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01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它包括搅拌釜、空气压缩机、施肥管路、湿度传感器、电磁阀、PLC控制器,加空气压缩机连接搅拌釜,搅拌釜的出料口连接施肥管路,施肥管路铺设在大棚内,施肥管路包括管道框架、接头、输液管、出液管,管道框架为管道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管道框架的边框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通过管道与出料口连通,管道框架的边框的内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输液管通过接头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出液口之间,输液管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相邻的两个出液管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层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施肥效率高,使用简单方便。

A device for fertilizing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蔬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由于蔬菜的需求量大,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蔬菜在大棚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加肥料。现在在蔬菜种植施加液态肥料过程中,效率高的是采用液体培养基种植,但是,这样的成本比较高,还有一种就是将肥料溶解稀释,采用浇灌的方式,简单便捷,但是肥料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施肥效率高,使用简单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它包括搅拌釜、空气压缩机、施肥管路、湿度传感器、电磁阀、PLC控制器,所述加空气压缩机连接搅拌釜,所述搅拌釜的出料口连接施肥管路,所述施肥管路铺设在大棚内,所述施肥管路包括管道框架、接头、输液管、出液管,所述管道框架为管道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管道框架的边框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通过管道与出料口连通,所述管道框架的边框的内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所述输液管通过接头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出液口之间,所述输液管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相邻的两个出液管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层中,所述空气压缩机、电磁阀、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大棚内。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为高压反应釜,能够承受20—30MPa的压力。进一步的,所述施肥管路采用PVC材质制作的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框架上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为10cm。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出液管之间的夹角为120°—135°。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框架安装在土层顶侧10—20cm处,且安装在出液管上的接头的出水口朝向土层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框架安装在农作物的顶侧10—20cm处,且安装在出液管上的接头的出水口朝向土层相对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电磁阀。本技术的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施肥效率高,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液管的剖面机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釜;2、空气压缩机;3、施肥管路;4、湿度传感器;5、电磁阀;6、PLC控制器;11、出料口;12、压力传感器;31、管道框架;32、接头;33、输液管;34、出液管;311、进液口;312、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所示: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它包括搅拌釜1、空气压缩机2、施肥管路3、湿度传感器4、电磁阀5、PLC控制器6,加空气压缩机2连接搅拌釜1,搅拌釜1的出料口11连接施肥管路3,搅拌釜1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施肥管路3铺设在大棚内,施肥管路3包括管道框架31、接头32、输液管33、出液管34,管道框架31为管道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其边框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311,进液口311通过管道与出料口11连通。管道框架31的边框的内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312,输液管33通过接头32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出液口312之间,输液管3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出液管34,出液管34上设置有电磁阀5,相邻的两个出液管34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土层中,空气压缩机2、电磁阀5、湿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12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设置在大棚内。PLC控制器6为一种具有微处理机的数字电子设备,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加载内存内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内部CPU,指令及资料内存、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组、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组化组合成。可选用凯特立电控公司的相关产品即可。PLC控制器6主要为接收湿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12的数据,并根据相关的设置控制空气压缩机2、电磁阀5的运行。搅拌釜1提供液态肥稀释混合的场所,其为高压反应釜,能够承受20—30MPa的压力。液态肥稀释混合后,通过空气压缩机2加压,能将液态肥压到施肥管路3中。施肥管路3采用PVC材质制作,长期放置于潮湿环境不会腐蚀,经久耐用。管道框架31上的出液口312之间的间隔为10cm。相邻的出液管34之间的夹角为120°—135°,便于施肥。出液管34的一端还设置有接头32,可以旋转连接喷洒头,便于喷洒。当需要为土层施加肥水时候,需要将管道框架31放置在土层上方10—20cm处,出液管34上的接头32出水口朝下,这样可以为输液管33两侧的蔬菜喷撒水肥,需要均匀喷洒时候,还可以在出液管34上的接头32上安装喷洒头。初次浇灌水肥后,所有电磁阀5关闭,根据湿度传感器4的数据来浇灌,当某一位置湿度传感器4监测到土层的湿度偏低时候,只需要通过PLC控制器6控制该湿度传感器4两侧的电磁阀5开启,浇灌到时度达标后关闭,这样定点浇灌,在保证大棚内蔬菜等农作物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水资源与肥料,效率高,降低种植成本。当需要浇灌叶面肥时候,只需要将管道框架31悬空设置,设置在大棚内立柱上,出液管34位于农作物的上方即可,然后出液管34的接头32朝上设置。出料口11上设置有电磁阀5,当搅拌釜1内水肥施加完毕后,即可关闭该电磁阀5,然后通过搅拌釜1的进料口排空空气,重新配料。本装置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适当的控制相邻输液管33之间的距离,作物初期种植时,相邻输液管33之间距离可保持在10cm,后期逐渐长大后,可间隔的拆下一个输液管33,或者根据种植密度的不同,合理控制相邻输液管33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施肥效率高,使用简单方便。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搅拌釜(1)、空气压缩机(2)、施肥管路(3)、湿度传感器(4)、电磁阀(5)、PLC控制器(6),所述空气压缩机(2)连接搅拌釜(1),所述搅拌釜(1)的出料口(11)连接施肥管路(3),所述施肥管路(3)铺设在大棚内,所述施肥管路(3)包括管道框架(31)、接头(32)、输液管(33)、出液管(34),所述管道框架(31)为管道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管道框架(31)的边框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311),所述进液口(311)通过管道与出料口(11)连通,所述管道框架(31)的边框的内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312),所述输液管(33)通过接头(32)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出液口(312)之间,所述输液管(3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出液管(34),所述出液管(34)上设置有电磁阀(5),相邻的两个出液管(34)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4),所述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土层中,所述空气压缩机(2)、电磁阀(5)、湿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12)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6),所述PLC控制器(6)设置在大棚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搅拌釜(1)、空气压缩机(2)、施肥管路(3)、湿度传感器(4)、电磁阀(5)、PLC控制器(6),所述空气压缩机(2)连接搅拌釜(1),所述搅拌釜(1)的出料口(11)连接施肥管路(3),所述施肥管路(3)铺设在大棚内,所述施肥管路(3)包括管道框架(31)、接头(32)、输液管(33)、出液管(34),所述管道框架(31)为管道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管道框架(31)的边框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311),所述进液口(311)通过管道与出料口(11)连通,所述管道框架(31)的边框的内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312),所述输液管(33)通过接头(32)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出液口(312)之间,所述输液管(3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出液管(34),所述出液管(34)上设置有电磁阀(5),相邻的两个出液管(34)之间设置有湿度传感器(4),所述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土层中,所述空气压缩机(2)、电磁阀(5)、湿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12)通过数据线连接PLC控制器(6),所述PLC控制器(6)设置在大棚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1)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翠华
申请(专利权)人:保山市家硕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