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00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束眼透镜阵列实现诸如指纹、掌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束眼透镜阵列,用于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其中,该束眼透镜阵列包括多个束眼透镜单元,该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包括竖向分布的多层微透镜;图像传感器,设置于该束眼透镜阵列下方;其中,该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用于将该显示屏上目标物体的部分区域按照特定比例正像成像在该图像传感器上,该多个束眼透镜单元在该图像传感器上所成的图像用于拼接,以得到该目标物体的图像。

Off screen biometr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已公开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技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周期性微孔阵列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这种方案光能量损失大,且指纹识别装置需要紧贴手机屏;第二种是基于微距透镜的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这种方案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通常较厚体积大,指纹识别装置接收的图像强度不均匀;第三种是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这种方案的透镜单元过小,可接收的能量较低,曝光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相对于周期性微孔阵列的方案来说,可以在不用紧贴屏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中框,保持与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安全距离,同时不影响诸如指纹、掌纹、人脸等的信号量。相对于微透镜的方案,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厚度减薄,且与显示屏分离,可以实现大面积生物特征识别。相对于微透镜阵列的方案,可以避免曝光能量过低和光学分辨率低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通过束眼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n束眼透镜阵列,用于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束眼透镜阵列包括多个束眼透镜单元,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包括竖向分布的多层微透镜;/n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束眼透镜阵列下方;/n其中,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上目标物体的部分区域按照特定比例正像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所成的图像用于拼接,以得到所述目标物体的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
束眼透镜阵列,用于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束眼透镜阵列包括多个束眼透镜单元,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包括竖向分布的多层微透镜;
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束眼透镜阵列下方;
其中,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每个束眼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上目标物体的部分区域按照特定比例正像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所成的图像用于拼接,以得到所述目标物体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比例为μ,0.8≤μ≤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束眼透镜单元中的相邻束眼透镜单元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的成像存在重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的口径为R1,3μm≤R1≤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靠近所述显示屏的微透镜与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微透镜之间的距离为D1,0.61mm≤D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微透镜中每层微透镜包括至少一片微透镜或者微透镜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微透镜中的微透镜的口径为R2,R2≤7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微透镜中的微透镜为物侧表面和/或像侧表面是球面或者非球面的多边形微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微透镜中的微透镜的占空比为5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所述多层微透镜对称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处于不同层的微透镜的物侧表面具有不同的面型,和/或,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处于不同层的微透镜的像侧表面具有不同的面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微透镜,第二微透镜和第三微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1,所述第一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2,所述第二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3,所述第二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4,所述第三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5,所述第三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6,其满足下列条件:k1=-k6,k2=k5,k3=-k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0.209≤k1≤0.314,k2为无穷大,0.066≤k3≤0.099。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的所述多层微透镜非对称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处于不同层的微透镜的物侧表面具有相同的面型,和/或,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中处于不同层的微透镜的像侧表面具有相同的面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眼透镜单元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微透镜,第二微透镜和第三微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1,所述第一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2,所述第二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3,所述第二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4,所述第三微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5,所述第三微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k6,其满足下列条件:0.104≤k1≤0.156,k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鹏马明李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