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6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其中主体部包括联结体和导向筒,联结体中设置有活动式的衔铁、固定式的轭铁以及使衔铁产生磁力以向轭铁吸和的线圈,其中衔铁与顶杆卡接,顶杆滑动穿设在导向筒中,联结体内还设置有驱使顶杆复位的弹簧;所述联结体由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连接组合而成,导向筒与上联结体一体成型,衔铁设置于上联结体中,轭铁设置于下联结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铁,通过设置分体式的联结体,联结体由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组合而成,同时将导向筒与上联结体一体成型,免去了压合的过程,避免出现压偏,摒弃了现有的电磁铁在运行过程中衔铁容易出现卡顿的缺陷。

An electromagnet with a split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
,具体是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
技术介绍
电磁技术在阀门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其作用机理在于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控制可被磁化的铁芯做直线移动,将铁芯的直线移动转化成液压阀的开关。电磁铁主体部分由联结体、轭铁、导向筒、衔铁、线圈、顶杆等部件构成,运行时,将线圈通电衔铁产生磁力从而使衔铁在导向筒中朝着轭铁吸合,在吸合的过程中使顶杆顶出从而打开与顶杆相接触的液压阀开关,而在线圈断开后各部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磁铁中,联结体为一体式的结构,导向套和轭铁均是通过压力机压入联结体中,这样就易出现导向筒跟轭铁之间形成的衔铁移动轨道不同心的情况,从而导致衔铁移动的时候受阻出现卡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其中主体部包括联结体和导向筒,联结体中设置有活动式的衔铁、固定式的轭铁以及使衔铁产生磁力以向轭铁吸和的线圈,其中衔铁与顶杆卡接,顶杆滑动穿设在导向筒中,联结体内还设置有驱使顶杆复位的弹簧;所述联结体由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连接组合而成,导向筒与上联结体一体成型,衔铁设置于上联结体中,轭铁设置于下联结体中。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端盖和内盖,其中端盖固定于上联结体的顶部,内盖固定在端盖上且位于顶杆的上端外围,内盖上设置有护帽,护帽通过压片固定在端盖和内盖之间,护帽将顶杆的端头罩设在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端盖的顶部中心位置还连接有螺母,螺母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用于进行电性连接的插头。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的组合高度为46mm。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线圈的铜线直径为0.21mm,线圈扎数3200扎,当向线圈提供10.5V的电压时电流为90mA,所述导向筒的外径为19.5mm,内径为18mm。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通过设置分体式的联结体,联结体由上联结体和下联结体组合而成,同时将导向筒与上联结体一体成型,免去了压合的过程,避免出现压偏,且使得轭铁在装配到下联结体之后可以进行精调,保证轭铁与导向筒同心,摒弃了现有的电磁铁在运行过程中衔铁容易出现卡顿的缺陷;通过缩短线圈的铜线直径,降低电流,通过减小导向筒的壁厚以缩短线圈与衔铁之间的空隙,加大了电流的转化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输出功率的基础上降低能耗,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同时还给出了具体的优选数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联结体、101-上联结体、102-下联结体、2-导向筒、3-衔铁、4-轭铁、5-顶杆、6-弹簧、7-线圈、8-端盖、9-压片、10-护帽、11-内盖、12-螺母、13-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其中主体部包括联结体1和导向筒2,联结体1中设置有活动式的衔铁3、固定式的轭铁4以及使衔铁3产生磁力以向轭铁4吸和的线圈7,其中衔铁3与顶杆5卡接,顶杆5滑动穿设在导向筒2中,联结体1内还设置有驱使顶杆5复位的弹簧6,工作时,线圈7通电使得衔铁3产生磁力,衔铁3朝着靠近轭铁4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吸和,吸和的过程中顶杆5顶出从而打开与顶杆5相接触的液压阀开关,而线圈7断电后,顶杆5则会在弹簧6复位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各相关恢复到初始位置。所述联结体1由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连接组合而成,导向筒2与上联结体101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免去将导向筒2压入联结体1中,避免出现压偏的情况,衔铁3设置于上联结体101中,轭铁4设置于下联结体102中,由于采用了分体式的结构,从而虽然同样是将轭铁4压于下联结体102中,但是轭铁4在压入下联结体102中以后可以进行精调节,确保轭铁4与导向筒2同心,避免衔铁3在移动的时候受阻而出现卡顿。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从而确保两者的同心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端盖8和内盖11,其中端盖8固定于上联结体101的顶部,内盖11固定在端盖8上且位于顶杆5的上端外围,内盖11上设置有护帽10,护帽10通过压片9固定在端盖8和内盖11之间,护帽10将顶杆5的端头罩设在内,形成有效保护。进一步的,所述端盖8的顶部中心位置还连接有螺母12,螺母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用于进行电性连接的插头13。总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铁,通过设置分体式的联结体1,联结体1由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组合而成,同时将导向筒2与上联结体101一体成型,免去了压合的过程,避免出现压偏,且使得轭铁4在装配到下联结体102之后可以进行精调,保证轭铁4与导向筒2同心,摒弃了现有的电磁铁在运行过程中衔铁3容易出现卡顿的缺陷。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电磁铁的工艺尺寸进行了优化,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缩短了联结体1的高度,具体来说:所述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的组合高度为46mm,而现有电磁铁中联结体1的高度为65.5mm,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铁相较于现有技术用料减少30%,节约原材料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费。本实施例中还对线圈7的铜线直径以及导向筒2的壁厚进行了优化,具体来说:所述线圈7的铜线直径为0.21mm,导向筒2的外径为19.5mm,内径为18mm,而现有电磁铁的铜线直径为0.23mm,导向筒2的外径为19.5mm,内径为15.7mm,对比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知,本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缩小了线圈7的铜线直径,同时也缩小了导向筒2的壁厚,其中缩小线圈7的直径可以降低电流,而缩小导向筒2的壁厚则可以缩短线圈7与衔铁3之间的空隙,加大了电流的转化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输出功率的基础上降低能耗,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线圈7的扎数为3200扎,当向线圈7提供10.5V的电压时电流为90mA,而现有技术中线圈7的扎数为2950扎,提供10.5V的电压时候电流是120mA。为了佐证上述技术效果,现设置性能试验如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力的峰值大于60N即可,在0.3位移量下的力的值大于20即可,在1.4位移量下的力的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其中主体部包括联结体(1)和导向筒(2),联结体(1)中设置有活动式的衔铁(3)、固定式的轭铁(4)以及使衔铁(3)产生磁力以向轭铁(4)吸和的线圈(7),其中衔铁(3)与顶杆(5)卡接,顶杆(5)滑动穿设在导向筒(2)中,联结体(1)内还设置有驱使顶杆(5)复位的弹簧(6);/n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体(1)由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连接组合而成,导向筒(2)与上联结体(101)一体成型,衔铁(3)设置于上联结体(101)中,轭铁(4)设置于下联结体(10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其中主体部包括联结体(1)和导向筒(2),联结体(1)中设置有活动式的衔铁(3)、固定式的轭铁(4)以及使衔铁(3)产生磁力以向轭铁(4)吸和的线圈(7),其中衔铁(3)与顶杆(5)卡接,顶杆(5)滑动穿设在导向筒(2)中,联结体(1)内还设置有驱使顶杆(5)复位的弹簧(6);
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体(1)由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连接组合而成,导向筒(2)与上联结体(101)一体成型,衔铁(3)设置于上联结体(101)中,轭铁(4)设置于下联结体(10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结体(101)和下联结体(102)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体式联结体的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端盖(8)和内盖(11),其中端盖(8)固定于上联结体(101)的顶部,内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锋都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得益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