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氮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及基于该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的锅炉。
技术介绍
在工业锅炉、隧道窑炉和大型工业加热器中通常设置以天燃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或者油等石化燃料为燃料的燃烧器,通过燃烧产生热量。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基本为采用扩散燃烧技术,并在燃烧器中通常设置主喷枪及旋风盘。天然气在主喷枪的前半段预热后将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但这种结构的燃气燃烧器依然尾气中存在较高NOX的问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环保要求。低氮燃烧器是一种旨在降低燃烧器在燃烧时产生对环境有害的NOX(即氮氧化合物)的新型燃烧器。申请人经仔细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1026070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回喷式低预混NOx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该旋流器的外环周边与喉口内部之间设置有周边轴流风通道,并在喉口径向均布置有回喷型锤式燃气枪。但该现有技术仍然存在燃料燃烧不稳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燃气燃烧器NOx排放过高的缺点,此外该现有技术中的旋流器的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板(52),/n垂直配置于安装板(52)上的扩散筒(60),/n套设于扩散筒(60)的内部并纵向凸伸出所述扩散筒(60)的内筒(40),/n套设于内筒(40)外部的再循环套筒(10),/n环布于所述再循环套筒(10)外侧的若干燃料喷管,/n稳焰盘(31),/n垂直贯穿所述稳焰盘(31)的中心喷管(30),以及/n贴合环布于内筒(40)内侧的若干引燃喷管(80);/n其中,所述再循环套筒(10)与扩散筒(60)之间纵向分离,并由所述再循环套筒(10)的尾端形成环形的第一混气入口(62),所述燃料喷管形成位于第一混气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52),
垂直配置于安装板(52)上的扩散筒(60),
套设于扩散筒(60)的内部并纵向凸伸出所述扩散筒(60)的内筒(40),
套设于内筒(40)外部的再循环套筒(10),
环布于所述再循环套筒(10)外侧的若干燃料喷管,
稳焰盘(31),
垂直贯穿所述稳焰盘(31)的中心喷管(30),以及
贴合环布于内筒(40)内侧的若干引燃喷管(80);
其中,所述再循环套筒(10)与扩散筒(60)之间纵向分离,并由所述再循环套筒(10)的尾端形成环形的第一混气入口(62),所述燃料喷管形成位于第一混气入口(62)侧前方的第二混气入口(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管由纵向并分离配置的主燃料喷管(20)及输气管(21)组成,所述第二混气入口(211)由主燃料喷管(20)及输气管(21)纵向分离所形成,所述主燃料喷管(20)的内部直径大于输气管(21)的内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料喷管(20)内部形成横截面积为S1的第一混气通道(203),所述输气管(21)内部形成横截面积S2的第一燃气通道(217);
所述第一混气通道(203)的横截面积S1与第一燃气通道(217)的横截面积S2之比为3: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内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喷管(30)内部形成横截面积为S3的第二燃气通道(307),所述引燃喷管(80)内部形成横截面积为S4的第三燃气通道(803);所述安装板(52)连接燃烧器本体(50)及燃气输送总管(5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早,杨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瓦兰热能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