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0824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光固化树脂20‑45%、改性合成柔性树脂25~50%、活性稀释剂10~30%、光引发剂0.05~5%和纳米蜡浆3‑2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固化蜡树脂,呈较好的表面光洁度,光泽均匀,透明性好,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耐刮性,硬度、拉伸和弯曲等力学性能优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制备容易,便于工业化的生产制造。

A light curable wax resin for DLP 3D print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目前3D打印技术分熔融沉积(FDM)、立体光刻(SLA)、数字光投影固话(DLP)、选择性激光烧结(SLS)选择性激光熔融(SLM)等,其中DLP型3D打印机多为桌面级,打印精度高,打印速度快,操作便捷,成本低,光固化树脂材料可以应用于DLP型3D打印,但现有的适用于DLP型3D打印光固化材料大多数为树脂,一般主要由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其他助剂组成,其中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极少,制备过程相对安全环保,当其中的光引发剂在接受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或可见光后,引发高分子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长链或者三维立体结构,从而固化成型。但现有的适用于DLP型3D打印光固化树脂材料,还不能满足在珠宝首饰等高精细领域的应用中,对树脂材料硬度大、韧性高、抗冲击性、粘度低及灰分小等各方面性能的要求。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款新的光固化树脂,以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光固化蜡树脂树脂,光泽均匀,透明性好,抗刮性等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便于高精度3D打印;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制备容易,便于工业化的生产制造,且其制备的光固化蜡树脂表面细腻,呈较好的表面光洁度,光泽均匀,透明性好,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耐刮性,硬度、拉伸和弯曲等力学性能优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光固化树脂20-45%、改性合成柔性树脂25~50%、活性稀释剂10~30%、光引发剂0.05~5%和纳米蜡浆3-20%。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聚醚丙烯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PA10EODMA)、3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3TMPTA)和6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6TMPTA)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蜡浆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蜡浆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氧化膦(TPO),熔点为88-92℃,在甲醇溶液中的吸收峰为295-393nm。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合成柔性树脂由改性环氧树脂,加入分子量调节剂进行反应制得。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由聚乙二醇200或聚乙二醇400多元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后,加入催化剂和阻聚剂进行反应制得。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51、双酚A型E44、双酚F型和双酚S型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所述催化剂为三苯基膦和/或N,N-二甲基乙醇胺;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和/或对苯二酚;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α-甲基苯乙烯线性二聚体、十二烷基硫醇和正十二烷基硫醇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上述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改性环氧树脂,在组装有电热套、电动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质量分数为10~23%的聚乙二醇200和质量分数为74~87%的环氧树脂,连续搅拌、并缓慢加入质量分数0.05~1.5%阻聚剂和0.05~1.5%催化剂,恒温反应完全后出料,得到改性环氧树脂;步骤二:制备改性合成柔性树脂,称取质量分数为73-83%的步骤一中制得的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质量百分数为0~4%的α-甲基苯乙烯线性二聚体,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23%的丙烯酸,连续搅拌反应,即得改性合成柔性树脂;步骤三:制备光固化蜡树脂,在室温条件下,按质量配比将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纳米蜡浆、改性合成柔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依次加入圆底烧瓶,用电动搅拌器搅拌至混合均匀,倒入容器中密封,接着放置于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取出后静置消泡,即得光固化蜡树脂。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恒温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h;步骤二中逐滴加入丙烯酸时,边滴加边保持90℃反应1h,然后升温至100℃,连续搅拌反应2h;步骤三中用电动搅拌器搅拌时间为1h,在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时间为1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固化树脂通过加入改性合成柔性树脂,使环氧树脂中一部分环氧基开环接入柔性碳链段或羟基,使环氧树脂具有脂肪醇的性质,改性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树脂,打印光固化后显著提高了树脂的柔韧性,使树脂体系黏度减小、流平性好,透明度高和气味低,蜡浆助剂的加入使得光固化树脂固化后表面细腻,不影响光固化效果,光泽均匀,透明性好,抗刮性显著提高,打印构件在高温铸模时,蜡基先融化,降低了燃烧膨胀率,减少燃烧灰分,打印成型后构件收缩率低。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制备容易,便于工业化的生产制造,且其制备的光固化蜡树脂表面细腻,呈较好的表面光洁度,光泽均匀,透明性好,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耐刮性,硬度、拉伸和弯曲等力学性能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光固化蜡树脂用DLP型3D打印产品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光固化蜡树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称取环氧丙烯酸酯45%、自制改性合成柔性树脂25%、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20%、光引发剂TPO5%和聚乙烯蜡浆5%备用,接着在室温下按比例将称取的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纳米蜡浆、自制改性合成柔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按顺序加入圆底烧瓶,用电动搅拌器搅拌1h至混合均匀,倒入合适的容器中密封,再放置于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1h,取出后静置消泡即得到光固化蜡树脂。本实施例中的自制改性合成柔性树脂,制备过程如下:在组装有电热套、电动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100.00g和聚乙二醇20010.20g,连续搅拌、并缓慢加入对羟基苯甲醚0.06g和三苯基膦0.06g,温度90℃,反应3h,接着加入丙烯酸33.10g,温度90℃,连续搅拌反应3h,即得改性合成柔性树脂,本实施例中制得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黏度为6543mPa·s。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光固化蜡树脂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称取聚酯丙烯酸酯35%、自制改性合成柔性树脂35%、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15%、光引发剂TPO5%和聚丙烯蜡浆10%备用,接着在室温下按比例将称取的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纳米蜡浆、自制改性合成柔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按顺序加入圆底烧瓶,用电动搅拌器搅拌1h至混合均匀,倒入合适的容器中密封,再放置于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1h,取出后静置消泡即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n光固化树脂20-45%、改性合成柔性树脂25~50%、活性稀释剂10~30%、光引发剂0.05~5%和纳米蜡浆3-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
光固化树脂20-45%、改性合成柔性树脂25~50%、活性稀释剂10~30%、光引发剂0.05~5%和纳米蜡浆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聚醚丙烯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PA10EODMA)、3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3TMPTA)和6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6TMPTA)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蜡浆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蜡浆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氧化膦(TPO),熔点为88-92℃,在甲醇溶液中的吸收峰为295-393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合成柔性树脂由改性环氧树脂,加入分子量调节剂进行反应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用于DLP型3D打印的光固化蜡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由聚乙二醇200或聚乙二醇400多元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后,加入催化剂和阻聚剂进行反应制得。


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军林盛繁蔡卓弟谭世芝邵斯茹吴伟涛吴翠敏黄芝粤蒋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