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
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
技术介绍
城市集中供暖及夏季空调制冷仅仅立足于“供暖”或“供冷”这一个重点,忽视了人们的其他冷热需求。尤其是独立的临时性建筑群体,存在人员流动性、建筑临时性等特点,无法安装集中供热或集中供冷系统,然而传统的空调通常采用分体式内外机,迁移时存在空调机组拆装困难、冷媒泄露等问题。对于非空调专业人员,水环系统的组装施工比冷媒铜管简单、便利,同时也避免了空调机组因冷媒冲注量、润滑油比例及空气存量等影响其性能及寿命。系统水环管网在满足建筑物负荷的基础上,如何维持变流量工况管网水力平衡依然对系统的综合能效有较重要的影响,且水力失调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浪费。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通过将供能设备设置在安装框内;供能设备通过设置四通换向阀实现冬夏两种工况的切换;同时在各工况起冷凝器作用的机构还连接蓄热水箱,利用冷媒凝结释放出的热量提供采暖及生活热水,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供能设备;所述供能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分别连接第一水冷换热器和第二水冷换热器;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还连接风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 >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三通控制阀连接蓄热水箱;两个三通控制阀与回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二通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出水口通过平衡阀连接供水支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蓄热水箱还设有水箱进口和水箱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水箱出口连接热水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出水口与第二水冷换热器之间还连接有平衡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两个三通控制阀还连接辅助热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三通控制阀与辅助热源之间还连接有第二二通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所述安装框上设有吊钩。本专利技术通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通过将供能设备设置在安装框内;供能设备通过设置四通换向阀实现冬夏两种工况的切换;同时在各工况起冷凝器作用的机构还连接蓄热水箱,利用冷媒凝结释放出的热量提供采暖及生活热水,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工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2-第一水冷换热器,21-膨胀阀,22-回水口,23-出水口;3-风冷换热器,4-第二水冷换热器,41-三通控制阀,42-第一二通阀,43-第二二通阀;5-四通换向阀,6-蓄热水箱,61-水箱进口,62-热水泵;7-补水箱,71-补水泵,72-循环泵,73-平衡阀;8-安装框,81-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包括安装框8,安装框8内设有供能设备。参见图1,供能设备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四通换向阀5,四通换向阀5还分别连接第一水冷换热器2和第二水冷换热器4;第二水冷换热器4还连接风冷换热器3;风冷换热器3通过膨胀阀21连接第一水冷换热器2。第一水冷换热器2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回水口22和出水口23;第一水冷换热器2的冷却水管的出口通过循环泵72连接出水口23。第二水冷换热器4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三通控制阀41连接蓄热水箱6。两三通控制阀41分别通过第一二通阀42与回水口22和出水口23连接。夏季工况时,四通换向阀5如图1状态,此时两第一二通阀42关闭,冷媒从压缩机1出来口依次经第二水冷换热器4和风冷换热器3放热后凝结,之后再经过膨胀阀21后进入第一水冷换热器2,并在此蒸发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使第一水冷换热器2的冷却水管中的水降温。之后冷水通过出水口23送入用户。由于同时供给多个用户,通常在各供水支路上设置平衡阀73,通过平衡阀73连接出水口23,以避免各支路的水压分配不均。此工况下第二水冷换热器4和风冷换热器3起冷凝器的作用;第一水冷换热器2起蒸发器的作用。蓄热水箱6为盘管换热器,盘管分别连接两三通控制阀41,盘管中的冷却水从第二水冷换热器4吸收热量;蓄热水箱6还设有水箱进口61和水箱出口。自来水从水箱进口61进入,在其中换走盘管中的热量变为热水并从水箱出口导出。更好的水箱出口处连接热水泵62,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冬季工况时,四通换向阀5如图3状态,此时两第一二通阀42打开,两三通控制阀41换向。该工况下,冷媒的走向与前述的夏季工况相反,即在第一水冷换热器2处凝结放出热量,并向用户提供采暖及生活热水。此时由于三通控制阀41换向,因此蓄热水箱6的盘管与回水口22和出水口23连通,从第一水冷换热器2吸热。为避免管路中的水压受用户供水的影响,更好的,出水口23与第二水冷换热器4之间还连接有平衡阀73。此工况下第二水冷换热器4和风冷换热器3起蒸发器的作用;第一水冷换热器2起冷凝器的作用。在极端天气下,室外气温低第二水冷换热器4难以吸热。因此更好的,三通控制阀41还连接辅助热源,如地热、地下水、生物质能源等。通过辅助热源提供热量,辅助冷媒吸热气化。参见图3,更好的,两个三通控制阀41分别通过第二二通阀43连接辅助热源。供能设备固定在安装框8内,框体上仅需设置几个水口,如提供生活热水的水箱进口61和水箱出口,以及给用户供水的出水口23和回水口22,再加上与辅助热源连接的进出水口。使用或拆卸时仅需对应连接或拆开相应的水路,而无需拆装冷媒管路,降低了操作要求,便于冷热水站的安装及迁移。更好的,为方便冷热水站的迁移,安装框8上设有吊钩8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通过将供能设备设置在安装框内;供能设备通过设置四通换向阀实现冬夏两种工况的切换;同时在各工况起冷凝器作用的机构还连接蓄热水箱,利用冷媒凝结释放出的热量提供采暖及生活热水,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供能设备;/n所述供能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分别连接第一水冷换热器和第二水冷换热器;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还连接风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n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出水口;/n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三通控制阀连接蓄热水箱;/n两个三通控制阀与回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二通阀。/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9 CN 20191061559351.一种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供能设备;
所述供能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分别连接第一水冷换热器和第二水冷换热器;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还连接风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
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出口通过循环泵连接出水口;
所述第二水冷换热器的冷却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三通控制阀连接蓄热水箱;
两个三通控制阀与回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二通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移动式冷热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翔,孙晋飞,杨宝金,赵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