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559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包括平台,在平台上侧设置四组矩形阵列,每组阵列均包括九个通孔,通孔贯穿平台,每组阵列中的一个通孔内固定安装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圆台,圆台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弹片,两个弧形弹片之间形成夹持槽,所述圆台下侧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上端,螺纹杆能够穿过通孔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每组阵列其余通孔内均塞入防水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蛙类实验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四组矩形阵列的通孔,能够选择性的使用相应的通孔,从而便于对蛙类四肢的固定,且通孔内的固定件能够旋转,以选择合适的角度,从而最大限度配合蛙类的夹持。

A fixed device for frog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动物医学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解剖及生理学实验中,用于蛙或鼠类等小动物固定及操作的装置,其使用是否方便对于取材或进行动物实验的观察及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620743435.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蛙、鼠解剖板,包括板面,板面上设置四个四肢固定调节滑道,滑道上设可沿滑道移动的弹性固定夹;板面前端设螺纹孔,螺纹孔可拆卸安装支柱;面板一侧边缘设滑道,滑道上设手术器械安置盒。该装置能够适合不同大小蛙或鼠类等小动物使用,但是其进行紧固的装置只能在直线方向上移动,造成其适应范围较小,其通用性不高;同时滑动件的滑槽内易积攒废物,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能够解决不同大小蛙或鼠类等小动物装夹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包括平台,在平台上侧设置四组矩形阵列,每组阵列均包括九个通孔,通孔贯穿平台,每组阵列中的一个通孔内固定安装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圆台,圆台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弹片,两个弧形弹片之间形成夹持槽,所述圆台下侧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上端,螺纹杆能够穿过通孔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每组阵列其余通孔内均塞入防水塞。优选地,所述防水塞包括橡胶堵头,橡胶堵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橡胶柱,在橡胶柱的外圈的轴向方向上设置一组环状的橡胶凸缘,所述橡胶凸缘的外径大于通孔孔径。优选地,在平台底部一侧对称安装两个支腿,两个支腿的上端均通过一个铰接座铰接连接在平台底部,在平台底部另一侧中部安装调节腿,所述调节腿上端通过一个铰接座与平台底部铰接连接,所述调节腿下端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整平台倾斜;在安装升降装置的平台一侧边缘还固定连接排水槽,排水槽上口与平台上表面齐平,在排水槽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排污管。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套接在调节腿外部的套筒,套筒内腔贴合调节腿外部形状设置;所述套筒下端与横板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立板,所述横板底部中部设有贯穿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端接触连接在调节腿底部,所述调节螺杆下端固定连接调节手轮;调节螺杆转动用于调节腿沿套筒上下滑动。优选地,平台的另外三个侧边均固定安装一个挡板,相连两个挡板接头固定连接优选地,在相对的两个挡板外侧均分别安装一个直线导轨,其中一个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侧设置照明灯,另一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侧设有废弃箱,所述废弃箱用于收集实验产生的垃圾。优选地,所述废弃箱朝向第二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倒置的L形支板,在第二滑块上侧设有对应L形支板设置的插接槽,废弃箱通过L形支板插接在第二滑块上。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四组矩形阵列的通孔,能够选择性的使用相应的通孔,从而便于对蛙类四肢的固定,且通孔内的固定件能够旋转,以选择合适的角度,从而最大限度配合蛙类的夹持;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升降装置,通过在调节螺杆反向旋转时,在平台重力作用下调节腿回落,从而将平台的一侧放低,从而便于使用外接水管对平台冲洗,冲洗时,污水顺着平台形成的斜面向排水槽内汇集,并经过排污管集中排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蛙类实验固定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件及防水塞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5的E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包括平台1,在平台1上侧设置四组矩形阵列,每组阵列均包括九个通孔6,通孔6贯穿平台1,每组阵列中的一个通孔6内固定安装固定件7,固定件7用于夹持蛙类四肢,所述固定件7包括圆台71,圆台71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弹片72,两个弧形弹片72之间形成夹持槽721,所述圆台71下侧固定连接螺纹杆73的上端,螺纹杆73能够穿过通孔6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74;每组阵列其余通孔6内均塞入防水塞8;所述防水塞8包括橡胶堵头81,橡胶堵头81的下端固定连接橡胶柱82,在橡胶柱82的外圈的轴向方向上设置一组环状的橡胶凸缘83,所述橡胶凸缘83的外径大于通孔6孔径2-3毫米。