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丹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24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导槽,呈半圆壳形的所述导槽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通气道,所述导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所述吸气腔,所述吸气腔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吸嘴,所述吸气腔内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的推杆,所述筒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内侧设置内螺纹的所述驱动环,所述外螺纹螺接于所述内螺纹,所述筒体上固定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所述容纳盒,所述容纳盒连通有所述充气机构,所述筒体上固定有所述海绵圈,所述容纳盒通过所述管道连通至所述海绵圈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能够避免在取异物时,耳道内产生负压对耳膜造成损伤。

A foreign body removal device for Department of 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耳道中进入封堵耳道的异物时,由于常规的挖耳勺等不容易绕到异物后面将异物拨出,反而容易推动异物向耳道更深处移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可以采用负压管从外吸住异物,慢慢将异物取出。目前,一般医生会在针筒的吸嘴处连接软管,将软管一端延伸至患者耳朵中,使得软管的一端抵触异物,拉动所述针筒形成负压使得软管的端部将异物吸住,慢慢将异物移动出来。但是有的异物往往会紧密的将耳道封住,在向外移动异物的过程中,会在异物内侧的耳道中形成负压,一方面形成的负压使得不容易向外移动异物,另一方面形成的负压容易对耳膜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听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导槽,所述导槽呈半圆壳状结构,所述导槽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上固定有握把,其中,所述导槽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气道,所述导槽上滑动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吸气腔,所述吸气腔内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1),所述导槽(1)呈半圆壳状结构,所述导槽(1)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上固定有握把(12),其中,/n所述导槽(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气道(11),所述导槽(1)上滑动连接有筒体(2),所述筒体(2)内设置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吸气腔(21),所述吸气腔(2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一侧固定有推杆(31),远离所述活塞(3)的所述推杆(3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气腔(21)的吸嘴(22),所述吸嘴(22)呈圆筒状,所述筒体(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驱动环(4),所述驱动环(4)的内壁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1),所述导槽(1)呈半圆壳状结构,所述导槽(1)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上固定有握把(12),其中,
所述导槽(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气道(11),所述导槽(1)上滑动连接有筒体(2),所述筒体(2)内设置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吸气腔(21),所述吸气腔(2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一侧固定有推杆(31),远离所述活塞(3)的所述推杆(3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气腔(21)的吸嘴(22),所述吸嘴(22)呈圆筒状,所述筒体(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驱动环(4),所述驱动环(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杆(31)贯穿所述驱动环(4),所述外螺纹螺接于所述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临近所述驱动环(4)的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把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喉科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把手(5)内固定有容纳盒(7),所述容纳盒(7)连通充气机构(9),所述容纳盒(7)内设置管道(8),所述吸嘴(22)外周的所述筒体(2)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喷口,所述环形喷口外设置有环形的海绵圈(6),所述管道(8)穿过所述把手(5)和所述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丹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赵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