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世铭专利>正文

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25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灯具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装配简单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包括套管、内管以及连接件,所述的套管具有一贯通之管道,于套管侧壁开设有与管道连通之缺孔;所述的内管插设于套管的管道内,且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套管缺孔对应的凹槽;所述的连接件上形成有卡片,连接件固定于套管上,且连接件的卡片落入上述缺孔、凹槽重合的空缺处,其中卡片的侧边抵靠于上述凹槽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管上的螺纹孔处,当内管插入套管内时,其上的凹槽正好落入到卡片的位置处。此时利用卡片的侧边对内管的斜面形成限制作用,防止内管退出,以实现内管与套管之间的稳定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连接装置
,特指一种装配简单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照明灯具,特别是吊灯产品,其一般由主灯座以及成辐射状分布于主灯座四周的副灯组件构成。为了减小产品的包装体积,主灯座与副灯组件之间需要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得副灯组件可由主灯座上拆卸下来,待使用时再将其固定。这样一来,将拆卸后的灯具再进行包装就可大大减小包装体积。目前照明灯具中主灯座与副灯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多采用螺栓连接,即将副灯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主灯座上。但是由于吊灯等许多照明灯具一般固定在天花板上,具有一定的高度,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工具,操作较为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如见专利号为US6746145的美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分离组件的照明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灯座以及与灯座连接的支杆(支杆上连接副灯组件),其中灯座内固定有一个套管,支杆穿过灯座与套管插接,再通过一“U”形卡片将套管与支杆限定。其中“U”形卡片固定在支杆上,在套管上开设有与卡片对应的缺孔。当支杆插入套管内后,卡片正好落入套管上的缺孔内,使得套管与支杆定位。这种连接方式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安装过程,但是其所采用的卡接定位结构中,卡片是由内而外形成卡扣连接,突起于支杆上的卡片使得在插接时定位要准确,导致操作难度提高,并且该结构存在连接后结构不稳定、容易松脱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组装、连接稳固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套管、内管以及连接件,所述的套管具有一贯通之管道,于套管侧壁开设有与管道连通之缺孔;所述的内管插设于套管的管道内,且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套管缺孔对应的凹槽;所述的连接件上形成有卡片,连接件固定于套管上,且连接件的卡片落入上述缺孔、凹槽重合的空缺处,其中卡片的侧边抵靠于上述凹槽的侧壁上。本技术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管上的螺纹孔处,当内管插入套管内时,其上的凹槽正好落入到卡片的位置处。此时利用卡片的侧边对内管的斜面形成限制作用,防止内管退出,以实现内管与套管之间的稳定连接。另外,本技术若要拆卸时,只要拧下固定连接件的螺钉,使连接件脱离套管,这样内管就实现了限定,其可以快速退出套管,整个操作十分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套管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套管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内管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连接件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装配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2,这是本技术中的套管1,套管1具有一贯通之管道10,于套管1侧壁开设有与管道10连通之两个缺孔11。该两个缺孔11左右对称分布,并且其呈楔形。套管1上因开设缺孔11形成有三个侧壁111、112、113,其中在较窄的侧壁112上开设有一凹槽114。在套管1的顶端开设有一个螺纹孔13,以用于与下面所述的连接件3连接。见图3,这是本技术中的内管2,其内开设有通孔20。内管2侧壁上开设有与套管1缺孔11对应的凹槽21;该凹槽21具有成一定交角的两个斜面211、212,其中于斜面211为连续的阶梯面。另外,套管1的管道10供内管2插入的一段开设有型槽101,内管2插入端端部开设有阻制部22,该阻制部22可使内管2在插入套管1内一定距离后就无法继续进入套管1内,即对内管2继续前进形成限定。见图4、5,所述的连接件3上形成有卡片31,即该连接件3呈“U”形,其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卡片31,且两卡片31之间成一定夹角。连接件3上开设有通孔30,以通过螺钉将连接件3固定于套管1上的螺纹孔13处。再参见图6、7,使用本技术时,套管1固定在灯具的灯座上(图未示),并且在套管1管道10的端口固定连接有一电源插座4,用以为灯具副灯组件提供电源。连接件3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管1上的螺纹孔13处,并使连接件3的卡片31落入上述缺孔11、凹槽21重合的空缺处。其中卡片31的一侧落入凹槽114中,以保证卡片31的稳定,不会导致其向外张开而出现卡扣不稳的情况。当内管2由套管1另一端插入其内的管道10,内管2将穿过连接件3的两卡片31之间,由于两卡片31之间具有一定的交角,即两卡片31形成一种漏斗形开口,内管2由大口进入时,很容易将卡片31推开而通过。当内管2完全插入套管1内时,其上的凹槽21正好落入到卡片31的位置处。此时利用卡片31的侧边对内管2具有连续阶梯面的斜面211产生的限制作用,防止内管2退出,以实现内管2与套管1之间的稳定连接。内管2与灯具的副灯组件固定,而内管2内设置有可与插座4配合的插头5,当内管2完全插入套管1时,插头5正好与插座4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以将灯座上的电源供给到副灯组件上。另外,本技术若要拆卸时,只要拧下固定连接件3的螺钉,使连接件3脱离套管1。这样内管2就实现了限定,其可以快速退出套管1,整个操作十分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安装十分方便,只要将固定在副灯组件上的内管插入套管1内即可,通过连接件3实现了内管2与套管1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内管3内的插头5与套管1上的插座4形成点连接,而无需另外设置电源连接线。本技术中连接件3的两卡片31形成一种喇叭口形状,以便于内管2的方便插入,而无法直接拔除,同时内管2与连接件3形成卡扣限定的斜面211为一个连续的阶梯面,这样更能有效防止内管2松动,确保连接的稳定。当然,以上所述仅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包括套管(1)、内管(2)以及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具有一贯通之管道(10),于套管(1)侧壁开设有与管道(10)连通之缺孔(11);所述的内管(2)插设于套管(1)的管道(10)内,且内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套管(1)缺孔(11)对应的凹槽(21);所述的连接件(3)上形成有卡片(31),连接件(3)固定于套管(1)上,且连接件(3)的卡片(31)落入上述缺孔(11)、凹槽(21)重合的空缺处,其中卡片(31)的侧边抵靠于上述凹槽(21)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上的缺孔(11)呈楔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凹槽(21)的侧壁具有成一定交角的两个斜面(211、212),其中一个斜面(211)为连续的阶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缺孔(11)包括三个侧壁(111、112、113),并且在其中一侧壁(112)上开设有一凹槽(114)。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3)与套管(1)通过螺钉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缺孔(11);所述的内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照明灯具之连接组件,包括:套管(1)、内管(2)以及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套管(1)具有一贯通之管道(10),于套管(1)侧壁开设有与管道(10)连通之缺孔(11);    所述的内管(2)插设于套管(1)的管道(10)内,且内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套管(1)缺孔(11)对应的凹槽(21);    所述的连接件(3)上形成有卡片(31),连接件(3)固定于套管(1)上,且连接件(3)的卡片(31)落入上述缺孔(11)、凹槽(21)重合的空缺处,其中卡片(31)的侧边抵靠于上述凹槽(21)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铭
申请(专利权)人:林世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