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75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触头复合带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及由上下模板贴合形成的中空的复合通道,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连通复合通道的钎料入口,所述钎料入口包括引导钎料进入复合通道的导料斜面和导料辊,所述复合通道设有基材入口和复材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多层复合钎料在轧制前均匀平整的固定在一起,简单高效,提高了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钎料层无法和基材层一起预热的情况。

A kind of composite die for multilayer strip composite s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触头复合带材的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合金触点产业正逐步走向节银、环保之路,电器制造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正逐步使用铜合金触点取代银合金触点,用廉金属取代贵金属是触点材料发展的方向。合金触点为了提高其自动焊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在焊接面复上焊料。传统工艺是在触点材料带材的焊接面,用手工加入焊料,通过高频加热,使其焊料熔化,再使用专用工具,将焊料液抹均匀,这样不仅复合速度慢,劳动强度高,而且因为加入的焊料融化后,很难保障焊料的均匀性和材料的一致性,复合温度和速度也不一致,会导致焊接不牢、焊料层不均匀或者漏焊。现在出现有三明治形式的复合多层钎料,通过钎料层和基材层熔融轧制得到。钎料层和基材层复合时,由于基材层熔点较高,而钎料层熔点较低,如果固定位置后通过一个退火炉预热再轧制,容易造成钎料层在退火炉内熔融;如果将钎料层和基材层分别预热贴合轧制,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预热后的基材层温度较高,人工操作较危险,而钎料层遇热容易熔融,一旦粘附在基材层上就基本定型,因此贴合时需要控制好两者的相对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在多层复合钎料轧制前,利用基材层的余热粘附贴合钎料层,有效的固定了钎料层和基材层的位置,方便高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设有凹槽,上下模板贴合后在凹槽内形成前后贯通的设有基材入口和复材出口的中空的复合通道,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连通复合通道的钎料入口,所述钎料入口包括引导钎料进入复合通道的导料斜面和导料辊。基材层被预热后从基材入口进入复合通道,钎料层从钎料入口沿着导料斜面进入复合通道,导料辊可以保持钎料层表面的平整均一,在复合通道内钎料层和带有余热的基材层接触,表面熔融贴合,固定了两层的相对位置,然后从复材出口转移进行轧制。优选的,所述复合通道包括位于钎料入口和基材入口区间的基材矫正段和位于钎料入口和复材出口区间的复材贴合段,所述复材贴合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基材矫正段。基材层从基材入口进入复合通道后,在基材矫正段固定好位置,基材矫正段的宽度略大于基材的宽度,避免复合的多层基材出现错位,基材矫正段的侧壁有效的起到了矫正的作用,钎料从钎料入口进入复合通道后,和基材层完美的贴合,避免出现两层没有对齐的情况;当基材层和钎料层接触时,钎料层表面会出现熔融,本技术将复材贴合段的宽度适当增大,避免两层贴合时,熔融的钎料层残留黏着在复合通道的侧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材贴合段上方位于上模板上设有推平辊组,推平辊组可以对粘附在基材层上的钎料层进行轻微推压,使得钎料层在基材层上铺实,避免出现空隙影响轧制。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上表面,位于钎料入口和基材入口之间设有滑动辊,钎料在导入复合模具进行复合时,由于上模板的上表面和导料斜面有一定的角度差,钎料的下表面经常由于与复合模具的上表面摩擦引起磨损,而钎料的磨损面刚好是复合时钎料与基材的贴合面,一旦磨损,容易引起复合不均匀,复合结合部容易产生气泡,影响复合钎料的质量,设置滑动辊可以有效减少钎料的摩擦损耗。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辊包括光滑的滚轮以及通过轴承支撑所述滚轮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末端可旋转连接在设于所述上模板表面的基座上,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钎料入口侧还连有另一端设于上模板表面的弹簧,所述旋转轴在弹簧的弹性支撑下绕基座旋转。钎料架设在滑动辊的滚轮上,随着钎料的移动,滚轮随之旋转以减少摩擦,同时,由于钎料布置时张力不同,钎料在滑动辊处的受力不同,本技术在将滚轮设置在可以旋转的旋转轴上,并由弹簧支撑,弹簧设置在滑动辊靠近钎料入口一侧,钎料移动时,滚轮处的受力迫使旋转轴向钎料的运动方向旋转,弹簧压缩形变,刚好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钎料的进入模具复合时受力更缓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滚轮为聚四氟乙烯滚轮,摩擦力小,耐久经用。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可拆卸连接,方便打开复合通道,将基材层和钎料层牵引布置好后再进行复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拆卸方便,简单实用。优选的,所述基材入口和复材出口均设有红外纠偏装置,提高复合的精确性,避免复合钎料需要过多的切边处理,减少材料的浪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可以将多层复合钎料在轧制前均匀平整的贴合在一起,简单高效,提高了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钎料层无法和基材层一起预热的情况。附图说明附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侧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下模板的俯视图;附图4为滑动辊的安装示意图;13-复合通道,131-基材入口,132-复材出口,133-基材矫正段,134-复材贴合段,14-钎料入口,141-导料斜面,142-导料辊,15-上模板,16-下模板,17-推平辊组,18-滑动辊,181-聚四氟乙烯滚轮,182-旋转轴,19-基座,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法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技术的说明书之后所作出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附图1,2,3,4所示,一种用于所述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15,下模板16及由上下模板贴合形成的中空的复合通道13,上模板15和下模板1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模板15上设有连通复合通道13的钎料入口14,所述钎料入口14包括引导钎料进入复合通道的导料斜面141和导料辊142,所述复合通道13设有基材入口131和复材出口132,复合通道13还包括位于钎料入口14和基材入口131区间的基材矫正段133及位于钎料入口14和复材出口132区间的复材贴合段134,所述复材贴合段134的宽度大于所述基材矫正段133,所述复材贴合段134上方位于上模板15上设有推平辊组17,上模板15上表面,位于钎料入口14和基材入口131之间还设有滑动辊18,包括光滑的聚四氟乙烯滚轮181以及通过轴承支撑所述聚四氟乙烯滚轮181的旋转轴182,所述旋转轴182的末端可旋转连接在设于所述上模板15表面的基座19上,所述旋转轴182的靠近所述钎料入口侧还连有另一端设于上模板15表面的弹簧20,所述旋转轴182在弹簧20的弹性支撑下绕基座旋转。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带有余热的基材层从基材入口131引入,布置在复合通道13内,利用基材矫正段133调整好基材层的位置,钎料层经过滑动辊18从钎料入口14引入,经导料斜面141和导料辊142引导后在复合通道13的复材贴合段134与带有余热的基材层热熔贴合,推平辊组17对粘附在基材层上的钎料层进行轻微的推压平实,钎料层和基材层经复合模具贴合好后从复材出口132进入轧机进行轧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设有凹槽,上下模板贴合后在凹槽内形成前后贯通的设有基材入口和复材出口的中空的复合通道,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连通复合通道的钎料入口,所述钎料入口包括引导钎料进入复合通道的导料斜面和导料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设有凹槽,上下模板贴合后在凹槽内形成前后贯通的设有基材入口和复材出口的中空的复合通道,所述上模板上设有连通复合通道的钎料入口,所述钎料入口包括引导钎料进入复合通道的导料斜面和导料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通道包括位于钎料入口和基材入口区间的基材矫正段以及位于钎料入口和复材出口区间的复材贴合段,所述复材贴合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基材矫正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表面,位于钎料入口和基材入口之间设有滑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带材复合钎料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辊包括光滑的滚轮以及通过轴承支撑所述滚轮的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如信罗宝峰张绍峰郑大受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中希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