,驱动块22移动带动驱动臂23的一端移动,在驱动臂、左铰接座、右铰接座、铰接部等作用线带动基座13绕右铰接座翻转一定角度,当移动块22左移时,基座13向上翻转从而增大喷射角度,移动块22右移,基座13向下翻转从而减少喷射角度;第三,当需要调节炮体的高度时,通过控制面板起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升降座上移或下移,升降座通过支臂带动升降套管上移或下移,升降套管通过底板24等带动炮体上移或下移。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包括一体成型的炮体(11)、与炮体(11)的内部相通的进水管(12)和设置在炮体(11)尾端的基座(13),炮体(11)的前端连接有喷嘴(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3)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左右设置的导轨(15)和铰接部(16),铰接部(16)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杆(17)上,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右伸出端上固定有大锥齿轮(18),大锥齿轮(18)与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19)的电机轴上的小锥齿轮(20)啮合,第一伺服电机(19)与固定在基座(13)的右侧壁上的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左伸出端成型有螺杆段(171),螺杆段(171)螺接在移动块(22)的中部,移动块(22)的上端插套在导轨(15)上,移动块(22)的下端与驱动臂(23)的右端铰接,驱动臂(23)的左端与固定在底板(24)的左端的左铰接座(25)铰接,底板(24)的右端固定有右铰接座(26),所述铰接部(16)的下端铰接在右铰接座(26)上;所述底板(24)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升降套管(27),升降套管(27)插套在同轴心设置的芯棒(28)的外壁和固定座(29)的内孔(291)的内壁之间,所述芯棒(28)的下端固定在内孔(291)的底面上,所述芯棒(28)成型有下侧开口的通孔(281),通孔(281)内套接有螺杆(30),螺杆(30)的下端通过轴承(31)铰接在内孔(291)的底面上,螺杆(30)的上端与固定在芯棒(28)顶端的第二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芯棒(28)的外壁上成型有多道与通孔(281)相通的限位槽(282),所述螺杆(30)上螺接有升降座(33),升降座(33)的外壁上固定有多个支臂(34),支臂(34)穿过限位槽(282)的外伸出端与升降套管(2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29)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第一伺服电机(19)、第二伺服电机(3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空间用自动消防水炮,包括一体成型的炮体(11)、与炮体(11)的内部相通的进水管(12)和设置在炮体(11)尾端的基座(13),炮体(11)的前端连接有喷嘴(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3)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左右设置的导轨(15)和铰接部(16),铰接部(16)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杆(17)上,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右伸出端上固定有大锥齿轮(18),大锥齿轮(18)与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19)的电机轴上的小锥齿轮(20)啮合,第一伺服电机(19)与固定在基座(13)的右侧壁上的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7)穿过铰接部(16)的左伸出端成型有螺杆段(171),螺杆段(171)螺接在移动块(22)的中部,移动块(22)的上端插套在导轨(15)上,移动块(22)的下端与驱动臂(23)的右端铰接,驱动臂(23)的左端与固定在底板(24)的左端的左铰接座(25)铰接,底板(24)的右端固定有右铰接座(26),所述铰接部(16)的下端铰接在右铰接座(26)上;所述底板(24)的下底面上固定有升降套管(27),升降套管(27)插套在同轴心设置的芯棒(28)的外壁和固定座(29)的内孔(291)的内壁之间,所述芯棒(28)的下端固定在内孔(291)的底面上,所述芯棒(28)成型有下侧开口的通孔(281),通孔(281)内套接有螺杆(30),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沈正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