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41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1:22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支撑;以及端子,其被构造为由壳体支撑,并且该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时,该端子电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壳体包括:具有内筒部的本体部,端子组装到内筒部,并且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内筒部;以及装接部,具有外筒部的装接部,该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装接对象,并且内筒部嵌合到外筒部。在嵌合到外筒部的内筒部贯穿外筒部的状态下,本体部组装到装接部。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58045),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嵌合到配对连接器。
技术介绍
当用作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组装于车身的充电连接器时,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这样的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如图7所示,已知一种车辆侧连接器,其中,安装在构成车身的面板中的壳体501包括两个部件,即,连接器本体部502,配对连接器嵌合到该连接器本体部502;以及装接部503,其固定到面板。连接器本体部502通过多个自攻螺钉504组装到装接部503。以这种方式,能够防止当配对连接器插入到车辆侧连接器中或者从车辆侧连接器移除时,连接器本体部502从装接部503脱离(例如,参见JP-B-5660413)。前述车辆侧连接器具有如下结构:其中,连接器本体部502通过自攻螺钉504组装并且结合到装接部503。因此,部件的数量是大的,并且组装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鉴于前述情况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构造(1)至(5)。(1)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支撑;以及端子,该端子被构造为由所述壳体支撑,并且所述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内筒部,所述端子组装到所述内筒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所述内筒部;以及装接部,该装接部具有外筒部,所述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所述装接对象,并且所述内筒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并且其中,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的所述内筒部贯穿所述外筒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2)根据前述构造(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筒部和所述内筒部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其中,凹部和突起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上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上,使得所述凹部与所述突起互相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内筒部之间的周向移动。(3)根据前述构造(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盖部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外筒部的缘部上;并且其中,在所述内筒部的所述开口部被所述盖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盖部的密封件与所述内筒部的前端面的整个周边进行紧密接触。(4)根据前述构造(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被用作车辆的车身面板(P)的装接对象支撑,使得当作为所述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中时,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源能够充电。(5)根据前述构造(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突起和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装接部上;并且其中,所述锁定突起锁定在所述锁定部中,从而将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在具有前述构造(1)的连接器中,在嵌合到外筒部的内筒部贯穿外筒部的状态下,本体部被组装到装接部。因此,装接部的外筒部的基本整个内周面能够以紧密接触的状态碰触本体部的内筒部的外周面。从而,能够使用锁定突起被锁定在锁定孔中从而将本体部组装到装接部这样的简单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而不使用诸如任何螺栓这样的任何紧固部件。从而,能够减少壳体的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另外,即使当被插入到本体部的内筒部中或者从该内筒部移除的配对连接器撬动或者扭曲本体部,从而对本体部强加过度的外力时,外力也能够被固定到装接对象的装接部承受并且阻止。因此,壳体能够形成有抵抗配对连接器的插入/移除的牢固结构。在具有前述构造(2)的连接器中,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和突起互相接合。因此,本体部能够被容易地定位并且组装到装接部。另外,能够限制装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形成针对由配对连接器导致的扭曲的更加牢固的结构。在具有前述构造(3)的连接器中,内筒部被布置为贯穿外筒部。从而,内筒部的前端面与外筒部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的前端面凸出。因此,当内筒部被盖部闭合时,盖部的密封件能够沿着整个周边与内筒部的前端面进行紧密接触。从而,内筒部能够确实地被盖部闭合,使得能够增强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在具有前述构造(4)的连接器中,壳体能够容易地组装到车辆的车身面板。车身面板是装接对象。此外,即使当用户插入或移除供电连接器以撬动或者扭曲本体部,从而对本体部强加过度的外力时,外力也能够被固定到车辆的车身面板的装接部承受并且阻止。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当通过参考附图而进一步通读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时,能够使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其中壳体的车身装接部与连接器本体部已经互相分离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6A至6C是说明用于将连接器组装到车辆的车身面板的操作的立体图。图7是
技术介绍
的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利用实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其中壳体的车身装接部与连接器本体部已经互相分离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如图1至3所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0设置有壳体20、充电端子60、端子保持器70和后保持器80。连接器10是组装到安装有电池的车辆的车身的充电入口连接器,该车辆例如为电动车辆(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当车辆的电池充电时,在供电设备(未示出)侧上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10中。在供电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10中的状态下,从供电设备朝向车辆侧供给电力,使得电池能够充电。如图4和5所示,壳体20具有车身装接部(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本体部)41。车身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41均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车身装接部21具有外筒部22、固定凸缘23和锁定部24。外筒部22形成为圆筒。固定凸缘23形成在外筒部22的后端侧上。多个插孔25形成在固定凸缘23中。锁定部24在固定凸缘23的后方的后端侧上延伸。车身装接部21从锁定部24侧嵌合到装接孔H中,该装接孔H形成在构成车身的车身面板P中(参见图6A至6C)。螺栓插通车身装接部21中的固定凸缘23的插孔25,并且旋合到车身面板P的螺纹孔91内。从而,壳体20被紧固并且固定到车身面板P。在车身装接部21中,盖部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n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支撑;以及/n端子,该端子被构造为由所述壳体支撑,并且所述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n其中,所述壳体包括:/n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内筒部,所述端子组装到所述内筒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所述内筒部;以及/n装接部,该装接部具有外筒部,所述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所述装接对象,并且所述内筒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n其中,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的所述内筒部贯穿所述外筒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n所述装接部的所述外筒部的大致整个内周面紧密地接触所述本体部的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n其中,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盖部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外筒部的缘部上;并且/n其中,在所述内筒部的所述开口部由所述盖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盖部的密封件与所述内筒部的前端面的整个周边进行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10 JP 2016-158045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支撑;以及
端子,该端子被构造为由所述壳体支撑,并且所述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内筒部,所述端子组装到所述内筒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所述内筒部;以及
装接部,该装接部具有外筒部,所述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所述装接对象,并且所述内筒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
其中,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的所述内筒部贯穿所述外筒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
所述装接部的所述外筒部的大致整个内周面紧密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合隆司岩见伦和增田伦丈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