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31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该装置结构组成简单,主要材料来源广,制作容易,适用于生长在潮间带生境的红树林。据此,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使用方法。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得生长在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红树林凋落物在潮水退至凋落物以下时,可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于收集网,而在潮水浸淹至储存框时,浮板由于海水的浮力自动上浮遮盖住储存框口,从而避免已掉入凋落物网内的凋落物随水漂走,其能有效的收集凋落物且不受潮汐浸淹影响,同时网状可漏水的结构也可使海水在退潮时顺利漏出,延缓凋落物的腐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树林研究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红树林凋落物生产量约占红树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三分之一,是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红树林凋落物也是食物链开端的重要食物来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定期收集红树林凋落物是进行植物的物候、生产力的动态变化研究的高效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红树林生长于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的特性,尤其在大潮时因为潮水浸淹至林冠层,会导致凋落物随潮水而漂走的情况,若使用常用的单纯开口型的凋落物收集方法及装置,无法有效收集到凋落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及使用简单且耐浸淹的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收集框大于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均为漏斗状;收集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收集网的下开口自带束口绳;内网置于收集网内,内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内网的下开口固定于储存框;储存框设有可自下而上闭合的浮板。收集框和储存框均为正方形框,收集框边长大于储存框,收集框和储存框通过内网连接;收集框的四角设有固定绳。浮板为正方形板,正方形板略大于储存框;浮板的一边与储存框的一边铰接,浮板的相对一边通过连接绳与储存框的相对一边连接。收集网的下开口为圆形。>收集框和储存框由PVC管制成,收集网和内网为尼龙网,浮板为塑料胶片,固定绳和连接绳为尼龙绳。上述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将整个收集装置固定于生长在潮间带生境的红树林下。通过收集框四角的固定绳与红树林枝干连接,收紧束口绳使收集网的下开口呈打结状态,将整个收集装置固定于生长在潮间带生境的红树林冠层以下位置。按一种植物类型安排3-5个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固定好后,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定期回收一次凋落物,收集周期为一到两年。回收凋落物时,解开束口绳使收集网的下开口呈展开状态,取出凋落物,使用封口袋盛装即可。针对现有单纯开口型的凋落物收集装置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收集框大于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均为漏斗状;收集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收集网的下开口自带束口绳;内网置于收集网内,内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内网的下开口固定于储存框;储存框设有可自下而上闭合的浮板。该装置结构组成简单,主要材料来源广,制作容易,适用于生长在潮间带生境的红树林。据此,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使用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可使得生长在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红树林凋落物在潮水退至凋落物以下时,可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于收集网,而在潮水浸淹至储存框时,浮板由于海水的浮力自动上浮遮盖住储存框口,从而避免已掉入凋落物网内的凋落物随水漂走,其能有效的收集凋落物且不受潮汐浸淹影响,同时网状可漏水的结构也可使海水在退潮时顺利漏出,延缓凋落物的腐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收集框,2储存框,3内网,4浮板,5连接绳,6收集网,7束口绳,8固定绳。具体实施方式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其中,收集框1和储存框2均为正方形框,收集框边长大于储存框,收集框和储存框通过内网连接;收集框的四角设有固定绳8。收集网6和内网3均为漏斗状;收集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收集网的下开口为圆形其自带束口绳7,在收集凋落物时束口绳束住收集网下端,下开口呈打结状态,在进行凋落物定期采集时,只需要解松束口绳即可;内网置于收集网内,内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内网的下开口固定于储存框;储存框设有可自下而上闭合的浮板4。浮板为正方形板,正方形板略大于储存框;浮板的一边与储存框的一边铰接,浮板的相对一边通过连接绳5与储存框的相对一边连接。该设计保证浮板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使得储存框处于开口状态,而在有潮水浸淹至浮板高度时,浮板会自动上浮并闭合遮盖住储存框。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生长在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生境,尤其是潮差较大、红树林生长密度中等及较小的区域。该装置一般设计大小为1m×1m,若红树林密度过高,则会出现该装置无法置于红树林之中,密度较高的红树林区可考虑使用固定比例缩小的该装置类型,如0.5m×0.5m或0.25m×0.25m。生长密度一般的红树林只需要在退潮时将凋落物装置放置于林中即可找到合适的树干/枝条进行固定及安装,方便快捷;如想收集单株红树植物的凋落物,则可将凋落物的收集框的其中两个角的固定绳固定于单株树的两侧枝条上,在收集框另外一侧滩涂中插入两根长棍(或类似材质的长条物),并将收集框的另外两个角的固定绳固定于长棍相应位置即可。由于潮汐的原因,在高潮时会由于海流的原因会使得一般的开口型的凋落物收集装置收集到的凋落物随海水漂走,本装置浮板的设计可防止已收集到的凋落物不会随海水漂走,并且不影响涨潮及退潮时凋落物的收集。安装操作:将收集框通过系于四个角的固定绳与红树林枝干连接并固定于红树林冠层以下位置即可。根据红树林群落类型进行凋落物收集时,收集装置的安装密度,一般为一种植物类型安排3-5个凋落物收集装置即可。收集操作:该装置固定安装于红树林内,即可实现红树林凋落物的凋落及收集,固定一段时间后即可由人工行走至样地进行凋落物的回收,回收时仅需要解开束口绳,使用封口袋盛装凋落物即可。由于红树林的潮间带生境的特点,红树林凋落物的收集一般按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一次的周期进行凋落物回收,以防凋落物因海水浸泡时间过长产生腐烂现象。使用周期:红树林凋落物的收集周期为一到两年即可满足一般研究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收集装置放置于红树林中并安装好之后,每次进行回收时只需要解开束口绳即可完成,不需要移动或挪动本装置,且本装置中收集框和储存框由PVC管制成,收集网和内网为尼龙网,浮板为塑料胶片,固定绳和连接绳为尼龙绳,这些材料相对耐腐蚀强,可保证在野外正常使用至少三年以上。三、应用实例按照前述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技术人已将其应用于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08)。该项目在广西珍珠湾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和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群落中进行凋落物收集,收集凋落物年份为1-2年,凋落物收集效果良好。其中,收集装置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收集框、储存框分别通过弯头连接PVC管制作制成,PVC管为管径为2.5cm的厚进水管,收集框框口大小为1m×1m,储存框框口大小为0.40m×0.40m,收集框在上,储存框在下,呈收集框口大储存框口小的漏斗状,两者通过约呈75°角度的内网连接。2)组成储存框的PVC管内放入重约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收集框大于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均为漏斗状;所述收集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收集网的下开口自带束口绳;所述内网置于收集网内,内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内网的下开口固定于储存框;所述储存框设有可自下而上闭合的浮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框、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收集框大于储存框,收集网和内网均为漏斗状;所述收集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收集网的下开口自带束口绳;所述内网置于收集网内,内网的上开口固定于收集框,内网的下开口固定于储存框;所述储存框设有可自下而上闭合的浮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和储存框均为正方形框,收集框边长大于储存框,收集框和储存框通过内网连接;所述收集框的四角设有固定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为正方形板,正方形板略大于储存框;所述浮板的一边与储存框的一边铰接,浮板的相对一边通过连接绳与储存框的相对一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网的下开口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种红树林凋落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和储存框由PVC管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良浩钟云旭王欣何斌源史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