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29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包括支架、座椅和行走车,支架铰接在行走车上,座椅固定在行走车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身高调整支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病人的生理需求,U型托板下面的电推杆上设置有挂钩,用来挂病人的引流袋,挡板可以防止病人推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锻炼时由于行走车的运动,导致引流袋来回摆动,阻碍病人运动或者打到病人的腿部使其不舒服,电推杆可以上下升降,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引流袋,不同高度进行调整,当病人突感身体不适,只需拍动U型托板上的急停开关,蜂鸣器就会报警,这时医护人员听到就会对其进行查看。

A kind of early bed function exercise frame for ICU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
技术介绍
据报道,美国ICU住院病人中,约40%的病人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其中至少有30%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而每年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例数正在以5.5%的速度持续增长。为维持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稳定性,防止脱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常常需要患者卧床、镇静镇痛、约束,致使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增加,最终导致了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研究证实,早期活动尤其是主动活动被认为是增加患者肌肉力量最好的活动方式,2017年美国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对于机械通气时间>24h的患者应给予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但因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导管较多,担心发生安全性负性事件,主动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并不广泛。在目前已开展早期活动的ICU病房中,由于患者处在疾病恢复期,四肢肌力尚未完全恢复,且引流管路较多,需要妥善固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为患者提供支撑、固定作用及辅助锻炼的支架。目前患者活动多为2名或更多医护人员辅助进行,主要借助的工具为输液架、呼吸机支架、治疗车、步行架,现有设备仅能为患者提供支撑作用,不足以妥善安置患者引流管路,不能准确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早期活动方式,患者发生不适时不能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临床实际需要,拟设计出一款能够1、悬挂患者日常静点药品;2、悬挂重症患者引流袋(高度可调节);3、具有一块显示屏,能够观看早期运动教育视频;4、留有一处空间,能够放患者的呼吸机或其他仪器设备;5、轮子在休息时具有制动功能,防止患者出现意外;6、架子上有椅子,方便患者疲惫时休息,6、具有心率、血氧的监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包括支架、座椅、行走车和C+手环,支架铰接在行走车上,座椅固定在行走车后端,C+手环佩戴在患者的手臂上;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U型托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一端分别通过螺栓铰接在行走车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U型托板上;U型托板两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结构相同;U型托板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上位机和急停开关,U型托板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蜂鸣器、挡板、电推杆、电源和转换开关,急停开关和蜂鸣器分别与电源连接,电推杆和转换开关与电源连接,上位机内安装有C+生活APP,C+手环与C+生活APP二者通过蓝牙连接,(C+手环与C+生活APP二者通过蓝牙连接,属于现有技术)。电推杆滚珠丝杠螺母上设置有挂钩;行走车包括车架和车轮,车轮通过轴、轴承、轴承座与车架相连接;车架两侧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车架前端设置有托板和输液注射架;座椅包括座板、靠背板、多杆机构、压力弹簧和座椅底座,座椅底座和靠背板分别固连在车架后端,座板通过多杆机构设置在座椅底座上,压力弹簧设置在座椅底座与座板之间;靠背板前侧设置有滑槽,座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多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首端分别铰接在座椅底座上,第一连杆尾端与第三连杆首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尾端与第四连杆首端连接,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均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五连杆套置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的铰轴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尾端均设置有橡胶卡钳。优选的,座椅底座顶端设置有开口结构且座椅底座前端设置有脚踏板。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C+手环平时休息或者锻炼时都可以戴在患者的手臂上,当病人准备进行康复训练时,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首先将支架调整到最低位置,即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角度调整为最大角度,方便病人进入本技术的中部,这时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扶着病人站到本技术的中部,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身高调整支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病人的生理需求,U型托板下面的电推杆上设置有挂钩,用来挂病人的引流袋,挡板可以防止病人推着本技术锻炼时,由于行走车的运动,导致引流袋来回摆动,阻碍病人运动或者打到病人的腿部使其不舒服,电推杆可以上下升降,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引流袋,不同高度进行调整,U型托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上位机和急停开关,第一凹槽用来放置水杯或者急救药等小物件,上位机可以显示病人的、心率、血氧、播放一些康复锻炼或者其他视听资料,当病人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可以直接扶着U型托板坐在座椅上,这个时候座板受到一个病人向下的压力,座板向下压缩压力弹簧,当座板的下表面接触在座椅底座上时,