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23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在采血时进行稳定支撑的导管;能够穿设于所述导管内用于采血的微导管;能够穿设于所述微导管内的微导丝;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部分以及位于导管主体一端的弯钩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采用带有弯钩结构的导管结构,保证微导管和微导丝在插入过程中,避免与血管壁贴牢,能够有效防止贴壁,采血更加准确,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了微导管和微导丝对血管可能带来的损伤。

Adrenal vein blood collection cathet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原醛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肾病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在高血压患者中约占6%,在严重高血压(>180/110mmHg)中占13%,在难治性高血压中占17%-20%。顾名思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即由于肾上腺自身的原因过度分泌醛固酮,导致肾脏重吸收钠增加,最终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等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肾上腺高分辨率CT被用来对原醛症进行分型。然而,肾上腺CT在分型诊断中还有一些不足,甚至会引起临床的误判。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3亿,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逐年增高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0-20%。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AVS)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主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在分型、定位的“金标准”,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更精准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AVS技术在判别肾上腺优势分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95%和100%,经AVS证实后行肾上腺切除术的高血压治愈率可提高到60%。该技术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将导管分别插入双侧肾上腺中心静脉处分段采血,可以达到直接、准确的测定醛固酮、肾素等肾上腺局部激素水平。由于肾上腺静脉解剖变异大,对操作者的介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目前该项技术仅在国内少数医院开展。目前均是采用普通的导管进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在插入导管过程中,导管端部在静脉里非常容易发生贴壁,一旦发生贴壁,就无法进行顺利采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贴壁,采血更加准确,使用更加简便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在采血时进行稳定支撑的导管;能够穿设于所述导管内用于采血的微导管;能够穿设于所述微导管内的微导丝;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部分以及位于导管主体一端的弯钩部分。采用本技术,通过导管可以起到轴向导向和径向支撑的作用,通过微导丝可以实现对细小部位的导向;通过微导管可以实现血液的采集;本技术采用端部带有弯钩结构的导管,可以防止导管在插入和采血过程中发生血管贴壁,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作为优选,所述微导管的采血端侧壁设有侧向孔或者所述微导管的采血端设有取样口。此时侧向孔与微导管的采血端对应的孔结构呈90度垂直布置,这样保证至少有一个孔没有贴壁发生能够正常采血。侧向孔及类似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避免微导管在采血前或者采血过程中发生贴壁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弯钩部分包括与导管主体部分固定且同向布置的起始段、回折段、以及将起始段与回折段连接的弧形过渡段,所述回折段端部设有外翻段。本技术中,所述弯钩部分可由导管主体部分直接弯折得到,或者,也可以是加工时直接一次成型。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方式相互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微导丝的插入端设有导向头;所述微导管和导管的插入端设有显影环。避免微导丝对血管内壁可能带来的伤害,同时更方便手术时影像上显示微导丝的导向,保证微导丝能够迅速插入到位。所述导向头可以加粗的球头结构,椭圆头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微导丝弯折后的圆环、椭圆环或者类似的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与一三通管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同轴设置,同时作为微导丝和微导管的插入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作为给药口。通过三通管,既方便了微导丝和微导管的插入和采血操作,也方便了术中给药,防止返血。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外径为3~5F,内径1~4F;所述导管长度为40~80cm。作为优选,所述微导管外径为2~3F,内径为1~2F;所述微导管长度为60~100cm,且长度大于所述导管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微导丝长度为80~120cm,且长度大于所述微导管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弯钩部分的整体长度为5~10。作为优选,所述起始段长度为2~5cm;所述弧形过渡段长度为0.5~1.5cm,弯曲半径为0.3~0.8cm;所述回折段长度为2~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采血导管组件转为肾上腺静脉采血而设计,使用时避免出现导管,微导管,导丝不匹配的问题,避免了对周围血管带来的伤害,可完全替代目前使用的普通导管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安全性更好,实用性更强。本技术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采用带有弯钩结构的导管结构,保证微导管和微导丝在插入过程中,避免与血管壁贴牢,能够有效防止贴壁,采血更加准确,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了微导管和微导丝对血管可能带来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导管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微导管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的微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微导管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在采血时进行稳定支撑的导管101;能够穿设于所述导管101内用于采血的微导管102;能够穿设于所述微导管102内的微导丝103;以及与导管101一端固定的三通管104。三通管104的第一端(图1中左侧端)与导管101远离采血端的一端固定,第二端(图1中右侧端)与第一端同轴设置,同时作为微导丝和微导管的插入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图1中下侧端口)作为给药口。通过三通管,既方便了微导丝和微导管的插入和采血操作,也方便了术中给药,防止返血。导管101与三通管104连接的一端一般设有标准接口,三通管104与导管10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相互间的固定,比如可以是螺纹固定方式、过盈配合的固定方式或者其他卡合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吸合的方式,比如磁铁吸合的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导管包括导管主体部分201以及位于导管主体一端的弯钩部分202。导管一端为插入端,导管另一端为标注接口203,以方便与三通管或者其他部件的连接。所述导管外径为3~5F(1F约相当于0.333mm),内径为1~4F;所述导管长度为40~80cm。本实施例中,导管外径为4F,内径为3F;导管长度为60cm。如图3所以,弯钩部分202包括起始段303、回折段304以及弧形过渡段305。起始段303一端与导管主体部分201固定,或者一体设置;起始段303另一端与弧形过渡段305的一端固定或者一体设置;回折段304为弯折部分的回折部分,一端与弧形过渡段305另一端固定或者一体设置,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端部设有外翻段301,外翻段301位置设有显影环302,显影环302在DSA时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在采血时进行稳定支撑的导管;/n能够穿设于所述导管内用于采血的微导管;/n能够穿设于所述微导管内的微导丝;/n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部分以及位于导管主体一端的弯钩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采血时进行稳定支撑的导管;
能够穿设于所述导管内用于采血的微导管;
能够穿设于所述微导管内的微导丝;
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部分以及位于导管主体一端的弯钩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的采血端侧壁设有侧向孔或者所述微导管的采血端设有取样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部分包括与导管主体部分固定且同向布置的起始段、回折段、以及将起始段与回折段连接的弧形过渡段,所述回折段端部设有外翻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丝的插入端设有导向头;所述微导管和导管的插入端设有显影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上腺静脉采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震杰顾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