实施例2如图1、图2、图4所示,为了便于清洗,在实施例1的平台1底部一侧对称安装两个支腿11,两个支腿11的上端均通过一个铰接座12铰接连接在平台1底部,在平台1底部另一侧中部安装调节腿13,所述调节腿13上端通过一个铰接座12与平台1底部铰接连接,所述调节腿13下端设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用于调整平台1倾斜;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套接在调节腿13外部的套筒21,套筒21内腔贴合调节腿13外部形状设置,相应的可以将调节腿13设置成圆柱形或方柱形,套筒21则对应调节腿13设置方形腔或圆形腔;所述套筒21下端与横板22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在横板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立板23,所述横板22底部中部设有贯穿的螺纹孔221,螺纹孔221内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4,所述调节螺杆24上端接触连接在调节腿13底部,所述调节螺杆24下端固定连接调节手轮25;调节螺杆25转动用于调节腿23沿套筒上下滑动;调节螺杆25正向旋转,其上端挤压调节腿13的底部,使得调节腿13沿套筒21向上滑动;而在调节螺杆25反向旋转时,在平台1重力作用下调节腿13回落。在安装升降装置2的平台1一侧边缘还固定连接排水槽31,排水槽31上口与平台1上表面齐平,平台1的另外三个侧边均固定安装一个挡板32,挡板32在平台1冲洗时能够避免水流外溢,相连两个挡板32接头焊接连接,在排水槽3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排污管33;在相对的两个挡板32外侧均分别安装一个直线导轨41,其中一个直线导轨41上滑动安装第一滑块42,所述第一滑块42上侧设置照明灯43,方便夜晚照明使用且照明灯43可沿直线导轨41移动,方便进行局部集中照明,另一直线导轨41上滑动安装第二滑块44,所述第二滑块44一侧设有废弃箱5,所述废弃箱5用于收集实验产生的垃圾,所述废弃箱5朝向第二滑块44的一侧固定安装倒置的L形支板51,在第二滑块44上侧设有对应L形支板51设置的插接槽441,废弃箱5通过L形支板51插接在第二滑块44上,便于废弃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在平台(1)上侧设置四组矩形阵列,每组阵列均包括九个通孔(6),通孔(6)贯穿平台(1),每组阵列中的一个通孔(6)内固定安装固定件(7);/n所述固定件(7)包括圆台(71),圆台(71)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弹片(72),两个弧形弹片(72)之间形成夹持槽(721),所述圆台(71)下侧固定连接螺纹杆(73)的上端,螺纹杆(73)能够穿过通孔(6)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74);每组阵列其余通孔(6)内均塞入防水塞(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在平台(1)上侧设置四组矩形阵列,每组阵列均包括九个通孔(6),通孔(6)贯穿平台(1),每组阵列中的一个通孔(6)内固定安装固定件(7);
所述固定件(7)包括圆台(71),圆台(71)上侧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弹片(72),两个弧形弹片(72)之间形成夹持槽(721),所述圆台(71)下侧固定连接螺纹杆(73)的上端,螺纹杆(73)能够穿过通孔(6)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74);每组阵列其余通孔(6)内均塞入防水塞(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塞(8)包括橡胶堵头(81),橡胶堵头(81)的下端固定连接橡胶柱(82),在橡胶柱(82)的外圈的轴向方向上设置一组环状的橡胶凸缘(83),所述橡胶凸缘(83)的外径大于通孔(6)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蛙类实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平台(1)底部一侧对称安装两个支腿(11),两个支腿(11)的上端均通过一个铰接座(12)铰接连接在平台(1)底部,在平台(1)底部另一侧中部安装调节腿(13),所述调节腿(13)上端通过一个铰接座(12)与平台(1)底部铰接连接,所述调节腿(13)下端设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用于调整平台(1)倾斜;在安装升降装置(2)的平台(1)一侧边缘还固定连接排水槽(31),排水槽(31)上口与平台(1)上表面齐平,在排水槽(3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排污管(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水芹冯向功张海林王慧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