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尾端均设置有橡胶卡钳正好卡住行走车的轴上,这时行走车便不能运动,当病人休息完毕想继续进行锻炼时,只需扶着U型托板站起来,压力弹簧在无压力时会自动回弹,这时座板会升至初始位置,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有橡胶卡钳也不会卡住行走车的轴,当病人突感身体不适,只需拍动U型托板上的急停开关,蜂鸣器就会报警,这时医护人员听到就会对其进行查看,观察患者的心率血氧等相关信息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进而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进行继续锻炼或者回到病床休息,此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将第五连杆连接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上,这时病人可以直接坐在座椅上,病人的脚掌搭在脚踏板上,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运移,U型托板上可以用来放置相关的设备,例如呼吸机等,输液注射架用来挂置病人的吊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当病人准备进行康复训练时,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首先将支架调整到最低位置,方便病人进入不本技术的中部,2、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身高调整支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病人的生理需求。3、U型托板下面的电推杆上设置有挂钩,用来挂病人的引流袋,挡板可以防止病人推着本技术锻炼时由于行走车的运动,导致引流袋来回摆动,阻碍病人运动或者打到病人的腿部使其不舒服,电推杆可以上下升降,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引流袋,不同高度进行调整。4、U型托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上位机和急停开关,第一凹槽用来放置水杯或者急救药等小物件,上位机可以播放一些康复锻炼或者其他视听资料,当病人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可以直接扶着U型托板坐在座椅上。5、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尾端均设置有橡胶卡钳正好卡住行走车的轴上,这时行走车便不能运动,当病人休息完毕想继续进行锻炼时,只需扶着U型托板站起来,压力弹簧在无压力时会自动回弹,这时座板会升至初始位置。6、当病人突感身体不适,只需拍动U型托板上的急停开关,蜂鸣器就会报警,这时医护人员听到就会对其进行查看。7、医护人员将第五连杆连接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上,这时病人可以直接坐在座椅上,病人的脚掌搭在脚踏板上,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运移,U型托板上可以用来放置相关的设备,例如呼吸机等,输液注射架用来挂置病人的吊瓶。8、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座椅(2)、行走车(3)和C+手环,支架(1)铰接在行走车(3)上,座椅(2)固定在行走车(3)后端,C+手环佩戴在患者的手臂上;/n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和U型托板(12),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一端分别通过螺栓铰接在行走车(3)上,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U型托板(12)上;/nU型托板(12)两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n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支杆(100)和第二支杆(101),第一支杆(100)和第二支杆(101)铰接在一起;/n第二支架(11)与第一支架(10)结构相同;/nU型托板(12)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20)、上位机(121)和急停开关(122),U型托板(12)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蜂鸣器(123)、挡板(124)、电推杆(125)、电源(126)和转换开关(127),急停开关(122)和蜂鸣器(123)分别与电源(126)连接,电推杆(125)和转换开关(127)与电源(126)连接,上位机(121)内安装有C+生活APP,C+手环与C+生活APP二者通过蓝牙连接;/n电推杆(125)滚珠丝杠螺母上设置有挂钩;/n行走车(3)包括车架(30)和车轮(31),车轮(31)通过轴、轴承、轴承座与车架(30)相连接;/n车架(30)两侧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车架(30)前端设置有托板(300)和输液注射架(301);/n座椅(2)包括座板(20)、靠背板(21)、多杆机构(22)、压力弹簧(23)和座椅底座(24),座椅底座(24)和靠背板(21)分别固连在车架(30)后端,座板(20)通过多杆机构(22)设置在座椅底座(24)上,压力弹簧(23)设置在座椅底座(24)与座板(20)之间;/n靠背板(21)前侧设置有滑槽,座板(20)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n多杆机构(22)包括第一连杆(220)、第二连杆(221)、第三连杆(222)、第四连杆(223)和第五连杆(224),第一连杆(220)和第二连杆(221)首端分别铰接在座椅底座(24)上,第一连杆(220)尾端与第三连杆(222)首端连接,第二连杆(221)的尾端与第四连杆(223)首端连接,第三连杆(222)和第四连杆(223)的中部均与座椅底座(24)铰接,第五连杆(224)套置在第三连杆(222)和第四连杆(223)的中部的铰轴上;/n第三连杆(222)和第四连杆(223)的尾端均设置有橡胶卡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U患者早期床下功能锻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座椅(2)、行走车(3)和C+手环,支架(1)铰接在行走车(3)上,座椅(2)固定在行走车(3)后端,C+手环佩戴在患者的手臂上;
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和U型托板(12),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一端分别通过螺栓铰接在行走车(3)上,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U型托板(12)上;
U型托板(12)两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支杆(100)和第二支杆(101),第一支杆(100)和第二支杆(101)铰接在一起;
第二支架(11)与第一支架(10)结构相同;
U型托板(12)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20)、上位机(121)和急停开关(122),U型托板(12)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蜂鸣器(123)、挡板(124)、电推杆(125)、电源(126)和转换开关(127),急停开关(122)和蜂鸣器(123)分别与电源(126)连接,电推杆(125)和转换开关(127)与电源(126)连接,上位机(121)内安装有C+生活APP,C+手环与C+生活APP二者通过蓝牙连接;
电推杆(125)滚珠丝杠螺母上设置有挂钩;
行走车(3)包括车架(30)和车轮(31),车轮(31)通过轴、轴承、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